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大考,禁止教育APP进校拉开在线教育监管序幕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生死大考,禁止教育APP进校拉开在线教育监管序幕

【编者按】今年1月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开展全面排查,要以“有效服务教育教学、不增加教师工作和学生课业负担”为原则,合理选用APP,严格控制数量,防止影响正常教育教学。

此后,教育类APP企业迎来最强监管,行业出现极大的变化。本文从从政策角度,对接下来教育APP将如何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分析。

本文发于“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微信公号,经亿欧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在刚刚过去的2018年,有关教育App的各类问题层出不穷,“教育App”也因此成了媒体教育报道中的高频词之一。

1月2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指出近期一些含有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及违背教学规律等内容的App进入部分中小学校园,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引发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为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教育”育人环境,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各地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防止有害App进校园。

一时间,“学习类App进入学校要经过备案;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不得向学生收费或由学生支付相关费用”等要求引发众多行业人士关注。多名教育业内人士都表示,政策的出台会影响公立校对教育App类产品的态度。

明确“红线”,在线教育治理的第一步

2018年,国家层面对校外培训行业进行了有史以来力度最大的一次治理,一些培训机构完成了整改任务,还有一些办学资质不合格、教育质量不达标、消防不符合要求的教育机构因无处遁形而倒闭。

不过,2018年的整改行动几乎都是针对线下培训机构的。目前尚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教育App进行监管,而随着在线教育的快速发展,在线教育领域发展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近两年教育App类产品曝出过很多问题。

此次《通知》是在线教育的第一个规范,主要针对进入中小学校的学习类App,从全面排查、严格审查、日常监管、研究监管建立长效机制出发,在内容、商业模式、信息安全、备案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要求。其中以下几条“红线”对教育App提出明确要求:

要开展全面排查,凡发现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及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等内容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

学校和教师不得利用App发布学生成绩、排名等信息。

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不得向学生收费或由学生支付相关费用。

要保障学生信息和数据安全,防止泄露学生隐私。

各地要建立学习类App进校园备案审查制度。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双审查”责任制,学校首先要把好选用关,对App的内容、链接、应用功能、信息安全等进行严格审查,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审查同意。

今后凡未经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一律禁止在校园内使用,不得在课外统一组织或要求、推荐学生使用未经备案审查的学习类App。

治理教育App是进一步加强规范校外教育环境中的一个环节,在线下培训机构大整改的同时,线上培训机构迎来治理已是趋势。目前来看,第一步是从互联网教育App进校园开始规范。

野蛮生长、疯狂进校乱象得到遏制

教育App领域融资自2011年开始出现,2015年起融资事件逐渐变得密集,有进校业务的App仅在2017、2018两年融资数量就超过10起。去年3月,一起教育科技宣布完成2.5亿美金E轮融资,估值超10亿美元,迈入独角兽行列;去年4月,作业盒子宣布完成1亿美元C轮融资。在学习类App数量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公立校被“盯”上了。

有媒体报道,截止到2018年8月,一起教育科技7年进入31个省(市自治区)、363个城市、近12万余所学校,拥有超6000万注册用户。而其竞品作业盒子(2014年上线),同样走进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400多座城市的70000所学校,超过3000万中小学师生在用作业盒子布置和提交作业。每天,活跃在平台上的用户有370万,产生的学习行为数据超过1亿条。另外,靠搜题拍照起家的在线教育平台学霸君也在2017年专门推出AI教学产品向公立校拓展业务。

伴随着野蛮增长而来的是教育App频发的乱象。教育App被多次爆出产品不合格、夸大师资宣传、产品内含不良信息等问题。 日前,央视新闻频道针对以中小学生为用户对象的教育App,屡次出现涉黄内容、网络游戏等乱象进行了曝光。1月7日,据中国扫黄打非网消息,目前已经监测核查“互动作业”“小猿搜题”、“纳米盒”等20余个教育App,同时责令“互动作业”App停止运营并给予罚款5万元,责令“纳米盒”App关闭问题板块并给予罚款8万元。

从长远看,政策的出台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不仅对家长和学生有帮助,更便于企业明确自己未来的商业模式。

行业加速集中,2B2C企业迎来生死大考

《通知》的出台毫无疑问会使校方在选择和使用App类产品时更加谨慎,原因在于校方没有真正的权力去监督和管理App的内容,而且教育App的内容是实时更新的。这种情况下,作为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内部的教育环境、教育质量提升上的学校,可能会对外部的存在一定风险的产品采取回避态度,甚至可能会为了减少出状况的可能性,而婉拒哪怕是适合的教育App进校。

对于拥抱监管的头部公司受到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但一些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和比较边缘化的产品可能会“面临洗牌”。 尤其是对于以2B2C为商业模式的企业影响最大,这类企业通过先2B(G)然后2C,由学校或者老师向学生推荐App的方式,向家长进行收费。 而《通知》强调禁止任何进入校园的App向学生收费,可能意味着未来教育部门和学校直接向App运营方付费购买服务,也就是教育信息化的路径。但这种模式对于企业来说,经营规模会大量缩水,2B2C模式对于教育App领域或将不再适用。

结语

对于以进校App业务为主的企业的后续发展,未来是对标要求整改还是转型?不管企业如何选择,都应该专注内容、回归教育本质。只有做好产品质量和口碑,才能谈发展。政策的出台对于那些专注教育本质、提供有价值服务的企业来说,反而是一种保护。

可以看出,线上介入监管后,在线教育企业发展趋势与线下治理结果较为类似。 从2018年起,政策密集出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学前教育新规,在教育行业引起震荡和波澜。在线教育企业可以借鉴线下治理手段,提前做好应对措施。有业内人士猜测,今年可能还会有其他的政策陆续颁布出来。

相关推荐:

路在何方?1.5万个教育类APP被下架

使用者与付费者分离,针对多角色用户K12教育APP如何运营?

政策出台三个星期后,学习类App过的还好吗?

随意打赏

生死APP生死app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