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Keep创始人王宁:靠“线性增长”无法创造下一个Nike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专访Keep创始人王宁:靠“线性增长”无法创造下一个Nike

如果单从运动 健身 领域来说,Keep 王宁此刻应该对美团王兴的「无边界拓展」最感同身受。

美团做外卖、做单车,甚至做旅游——本地生活这个词汇,本身就不是一个边界的定义。而运动生活的 Keep,做健身房、运动服饰、健康餐和运动硬件,一个健身 APP 能做的,看起来也完全没有边界。

这种无边界的探索,理论上不是产品经理王宁最擅长的,但他把这些探索的经历也归类到产品经理的角色中去。

比如 Keep APP 是通过线上产品服务用户,而目前正在做的,他认为是通过 Keep Company 这款产品,作出很多个 to C 产品,来继续保持一个产品经理的角色。

这种类比当然是理解得通,但以一个国内最好的健身 APP 产品质量,去要求其他所有产品标准,显然需要给 Keep 更多时间。即便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以 Keep 命名的健身产品,并且成绩不算太差。

但无边界拓展的另外一个意思,可能是无边界竞争。

王宁不认为这是在无边界竞争,在运动相关的任何一个领域,都有可能比 Keep 做的更好的公司。Keep 想做的,是通过产品背后的数据,把用户的生态搭起来。

这种做法,在中国任何一个垂直领域创业史来看都稀松平常,但在尚不成熟的运动健身领域,Keep 的挑战可能在于,公司要为用户一手搭建自己的运动健身基础设施。

这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力,按照王宁的表述,先低头走路,再抬头看天。

以下是 GymSquare 独家专访 Keep 创始人兼CEO王宁(部分摘录)。


谈无边界探索

GymSquare: 去年到今年是你创业以来变化最大的一年吗?比如公司业务线的无边界快速拓展。

王宁: 确实是更加多维了。做了这么多东西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互联网产品是最简单和最单一的一种产品形态,在电脑屏幕后面就可以解决所有的。但产品会需要更多精力, 比如说我今年就无比之累。

GymSquare: 各个条件都在要求你去做这些东西。

王宁: 倒也不是吧,就是我的身份发生了一个比较大的变化,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我的title没有变,都是产品经理。

只是最开始产品经理是做 APP 的,整个用户是 C 端用户。今天我也说是产品经理,但我做的是 Keep Company 这个产品,是这家公司的产品。通过这个公司产品,来去做更多的C端产品,来服务用户。

做C端产品其实比较简单,调调 sketch 就可以把产品画出来。今天做公司这个产品,包括组织、文化,包括价值观等等,这些可能会让你牵扯更多精力。 

GymSquare: 是在公司管理上更多了吗?每个新业务线决策会不会一一参与?

王宁: 新的业务深度参与。我们不是随便开一个新的业务,也不像外界理解的这么简单,开新业务一开始也挣不了这么多钱,而且我们自己也在做收敛。

大家可能有些过度放大了,我们做的很多新的东西,本身就是拓展边界,不然就是一下在这个阶段。我们是现在想去试一试,试试看这个行业到底怎么样。

GymSquare: 你说的百亿,直接从 Keep 线上的广告和电商来做,不能达到对吗?

王宁: 很难。

GymSquare: 如果国内运动健身行业出一个市值最大的公司,除了运动服饰Adidas、耐克等这样的品牌,Keep 想成为这样的公司吗?

王宁: 我们确实是希望可以做这件事情。本质上还是希望用数字化的方式来了解你的运动。                              

百亿美金公司的目标感

GymSquare: Keep 现在在做的事情,有点像三、五年前,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说要做数据公司。这是你们融资之后的一个五年、十年规划,以达到百亿美金的目标,还是之前就一直在计划?

王宁: 之前没有像今天这样清晰。

所有的东西它都是(到了)一个成熟度,包括用户成熟度、团队成熟度,整个基础设施、对行业的判断,所有条件促成了我们要去做的这件事。

如果我们想做一个数字化的科技公司,背后要思考:三年是立根基,四年是铺载体,第五年是数据的收敛,第六年可以做数据的应用,是一个长线的过程。

比如一年就开始收集数据?那用户都没有起来。这其实是一个循序的过程,并逐渐清晰。这个想法在过程中有没有大变化?我觉得颠覆式迭代是没有的,但是适当的修正和修补是必然的。

硬件和场景的成熟,都跟我们要做的事情非常强关联。

GymSquare: 就是把所有的这些能够做到数据化,然后串起来。

王宁: 对。在现在这个时代,再做一个消费品类的公司,或再做一个线性的公司,指望能像当年的耐克和星巴克一样一路爬到顶峰,其实是比较难的。

今天我用大家看到的方式来做 Keep,是不太可能成为耐克的。

GymSquare: 但其实现在大部分创业公司,或者创新业务基本上都在做偏线性增长的东西。

王宁 : 对,所以就说在做线性增长的同时,是不是要找到一个可以有机会做到成为可以指数级增长的拐点?我们自己认为这个拐点,可能是数据带来的,这是我们自己信的东西。

所以我们现在要为这件事,批量地去看到底怎么样去可以做数字化的拐点。

数字化拐点第一步,就是要多一些数字,才可以做这些拐点。我们只能自己去论证这件事情,然后大家才会信,信了之后,我们才能基于数据去做一些运算。

就像 Google ,之前做搜索,就是线性增长,他们围绕搜索框加很多新产品,比如搜图文、搜视频、做 Gmail。

运动健身现在这个行业没有基础设施,我们只能自己去搭,搭到一个阶段之后再去找拐点,我们相信拐点可能是数据带来的。

GymSquare: 但是自行搭建的每一项,都能理出很多对标公司。

王宁: 我们做这件事的时候,本质上不是去对标别人。 

比如说我今天看到小米的手环,或者华为手环,我们也要做手环,完全不是这样。

决定做手环这件事,完全没有看行业。我们是先低头走路,再抬头看天。然后走到这一个环节了。

APP 其实也一样,我们也是低头走路,然后走到一个用户的价值,从 60 分到了70分位的时候,这些用户可能觉得其实我有更深度的需求了。

然后发现怎么样的方式可以满足用户的 60 分到 80 分的需求?会发现通过跑步机的智能硬件,可以解决想要去跑步的人更大的需求。

那再回到我们自己的初心和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就是尽所能让更多的人更低成本,更便捷地去得到这样 60 分到 80 分的体验成绩。我觉得手表是手环的一个再升级,所以就做了手环。

GymSquare: 看起来在绝对领域,Keep 最大的竞争者可能还是自己?

王宁: 所以必须要持续探索,如果我们的探索就停在这了,就是这个行业也停在这了,对行业不是一件好事,所以我们努力去探索做一些事。

本质上来说,业务都是完全从自身出发,等我们开始觉得这个事要这么做的时候,再抬头看天。

手环这个行业已经比如有三家在做,然后手表这边线下已经有两家在做了,然后再开始想,你的 80% 的产品的定位都是从自己的 APP 生长出来。20% 说白了可能是为了一些商业行为进一些差异化的竞争,但我觉得它不是我们决定性的东西。 

赌一个20%的东西变成胜负手是不理智的,本质上来说,是希望我的80%的功能可以满足我自己的用户。

比如说我们上线跑步那个功能,我们是先做的健身的内容,最后上的跑步功能,今天我们已经是跑步领域领先的位置。

但我们最开始做跑步的时候定位特别简单,根本就不是去打行业的跑步产品,就是满足 Keep 的用户。

所以是一样的,今天我们做手环我就是补我自己的用户,就是做一个教学的道具。                 

探索的限度

GymSquare: 怎么去给这些探索设定一个限度?

王宁: 我们有止损点,也有快速增长点。大家可能都认为我们一定要成,但是我们心态比大家更 open,行就行,不行就不行,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论证假设,如果所有的假设都成立,那确实也不太可能。

GymSquare: 为什么是自己做这些东西,而不是合作或者投资?

王宁: 我们本身是希望有更多合作伙伴加入进来,在我的内容方案和解决方案里面。

但今天大家的整体状态,还属于一种彼此看一看的状态。

只能我们自己越来越强壮,我规范、规则越来越系统、结构化,且大家能从我们里面真正获利的时候,相信我们再跟他们合作起来会非常简单。

但在此之外,我们还是要同步走。

还是得有 plan B,我们今天讲自营团队、自营的所有东西,比如说 轻食 ,比如说这些运动消费品,都是一家公司的常备军和特种部队。

比如在双十一这样的关键节点,阿里巴巴自己的菜鸟物流团队是忙不过来的,需要社会的物流来帮忙,但常备军还是需要有自己的物流团队。

GymSquare: 怎么理解Keep现在拥有的「赋能」的能力?

王宁: 本质上来说 Keep 是一家中小型的创业公司,四年期。

自己的成熟度没有像腾讯那么大体量的公司那么高,我们在过去一年也确实做了很多发散性的事,但我们自己也会复盘,所以今年还是做了很多的收敛。

所谓的收敛,比如说原来是夯实线上基础,第二阶段要夯实一些新的。然后从一个点可能发散到三个点,然后再用三个点发散到九个点,可能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而不是原来从一个点直接发散到九个点,然后通过三年的时间把九个点再去做好。可能拉长成时间轴来看三年都是做九个点,但你到底是从现在先铺九点,然后用三年时间把九个点做成?还是先一年做成三个点,第二年再做到三点。可能我们会选择后者。

GymSquare: 你们这几个业务里面,你觉得哪个业务是离你们想做事情,或者你刚说数据变的事情更近一点?

 王宁: 肯定还是线上。所有东西背后都是云,都是在线上数据的反向应用,数据的收集以及数据的反向应用,这些东西所有的操作源泉都是在这。像一个安卓一样,你的操作系统是最重要的,操作系统现在是在 APP 里面,还是在线上。

GymSquare: Keep APP 的用户天花板在哪? 

王宁: 我觉得是还没到。

GymSquare: 目标是多少?

王宁: 还挺大,不是全民健身吗?适用于大多数人,我老妈现在也用得挺high的。

GymSquare: 看到新版改版成 UGC 运动视频分享社区。

王宁: UGC 的抉择是因为产品到了不同的阶段。几年前,其实中国是缺少好的 UGC 的,没有一个场合一个机会可以给 UGC 给这些小 b 端,把这些内容可以曝光出来,来去服务。

这跟我自己减肥经历是相关,我其实就是当年的一个 UGC,减肥成功,把我的经历分享给了我的同学。我是一个小的 UGC 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做了一个 PGC 的内容,然后装到了APP分发给大家到今天,到中国所有人,所以我就是 Keep 背后一个最大的 UGC。 

GymSquare: 生态的东西跟健身房关系大么?

王宁: 健身房只是我关注几种类型的场景中的其中一种。其实我本身就不是一个典型的健身用户,我不是一个特别 hardcore 的用户。

我觉得体育运动只在健身房,太局限了。

GymSquare: 是的,有很多健身房之外的东西。

王宁: 我们现在只能从几个点开始往中间聚。线上是 Keep APP,城市是 Keepland,家庭是硬件 Keepkit,我们只能从这三个点在往中再往中间聚。

然后这三个点也可以再往外展,但是还要再往里收?就跟下围棋一样,先把三个局布上,然后再慢慢作围城市的打法。铺的再密也更难,铺的点再少也不是特别好。

GymSquare: 健身更像其他什么行业?

王宁: 我经常会拿教育行业来类比。

比如像好未来,其实也是教育分发、也是多场景:在线场景、移动场景,教学道具就是硬件,然后在线下开了那么多的学校,服务都是一些客户。

GymSquare: 3年的话,你觉得如果没有太多的营收,做生态探索的钱够用吗?

王宁: 肯定可以。

GymSquare: 现在有融资计划吗? 

王宁:暂时没有。本质上来说,第一要成为一家健康的公司,才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首先得健康,然后才能伟大。不健康光靠伟大还是不长久的。

GymSquare: 你觉得 Keep 明年想做成什么样的?把你的东西验证什么之类的?

王宁: 我觉得还得过几个月,才能给一个更清晰的。


2019年,教育行业机会与挑战并行。新政策下,高品质与差异化的“慢”教育产品迎来机遇。资本回归理性,在线教育机构规模不盈利问题亟需突破。如何把握发展新形势,创造教育新突破。5月15日,在北京·千禧大酒店,亿欧教育诚邀各位共话教育之道。

戳链接报名吧~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807  

专访Keep创始人王宁:靠“线性增长”无法创造下一个Nike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Keep王宁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