医政纷纭丨未来30年中国特色的老龄化道路的“指向书”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医政纷纭丨未来30年中国特色的老龄化道路的“指向书”

距离100年不变的“改革开放”指导政策出台已过去41年,近日,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最高层再放“大招”,发布30年不变的战略性、综合性、指导性文件。上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中提出近、中、远三阶段的战略目标,到2022年,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到本世纪中叶,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

自上世纪90年代上海市率先进入人口老龄化以来,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和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增长,2000年至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26亿人增加到2.49亿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0.2%上升至17.9%。未来一段时间,老龄化程度将持续加深。“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姗姗来迟”的红利

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已有30余年历史,期间国家层面对人口老龄化应对工作十分重视。2016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老龄工作作出“加强顶层设计,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做到及时、科学、综合应对”的重要指示。 历时30年方才出台长久性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姗姗来迟”。

在“银发经济”时代,夯实财富储备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基础。《规划》提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加国民财富积累,优化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格局。一方面, 通过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促进企业财富积累与 增强应 对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 完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可持续的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以此提高社会保障能力。

某养老行业从业者对亿欧大健康表示, 为防止我国人口红利消失、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改变行政官僚体系, 国家层面,早在2013年就出台了“鼓励养老服务也的若干意见”,随后,各部委也先后发布了相关落实性文件,这些文件将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所能遇见的问题及行业痛点都抛出,进而促使了此次新规的出台,该新规在时间发展上属于必然事件。

该从业者说:“老龄委与卫计委合并后,将老龄事业与养老服务分开, 为行业和各界资本迎接养老产业蓝海铺垫了道路。” 他补充道,预计至《规划》提到的中期2035年,养老行业精细化程度更深,参与方各司其职,呈现低、中、高三个等级。低端的公办机构保障独立、中端有普惠制度的选择、高端有个性化市场服务。

保障老龄人口的养老服务及建设已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社会建设各环节乃至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等国家层面战略规划中的重点。不难预测,未来,政策方面将进一步加大对相关行业的利好力度,老龄化事业与应运而生的养老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窗口期。

政策加持下的中国特色人口老龄化道路“攻守道”

实现《规划》中提及的三个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都离不开以养老产业为支柱的相关行业的实践和探索。“ 攻”过往发展中的不足,不断进行革新;“守”符合国情且长久适用的决策,诠释出具有中国特色人口老龄化道路“攻守道”。

医养结合一词近年来比较火热,关于医养结合的政策也是层出不穷,且政策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如今,医养结合已经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结合《规划》提出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政策上将鼓励养老机构内部需要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养老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 提供更加健全的医养结合服务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到2014年,医养结合在国家层面鲜有提及,直至近几年才被国家在各大指导性战略性的文件中一再强调。 严格来说,医养结合一直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相应制度也是在不断改变完善。

如何将最高层发布的指导性、强制性文件,有机地结合,响应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治纲领,在不断变化的政策中提取信息,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道路,成了相应部门制定具体细分领域工作重点。

中国养老产业在医养结合具体落地政策上不断革新,却在养老模式上以静制动。从《规划》及相关政策得知,国家最高层依旧聚焦于符合国情的居家养老为主,同时发展机构养老的模式。

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 居家 养老为主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作用。

无独有偶,此次《规划》中也明确指出: “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多渠道、多领域扩大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目前,国内养老模式呈9073格局,居家养老占主流,结合两次国家级的指导文件,福祉之家总经理蔡冬冬对亿欧大健康表示, 9073的养老模式只是在近期呈现一个旺盛的势态,居家养老模式对于人员的需求非常大,一对一的服务又为高消费服务,应在居家养老基础之上逐步实现居家共享服务。

针对如何健全居家养老及养老机构服务业,发改委负责人称,一方面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自愿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式养老;另一方面加快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养老服务格局, 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 探索各类跨界养老商业模式,推动养老机构将服务逐步延伸至居家社区。

日益增值的养老“蛋糕”,将几分天下?

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大背景下,相关利好政策的下沉力度不断加大,养老产业的“盘子”将愈来愈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群体对适老产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多层次。《规划》在发展银发经济上作出部署安排,人工智能、老年教育等与养老服务结合,成为中国应对人口老龄化阶段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2年初,全国老龄办首次提出“智能化养老”的理念,并鼓励支持开展智慧养老实践。时至今日已7年有余,智能养老的理念也逐渐深化为智慧养老,重心也由体现IT技术转变为以人为本。预计2020年我国超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数将超3亿,可以说为社区居家养老赋能的智慧养老市场大有可为。在爱照护创始人丁勇看来, IT技术是一种服务于养老的手段,用以实现养老服务体系的搭建。做养老服务必须要有一套适合自身的服务体系。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具体工作,《规划》中也提到“强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科技创新能力”,但需要强调的是,养老+科技不是单纯地研发科研产品,而是通过分析养老产业的刚需来“对症下药”, 让养老与科技包括人工智能有机结合,实现养老从“繁重”到“智能”的智慧养老。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规划》指出,提高国民资源素质,将人力资源充分利用,以便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人力资源问题,可以通过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及相关服务人员的培训;着重发展老年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发展老年大学计划,预计到2022年全国县级以上城市至少建有1所老年大学。”发改委负责人说。

亿欧大健康认为,多产业协同发展不仅能有效地应对国内老龄化所带来的弊端,同时还能刺激产业经济增长,实现国民GDP的提升。至本世纪中叶,养老产业将与其他关联行业融合发展,推动与养老服务上下游产业相配套的教育培训和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品质,改善服务体验,扩大有效供给。

除此之外,蔡冬冬也预测,就养老行业中的养老机构来说,未来落地的侧重点应该在失能半失能照护,以国外养老模式为例,政府和社会尤其关注这一类群体。

结合此次出台的《规划》,预计到本世纪中叶,在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制度成熟之际,养老产业这块巨无霸“蛋糕”将被智慧养老、老年教育、商业保险、体育、文化、旅游及家政分割,出现养老产业群雄并踞、各领风骚的格局。

编辑:武单单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亿欧,经亿欧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