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论健 | 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分子医学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西湖论健 | 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健康中国战略下的分子医学

2019年8月29日,由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经信厅联合主办,杭州健培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健康服务业促进会承办的首届长三角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2019 西湖论健 ·浙江国际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亿欧大健康作为独家专访媒体受邀参加。

论坛以“5G开启医疗AI新纪元”为主题,解读了国内政策权威,探讨了医学科技、AI与5G融合、5G与医院智能化,发布5G医疗AI系列成果,进行了医学科技、AI与5G融合、5G与医院智能化、5G智慧医疗技术交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 人工智能 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浙江数字内容研究院院长徐波,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谭蔚泓,前美国药监局(FDA)审评官、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项目主任孙立英等专家学者以及美年健康董事长俞熔、健培科技董事长,西湖论健创始人兼组委会主席程国华、亿欧公司副总裁、亿欧大健康总裁高昂等嘉宾共同出席。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省肿瘤医院院长谭蔚泓发表了题为《健康中国战略下的 分子医学 》的演讲,他的主要观点如下:

1、人体是一部分子机器,分子的相互通讯联接构成了极度复杂的人体动态分子网络;

2、分子医学,一是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机理,做早期和准确诊断疾病;二是在分子水平上精准治疗疾病和指导康复并对疾病进行预测;

3、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途径之一,一是人工智能,二是分子医学。

以下为演讲速记(有删减):

今天我讲分子医学,主要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和个人思考四个方面来分析。

众所周知,健康中国基本国策,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医疗权利。事实上,对于健康中国战略而言,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国家在全民健康方面做了前瞻性战略布局。

但中国现在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每一分钟都有很多人死于癌症以及其他各类疾病。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的寿命会越来越长,得病的几率会越来越高,一方面将直接造成人力损失,另一方面给国家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中国面临的压力有以下四点:

一是没有自己的药。 电影《我不是药神》反映的是国家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即中国缺乏自主原始创新的药物,大部分药物都是美国、欧洲、日本的专利失效以后,中国药企进行仿制。但由于药对于人种具有单一性,单一的药对于不同的人种起到的作用不尽相同。 中国缺乏针对中国人制造的药,而仿制药对中国人疾病的治疗效果是有限的。所以说,中国缺乏自己的药。

二是高度紧张的医患关系。医疗资源不公平、高昂的医疗费用、医疗水平较低,多种因素综合下造成紧张的医患关系。

三是优质医疗资源稀缺。 尽管中国有将近100万个医疗机构,但真正的医院数量只有29140个,三甲医院只占到医院总数的5%。

四是非均等医疗。 北京、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拥有高水平的医疗机构,为人们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但是,这些医院往往覆盖面非常低,服务人群较少。

综上所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疾病威胁、沉重的医疗负担、滞后的新药研发等问题,要实现健康中国目标,就必须解决这些问题。

“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预防医学非常重要,但目前中国在预防医学方面做的还不够好。

500年前达芬奇进行第一次人体解剖,发现人是由各种各样的器官组成。后来随着技术进步,人们发现了细胞;分子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让人们发现人是由基因、蛋白、小分子组成的。 人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正如徐波所长所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疾病能够更好地从分子层面理解,未来能够根据基因解码解释患病原因并提供相应治疗方案。

个人看来, 人体是一部分子机器,分子的相互通讯联接构成了极度复杂的人体动态分子网络。 人们有很多认知,却缺乏能力把认知关联起来,但人工智能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生物医药“中国梦”的关键在于分子医学。

分子医学,一是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机理,做早期和准确诊断疾病;二是在分子水平上精准治疗疾病和指导康复并对疾病进行预测。

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途径之一,一是人工智能,二是分子医学。 分子医学是一个更全面、更多触及到医学的学科。我国医疗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分子医学来得到改善和提高。

以上是必要性,下面讲重要性。

科技创新与医学发展紧密相关,从1895年发现X射线到现在人类基因测序完成,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分子科技的创新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研究水平。举例而言,要看一个癌变细胞,要看到分子层面,就一定要有非常好的显微镜,这样才能看的比较清楚,所以说分子科技创新提高了疾病的研究水平。

以上是重要性,下面讲可行性。

分子医学的基石是人类基因测序,基因测序技术进步能有效降低遗传病发病率。一方面,后基因组学时代的蛋白质组学在分子层面上与疾病有着紧密的关联;另一方面,化学生物分子技术的日新月异极大地提高人们对生命体的认知水平。

人体是一部分子机器,分子医学的基础是分子识别。以前病理科医生看癌变组织,现在看细胞层面,通过在分子层面上看到的病变,在分子层面上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现在有很多分子识别工具,最常见的抗体有多肽、小分子和核酸。事实上,抗体已经是生物医药领域里应用最广泛的一个识别分子,包括免疫组化、试剂盒的开发等。

但是抗体在面对疾病复杂性时有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在分子层面上做过多设计改造。也就是说,尽管抗体应用广泛,但是很难进行随心所欲地设计改造,无法满足临床诊疗应用中的各种需求。所以现代医学,尤其是分子医学,需要更多更好的分子识别的工具。

事实上,在生命体中,除了抗体,还有非常重要的核酸,没有核酸就没有生命,自然用核酸语言创造了五彩缤纷的生命体。核酸具有可编程特性,在核酸的领域里有很多功能分子,比如说脱氧核酶等,其中一个特别的是核酸适体,它是一个新型分子识别工具,是一个人造的抗体。

抗体对生命而言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在疾病诊断、治疗、研究方面,已经是非常不可替代的重要分子。抗体有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做很多设计和相互关联。核酸适体被叫做人工抗体,能够做相关的改进,在实验室进行合成和相关应用。

中国在核酸适体研究领域已经位居世界前列,核酸适体整个领域已经进入临床应用时代,有可能取代很多抗体样本。整个生物医药领域里需要更多更好的分子来做相关试剂盒及药物。

在分子医学时代,要自备更多更好的药物,一是要有靶向,二是要配标准。事实上分子靶向已经成为一个最为重要的研究领域。

众所周知,化疗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并且有巨大的副作用。如今在新药的研究领域就是所谓的靶向治疗,要提高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主要是把治疗窗口扩大,扩大以后有更多的病人能够使用,并且降低副作用。

在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策略里,一个最成功的策略叫做抗体药物偶联物。现在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小分子药物,这些药物非常有效,但基本上没有特异性。特异性是指在它们杀死癌症细胞、病变细胞的同时,也会杀伤正常细胞。

中国癌症病人真正死于癌症本身的比较少,大部分死于化疗之后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副作用,原因很多小分子药物没有靶向性,具有巨大的副作用。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把对于癌症细胞有特异识别能力的抗体,做成一个抗体药物偶联物。

在这个领域里已经有很多成果,但是到现在为止,只有5个药物被商业化,原因是抗体不能随心所欲进行改造。 抗体要与药物连接,必须要对药物产生影响,有时候这个影响会使得抗体失效,从而导致整个ADC都很难做成。

核酸适体具有和抗体同样的识别能力,并且可以随心所欲地改造。把这些药物分子连在核酸适体的末端,从而使得这些药物分子能够连上去,但是不会对核酸适体造成任何识别上的差异,这样的话就保证药物分子有效,核酸适体也能够识别癌症细胞,从而形成新一代的靶向药物。

以上讲了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下面讲分子医学未来政策导向的建议。

1、在医院打造临床研究中心。每个三甲医院都必须建立一个临床研发中心;

2、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充分利用基础研究的高端成果,以病人为直接服务对象,用有组织的方式来开展研发;

3、培养一批具有研究开发能力的临床医生;

4、研究所与医院紧密结合,不仅是在医师上的结合,在物理空间上也要紧密结合;

5、研究开发与产业园区紧密结合;

6、充分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7、分子疫苗。这与我刚才讲的预防医学紧密相关;

8、个体化医疗。

总而言之,分子医学,对于健康中国2030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编辑:高秀松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谭蔚泓;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