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测丨三台手机同时尝试打车后,滴滴的老用户心都凉了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亲测丨三台手机同时尝试打车后,滴滴的老用户心都凉了

3月23日,亿欧了解到网上多位 滴滴 用户反映,当不同用户在滴滴APP发车页面输入相同的出发地点和到达地点时,页面显示的 预估价格 不同。APP对“熟客”的报价会略高于使用频率较低的用户。据多家媒体报道,不只滴滴,有关“ 大数据杀熟 ”的讨论已经波及了多家互联网企业。

3月23日下午,作者同时用三部手机(两部安卓系统、一部iOS系统)做了测试。三部手机登录不同账号后,设置相同出发地与目的地,同时进入发车页面后显示的预估价格确实略有不同。在行程相同、时间相同(路况相同)的情况下,页面显示的预估价格(分别加上优惠券抵扣金额)确实各不相同。

对此,亿欧汽车联系到滴滴内部人士,并反馈了当日测试结果,该人士也明确回应称:"杀熟"这件事儿根本不存在,滴滴从未有过,这是价值观底线。

对于“ 大数据 杀熟”的质疑,滴滴CTO张博3月23日在其内网发帖回应:“……首先,必须要强调的是,滴滴平台上不允许价格歧视,打车价格更不会因人、因设备、手机系统而异。创造用户价值是公司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做事的基本底线。滴滴从未有过任何‘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其次,‘预估价’和‘实付车费’是两个概念。‘预估价’是为用户提供行前车费参考,会实时波动。‘实付车费’是根据每个行程的真实状况标准计费得出支付价格……”

近期, 网约车 后来者美团打车攻城略地的势头迅猛,登陆上海首日其宣布完成的订单量突破15万单,据称北京地区的打车业务也将在4月开始启动。一时间,原本处于平静期的网约车市场,又变得热闹起来。

以下是滴滴出行CTO张博在滴滴内网发帖全文:

滴滴从未有过“大数据杀熟”,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

最近几天,外界关于“大数据杀熟”讨论一直很热。我也陆续收到一些询问,问滴滴是不是利用大数据“杀熟”。

首先,必须要强调的是,滴滴平台上不允许价格歧视,打车价格更不会因人、因设备、手机系统而异。创造用户价值是公司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做事的基本底线。滴滴从未有过任何“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以前没有,以后也永远不会有。

其次,“预估价”和“实付车费”是两个概念。“预估价”是为用户提供行前车费参考,会实时波动。“实付车费”是根据每个行程的真实状况标准计费得出支付价格。

造成“预估价”波动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每个行程的预估价是根据乘客定位、实时路况、预估行驶里程、时长计算预估的。这些变量都会影响预估价。其中,路况是最复杂的变量,变化非常快。滴滴预估价是按毫秒实时刷新的,所以进入预估价界面的时机不同,看到的结果也不同,哪怕一分钟内也会看到不同的预估价。

第二,滴滴显示的预估价金额=预估价-优惠券抵扣金额。有一些网上的case对比忽略了优惠券抵扣金额,因此造成误解。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用户需要分别点击“业务线icon”才能看到优惠券的详细抵扣金额,优惠券金额显示不明显,这一点已请产品团队评估优化。

第三,乘客发单时所处的网络环境是复杂的,可能是移动网络、可能是Wi-Fi环境。乘客也可能是在诸如机场、火车站、地下停车库等建筑结构较为复杂的场景,这都会影响用户的定位信息。此外,即使同名的起点和终点,也会受GPS精度影响,最终经纬度度坐标产生细小误差,从而影响预估价的估算。

其实这个问题比较容易验证,只要两个手机同时打开滴滴,反复进入发单界面多测试几次,就能发现滴滴“大数据杀熟”的说法是错误的。如果大家身边有朋友有类似疑问,也请大家能帮忙耐心解释,消除误解。谢谢大家!


【活动预告】2018年4月20日,亿欧汽车将在北京车展前夕在京举办 “预见·科技出行——GIIS 2018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峰会” 。本届峰会将邀请来自传统车企、造车新势力、汽车供应商、科技公司、自动驾驶服务商、能源网络(电池、充电桩)运营商以及智能出行平台等行业领军人物,围绕科技出行的现状与趋势展开探讨和分享。

亲测丨三台手机同时尝试打车后,滴滴的老用户心都凉了

版权声明

凡来源为亿欧网的内容,其版权均属北京亿欧网盟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滴滴顺风车手机排行榜滴滴车主手机打车大屏手机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