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信息化和人脑经验化,是单选还是结合?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物流行业信息化和人脑经验化,是单选还是结合?

都说信息化已经成了物流企业,乃至物流行业的基础设施,或者说是它的核心竞争力的所在。好多车光头杨拥有深厚的信息化的背景,我们一起来看看光头杨是如何结合自己的实践跟大家分享信息化对物流的行业,或者物流企业的意义何在? 更多尴尬局面出现的时候,不是信息化本身不好,也不是切入的时机不对,而是业务构成存在问题

信息化是针对电脑而言,经验是针对人脑来讲的。有很多企业不做信息化,是因为他们觉得自身的经验是够的。而经验最大的难点是在于复制性和传承性,这有一个问题,就是开班拉弟子传授解决复制问题,同时还要解决选中的那个人是认可的,就是以前带徒弟的方式,才会把真东西传给他,这是人脑在传递经验过程中的种种制约。

在物流早期,有很多企业的存在有着各自的门道,多年走过来到今天越来越不灵。发现经验需要复制推广时人才越来越不够用,而且信息化潮起的今天,更多的年轻人都想进科技类公司。过去,如果有人问你在什么公司,你说在物流公司都不好意思讲出口,因为没有“科技”含量。对于年轻人,这样的场景难免尴尬。人才发生断档,复制性跟传承性出现问题,这个时候信息化仿佛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

那信息化又受制于什么呢?

信息化其实就是一个又一个代码。计算机是“死”的,电脑比人脑要“死”。但是如何能把这些经验搬到信息化里面来,能否逾越两者之间的鸿沟?如果作为信息化的提供商不够专业,或者说物流公司自身对于经验的梳理还在过程当中,当这两个因素叠加碰到一起的时候,也是一件蛮尴尬的事情,后面的路能不能走的顺,也受制于老板坚持的“决心”。

更多的时候,一些项目做到半途,老板便会说还是把精力投入到赚钱的业务上吧。对于传统的物流,大脑的“经验”有的时候还真能解决一些事情,这种“灵验”之处更多地存在于中小物流企业之中,不需要信息化,靠“大脑”做事情也能解决,这在今天我们仍不能否认。

一路过来,我们会发现,大的企业在信息化做了很多的事情,但他们更多的担心是数据被透露出去。

有这样一个现象,大的企业就不相信信息化公司,他们更多地认为把“经验”透露给别人之后会有恐慌。在没有提“云”之前,觉得阿里这家公司确实挺“恐怖”, 亚马逊 最早提“云”服务,做技术到信息化到平台,阿里搭建的是一个平台商的“大”平台,大家把服务器放到我这里,我把大家集中起来。

现在很多公司担心的是数据被拿走,从安全的角度来讲,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信息是绝对安全的。你应该想一想,有人对你的信息感兴趣,说明有价值的地方。现在是数据大轰炸的时代。

易流科技做了十年,多少沉淀了一些东西。很多物流公司也意识到,企业未来没有很好的人来传承或复制,必须要靠系统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同时还要思考那些可以复制的,可能又不是我的竞争力,我应该找企业真正的竞争力所在,所以这时间行业的拐点似乎来到了。

其实物流行业在信用这件事情上面也是挺“呵呵”的,整个物流信用就是靠层层的押款来证明并制约着彼此的信用。

我认为未来,也不能叫平台一统天下的阶段,也不能说传统物流公司活的不好。当前最热的就是无车承运人,国家有这个政策,大家都在申请,但也不知道会走向何方,大家都在先占坑,这里面仍有一些比较难突破的地方。

第一个是担保;

第二个是垫资;

第三个是开发票;

这三件是信息化公司很难“做”的事情。从担保而言,不得不提金融,要在互联网上把金融玩好,一定是基于大量真实而又多维的数据沉淀,有了这样的“信用”之后金融才会找到落地点。线下的金融靠的是面对面现金交易,线下的金融场景要搬到线上来,一定要有数据沉淀系统做支撑。

其实物流行业在信用这件事情上面也是挺“呵呵”的,整个物流信用就是靠层层的押款,倒不是说关系好或是公司大,就靠款押。此种情况下,平台科技类公司还要专注在里面找寻一些点,把平台的事情,把技术的事情,该沉淀的东西系统性的内容把它做好,当信用构建的差不多的时候,才能帮物流公司做一些事儿。

本文作者系 好多车CEO,物流信息化专家, 人称“光头杨”,微信号:18682059598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杨叶龙;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亿欧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医疗行业信息化建筑行业信息化物流行业信息物流信息化人脑开发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