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商店火了,但零售新的增长点并不在那里,而是在于……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无人商店火了,但零售新的增长点并不在那里,而是在于……

这些年来,我国 零售 业现代科技的应用,已经走到了世界前列,比如移动支付、电商、O2O、快递等等。当下,又多了个热门话题:“无人售货商店”。

但从初体验和高温冲击的情况看,无人商店一时半会儿还难以成熟,不是马上能够“兑现”的增长点。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后台高效率的 成本 运营管理,前台无人销售要么昙花一现;要么给企业带来新投资和应用的沉重成本负担。

新建是增长点,改造也是增长点。可以理解为“开源”是增长点,“截流”也是增长点。

靠现代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创新应用“开源”,吸引了很多眼球,如互联网、 大数据 、 云计算 、物联网、互联网+等等。但遗憾的是,我国零售业几乎忽视了另外一个增长点:用现代科技“截流”,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尽可能地截住流掉的纯利润。

就像一个人需要两条健壮腿,才能走稳走远一样,一个企业想走稳走远,同样需要两条健壮的腿:“开源”帮助企业做大;“截流”帮助企业做强。如果自己废掉一条腿,半身不遂,怎么走?

纯利才是 盈利 ,才是企业赖以健康生存、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截流,截住的是浪费掉的真金白银,是企业的金矿。

企业管理层不知道?

当然知道!说不知道,那是冤枉。

关于“后台截流”,几乎所有企业,都有严苛的节水、节电、节耗材规章制度,而且,每年都把“减员减租”大写在工作计划中。不过细细琢磨我们发现,企业总是把眼睛盯在“截明流”上。

为什么?

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只有“明”数据。就像看冰山,我们只能说出露出水面一角,而藏在水下的才是冰山主体。

同样,与“明流”相比,“暗流”才是企业“金矿”主体。

问题来了,怎么把“暗流”也变成“明流”?

这就需要应用数字化技术。在此,笔者仅举三个实例,来说明如何应用数字化技术,将后台“暗流”变“明流”。

举例前,还得先回答几个读者一定会关心的问题。

1.数据来源?

来自某著名零售连锁企业,简称“该企业”。

2013年起,该企业开始在麾下所有大卖场,应用门店移动执行系统(SES),进行日常运营管理。门店日常工作千头万绪。不过系统分析一下,都可以纳入“非常6+1”。1是指前台销售,属于“前台开源”;6是指后台6个基本业务操作,它们分别是:1)收货退货、2)定位盘存、3)价签管理、4)请货管理、5)位置管理、6)信息查询,属于“截流”。

SES后台系统,将员工操作无线手持终端(PDA)完成6个基本日常工作数据轨迹,以日志形式准确记录下来。这就是我们的数据来源。

2.什么是SES系统?

SES是门店移动执行系统的英文缩写。

该系统由移动手持终端(PDA)、无线局域网(WIFI)、后台集成软件及服务、ERP数据库(与企业现有共享)构成,是数字化技术(也可称为物联网技术)应用于零售实体企业“后台截流”的典型案例。

3.数据分析结果可信?可靠?

这就要看用什么思路和方法分析了。

本文用的是“最低成本分析法”。

什么意思?还是用个比喻加以说明:

比如某零售连锁企业,从高层管理到卖场一线,共有1万员工。每年该企业的人工劳务费用是多少?

方法一,准确分析法。将所有员工的实际劳务费用(基本工资、提成工资、加班费、社会保险费等)累加起来,就可得到准确结果。

方法二,“最低成本分析法”。以第一线员工的基本工资,来计算劳务费用。读者一定会说,这个结果毫无实际意义,因为实际劳务费用要远远高于计算结果。

没错。

不过,在分析成本浪费时,“最低成本分析法”就很有意义了。因为,许多浪费因素很难量化,这时通过“最低成本分析法”得出的结果,就可以准确地告诉我们,浪费不可能低于、只可能高于这个结果。

例1:价签管理成本

大家逛超市都见过价签吧,别看它小,加起来也有不少成本,而且不只是你看到的纸张耗材,还要考虑打印价签人工成本和隐形成本。

1.纸张耗材成本。

许多超市都使用特制纸张,也许你家附近的就是。要节省成本的话,你会怎么做?当然是换普通A4纸。

该企业也这样做了。2016年5月4号-6月3号的一个月期间,150家卖场共用掉:普通大价签83,821张(A4);普通小价签99,040张(A4)。

普通标准A4纸比特制纸张便宜的多,折合成金额:

SES系统价签纸张格式:109,000元/年。

采用老价签纸张格式:653,000元/年。

结果:纸张耗材,至少年节约了50多万。

多乎哉?不多也。不过,还请继续往下看。

2.打印价签人工成本

根据SES系统要求,每个卖场每天,仅需一人次、最多耗时1小时,即完成全场价签打印任务。所以,150家卖场,每天仅需150人次、或者150工时。

2016年6月16号,SES后台记录,该日150个卖场,实际打印760人次,换算成工时为760小时。

现在,根据“最低成本分析法”,按每个工时费13元计算(学生钟点工),那么折合成全年价签打印的人工费用成本如下:

应该耗时150/天。 年工时:150x365=54,750小时; 年金额合计:711,750元。

实际耗时760/天。 年工时:760x365=277,400小时; 年金额合计:3,606,200元。

人工成本年浪费约为:290万。

细心的读者会问,为什么应用SES后的实际打印人次(760),会远远高于规定人次(150)?

好问题!

后台数据显示,47%门店按SES规定操作,53%的门店仍然用传统方法,“穿新鞋走老路”。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1)如果100%门店仍然用传统方式管理价签,参与打印的人次会更高,远远超过760/天,人力浪费更大;2)通过数字化管理数据,马上显现出来门店管理层执行能力的高低,“滥竽充数”将越来越难。如果你是老板,就可以好好训诫门店管理层了,这就是信息化技术的力量,换作以前,你八成会被蒙在鼓里。

有些朋友觉得用了新技术,没什么大改变。上面这个例子,就很典型。这就像去医院只让医生诊病却不治病一样,大数据分析,只能给出问题所在,不可能自动解决这些问题。唯有将根据大数据分析提出的解决方案,落地并坚持执行,才有用。

3.隐形成本

传统手工价签管理的隐形成本比较突出。隐形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人员流动导致的价签管理的培训成本:

2)按价签格式套打,经常打歪的报废成本。

3)价签纸张撕边造成的破损成本。

4)员工离开现场,无人服务现场导致的顾客流失成本。

5)员工以打价签名义,离开现场的“偷懒成本”。(使用类似小伎俩的员工,大家在自己的工作场合中,或许也会遇到吧……摊手)

等等、等等。

将隐形成本折算成每天浪费工时为:1小时/店/天,那么,年金额合计为:

150*365*13=711,750元(约70万)

将以上讨论的3个结果相加合计为:410万“大洋”。

就此,我们马上得出这样的结论:数字化技术,哪怕仅仅用于管理价签这一项,该企业每年就可以至少节约410万!

410万不仅完全可以回报数字技术化投资,而且还有多余。

进一步分析,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比例。

我们把价签纸张浪费,叫做“明流”,或者“摸得着”的浪费,约为54万/年。“摸得着”的浪费,占价签管理浪费年合计的比例,约为13%(54/410),恰巧与冰山露出水面部分的占比12%,高度吻合。巧合?还是规律?

不管是巧合,还是规律,起码,我们现在可以说,就像医院应用CT机可以把以前看不见的疾病曝光一样,应用数字化管理技术,零售实体企业可以把以前看不见的巨大浪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对于一个年销售额上百亿的企业,410万多乎哉?不多也。

不过,还请看下一个例子。

例2:“仓有柜无”的库存成本

所谓“仓有柜无”,就是指商品已入库,却没有拿出去上柜陈列。不上架陈列,怎么销售、何谈获利?商品资金空转,损失点利息也罢,结果往往是商品过质保期,连本带利一起废掉。

当老板面对这样的问题,在管理上难以解决,还能怎么办?当然是转嫁给上游或消费者啊。可这就万事大吉吗?上游供应商也不傻啊,“背锅”久了,它也要提价啊,毕竟“价值守恒”嘛。因此,最终浪费掉的价值还是会叠加到商品零售价格中。最终还是零售企业自己背“价格贵”的黑锅。

真是应验了一句老话:“一报还一报”。

所以,“仓有柜无”,也是长期让零售实体企业头痛的老大难问题。查找“仓有柜无”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通过ERP查询动销率。如果一个商品有足够有效库存,却没有销售,一般只有两个可能,其一是没人买,其二就是没有陈列上架。可见传统方法查找“仓有柜无”,从一开始就是事倍功半。

此外,即使通过ERP,我们有了“仓有柜无”的清单,到哪去找?这又是个费时费力、付工资、劳效极低的问题。

通过SES系统盘存,可以非常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

为什么?有什么法宝?

有。定位。

定位,其实就是把存放商品的位置进行系统化、数字化编码。盘点时,通过数字系统化定位编码,把陈列和内仓货架商品自动区分开来。

所以,一次定位盘存过后,SES系统将自动把“仓有柜无”商品表打印出来。像开车司机GPS导航,员工根据表上位置信息,就可以很快找到“仓有柜无”商品了。

可见,ERP与SES系统的差别,就像普通手机和智能手机那么大。普通手机的“初心”,是把固定电话的功能延伸到手机,大大提高了移动性不假,仅此而已。智能手机则是一个移动平台,电话和短信仅是这个平台上的基本功能而已。

下表是该企业两家卖场的“仓有柜无”数据,来自2017年3月份SES定位盘存。

无人商店火了,但零售新的增长点并不在那里,而是在于……

表中1、2行显示:

卖场一“仓有柜无”的单品数占比为2.9%,金额约为29万。

卖场二“仓有柜无”的单品数占比为18.7%,金额约为180万。

不管按单品数、还是营业面积,卖场一均在该企业前十名之内,所以按“最低成本分析法”,我们取卖场一的金额29万来计算150家的“仓有柜无”成本,比较合理。为了使计算结果更令人信服,在29万/店的基础上,再打个7折,这样,每个卖场“仓有柜无”金额为20万。

150家合计:3千万(=20万X150)。

现在我们知道,这3千万还有个小名,叫“明流”。创造“明流”,还得靠有偿劳动。有偿劳动也有个小名,叫“暗流”。“明流”和“暗流”之间,有个比例。

比例是多少?

直接借用例一的结果,1比7,显然不符合我们的“最低成本分析法”。如果把比例降到1比1,应该说的过去,毕竟要进货、运货、盘点等,花的人工确实不少。这样,有偿劳动的费用也是3千万。

“明流+暗流”合计为:6千万。

在此,还想特别强调一下。明流,也叫“摸得着”的成本或许还可以通过售卖,挽救回来。而暗流,也叫“摸不着”的成本将会以“无用工时”形式浪费掉。恐怖的是,“无用工时”来自企业销售利润,它的此消彼长,直接决定盈利高低。

例一价签管理的结果,是百万级别,例二“仓有柜无”的结果,是千万级别。

下面我们来看例三。

例3:临期30天商品成本

临期30天商品是指:从已过期到还有30天过期的所有商品。上表中3、4行显示的就是这个数据:

卖场一,临期30天+过期商品的单品数为302,占整个单品数的1.81%,金额为217,653。

其中: 1-30天内将过期的单品数为171, 金额为69,389。

已过期的商品单品数为131,金额为148,264。

卖场二的临期30天商品成本远远高于卖场一,对于“最低成本分析法”而言,已没有意义,所以在此也就不罗列了。

当然,有读者会说,我也见过超低折扣的临期促销啊,多少能回点本。所以,在满足“最低成本分析法”的前提下(也是为了能够直接借用例二的计算结果,让我偷点懒,呵呵),我们将“临期30天商品”成本降低到20万/店。

150家合计:3千万(=20万X150)。

在这里,我们同样按1:1计算有偿劳动费用,得到的结果3千万。

临期30天商品成本(明流+暗流)合计,也是6千万。

三个例子告诉了我们什么?

将上述结果简单叠加,其金额轻松过亿。

这三个例子还告诉了我们以下4点:

1.零售实体店某些管理操作的劳动生产率不仅仅是低下问题,有时还是为负的问题。就好比,我们花钱请人打扫卫生,结果反而越打扫越脏一样。

2.真实浪费要远远高于以上结果。因为三个例子中,还没有将生鲜蔬果、鸡鸭鱼肉等商品的管理纳入计算。而生鲜商品管理不善造成的浪费,更是显而易见。

3.这三个例子还表明,既然有这么多工时在做“无用功”,那么目前零售实体企业人手严重缺乏,显然是个伪命题。

4.如果将上表中列出的其他内容(第五行开始)也考虑在内,“无用功”的占比还会大大提升。比如,SES定位盘存大数据显示,内仓库存均大于陈列库存。这意味,与商品内仓库存对应的现金流动缓慢,或者说宝贵的流动资金在内仓积压严重。

无论如何,以上三个例子中提到的成本,如果浪费了,最终变成零售价格的一部分。如果节约了就是企业金矿!

实际工作中,许多零售企业高管员会提出许多疑问,比如:“目前ERP也有批量查询‘过临或临期’商品功能,再用SES,是否多此一举?”

没错,ERP可以告诉我们临期和过期商品的数量,可是不能告诉这些商品在哪。不知道在哪,怎么找?或者,又得花费多少人工去找?

产生类似疑问的根源在于,人们把信息化管理与数字信息化管理的概念混淆为一团。理解这两者异同,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简单地说,信息化管理是管理商品“数量”,数字信息化管理是管理商品“位置”。就好比,信息化管理是“炸弹”,而数字信息化管理是“精确制导炸弹”。尽管都是“炸弹”,前者“粗放爆炸”,后者“精准爆炸”。

实体零售企业的金矿

任正非有一段讲话,仿佛是专门针对我国实体零售业应用新技术的现状有感而发的。他说:

“互联网虚拟经济就是实体经济的工具。不能把工具当成目的。锄头是用来种地的,不能因为锄头多、造型美,就在那里耀武扬威,不去种地了!不种地,锄头没有一点意义”。

近年来,实体零售企业使用的“新锄头”实在不少。遗憾的是几乎都在用“锄头多、造型美”作为吸引顾客的手段,却忘了用新锄头挖出已在自家地里长出来的“真金白银”。所以说,“后台截流”和“前台开源”同等重要。

甚至,更重要!

在此,还是用一位非常成功、还在续写成功的实体连锁超市创始人的一段话来回答吧:

“我们的顾客都很奇怪,同样的商品,为什么在我们店比人家便宜20%?是不是我们的进价比别人低?不是这样的。

其实,由于我们店规模小,进价往往比别人高。那么为什么同是100元的进价商品,别人卖150元才盈利,我们卖120元就能盈利?这得归功于我们日常工作的效率高、成本低。这样就可以将节省的30元,通过零售价格返还给顾客。顾客就都来了”。

好一个后台“截流”来前台“开源”的正循环!

此话,是1952年说的。

此人,创建了实体超市帝国——德国阿尔迪(ALDI)。

此理,过去、现在、将来有效!

结束语

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从南到北、从大到小、从公到私,接触了很多零售企业。一个普遍且突出存在的问题是:新科技应用几乎一边倒地用于前台“开源”。换句话说,仅仅把“开源”当做新的增长点。结果,越“开源”、越增长,成本越高,效率和利润反而双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可见,我国零售业新的增长点,的确就在我们的身边。

它就是:应用新科技“截流”,重现零售企业的金矿。

随意打赏

新零售无人超市无人零售店无人新零售火了火了火火了火了零售商店无人零售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