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是把双刃剑,带给人们便利但面临四大风险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移动医疗是把双刃剑,带给人们便利但面临四大风险

【编者按】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 移动医疗 兴起, 传统的医疗护理模式正被信息技术改变。 资本看中移动医疗 市场潜在空间, 纷纷进入移动医疗生产链, 但移动医疗产业尚处于萌芽期,目前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相关公司基本处于亏损或盈亏平衡状态。本文从移动医疗行业发展情况、盈利情况等方面进行阐述。

本文首发于中国证券报,作者戴小河,亿欧整理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传统的医疗护理模式正被信息技术改变。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移动医疗兴起。资本纷纷进入移动医疗生产链,包括医疗设备、软件、系统方案等环节。目前移动医疗主要应用于远程教育与培训、远程数据采集、远程监控与管理、针对医疗技术人员的协同诊疗与护理、疾病与流行病传播跟踪及诊断与治疗,以及慢性病与健康管理等。

业内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尽管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市场潜在空间大,但移动医疗产业尚处于萌芽期,目前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相关公司基本处于亏损或盈亏平衡状态。

提高 医疗资源 利用率

在往年的移动医疗产业大会上,许升达常感到无所事事。但近年来的情况出现很大变化,许升达要面对很多医生、IT专家、风险投资人士的咨询。许升达是厦门凌拓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凌拓科技”)总经理,公司主要从事可穿戴设备的研发,主要应用于移动医疗领域。

通过使用相关设备,医生可以远距离及时收集、存储、分析和病人生命体征方面的数据,展开病情监测;利用覆盖完善的移动网络,通过手机对偏远地区的医生进行专业培训和远程支持。

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白春学看来,传统的“到医院看病、门诊随访”的医疗模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健康资源的需求,而且无法有效地做到对重要器官疾病的提前预警、及早发现、及时治疗。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将现有的“病发后到医院”的被动治疗模式改为“及早预警和及早主动治疗”的现代医学模式。

随着现代IT技术、无限传感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医疗模式逐渐成为现实。“综合运用 云计算 、无线传感器及相关软件的物联网医学,可以通过无线传感器检测重要器官功能、支持实时抢救与治疗,对海量检测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和挖掘,精细、动态和智慧地管理疾病预警,更早进行诊断和监护治疗,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同时进行临床试验的数据采集。”白春学表示。

海外移动医疗产业发展方面,以英国为例,病人可以使用沃达丰提供的3G医生视频电话向医生咨询,通过拨打3G视频电话向医生咨询,只需支付大约35英镑咨询费,就可享受专业医师提供的咨询服务。移动医疗的运用在让越来越多的医生和病人感觉便利的同时,也给移动运营商、医疗设备制造商、芯片企业、应用开发商、风险投资者带来回报。

行业快速发展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共同发布了移动医疗白皮书,预测今明两年将是移动医疗快速发展时期。”工信息部信息化推进司郭顺义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卢朝霞则表示,移动医疗拥有巨大的蓝海市场。首先是亚健康人群大幅增加。相关调查发现,35岁至65岁的人群正在成为慢性病大军。其中,超重和肥胖、血脂异常和脂肪肝、高血压呈明显上升趋势,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疾病发生之前通常有“生理异常”,通过移动医疗设备对亚健康指标进行测量,可以提早发现慢性病,有利于治疗。

其次是老龄化加剧,预计2020年-2050年中国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是医疗保健增长的基础。空巢化趋势与独居老人增多,对远程实时监控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将不断增加。此外,人力成本上升也在推动对远程实时监控的可穿戴智能医疗设备需求量的增加。

第三是慢性病年轻化,患病时间长,服务需求大。 慢性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其中,糖尿病患者目前超过一亿人,高血压病人超过两亿人。

“上述三大人群都需要时刻的健康监测,这催生了对移动医疗设备的刚性需求。”卢朝霞表示,移动医疗设备能够实现长时间的动态监测,提供全面的临床诊断数据;有利于寻找病因,实现防病和早期治疗。

同时,通过移动智能医疗设备可以持续跟踪患者后续情况,医生可以动态评价药物的疗效,及时跟踪患者的康复进展情况,发现潜在的风险因素。对暂时无法痊愈的疾病,如糖尿病,需要进行饮食控制和血糖监控。

根据艾媒咨询(iiMedia Research)数据,预计2017年底,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达到125.3亿元。 按照GSM对移动医疗行业测算标准,医疗设备厂商和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占比约39.83%,预计到2017年,中国可穿戴便携医疗设备市场销售规模将接近50亿元。

郭顺义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工信部一直在推动 医疗产业信息化 ,提高宽带接入能力,助力移动医疗产业发展。

探索盈利模式

尽管移动医疗产业火热,但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目前众多企业都在探索发展之路。

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认为,移动医疗产业的完整模式由硬件——软件——云端三部分构成,三者组成该产业链的闭合模式。诸如血压计等硬件是采集数据的入口,硬件将这些数据回传到软件APP,由APP回传到云端。医生就可以在云端上看到每位客户的健康情况。

CardioNet是一家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其主要产品是MCOT,能够记录30天内患者的心电图数据,并将数据通过网络传输到公司监控中心,后台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诊断并且将报告发送给患者。2013年6月,CardioNet与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签订协议,美国联合健康保险公司将购买大批产品为其大量的医保客户服务。

九安医疗欲复制CardioNet的模式。刘毅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九安医疗自2009年底开始研发移动医疗设备,目前已有iHealth系列十大产品,包括血压计、血氧仪、血糖仪等。“未来我们希望与保险公司合作,保险公司可以向其客户派送移动医疗设备,我们也能争取薄利多销。”

除保险公司外,医院也成为九安医疗开辟的阵地。目前九安医疗与天津三潭医院合作,该医院拟运用九安医疗的移动医疗设备对300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浓度监测。

中卫莱康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与保险和电信合作,坚持做服务商。中卫莱康通过使用可以测量心电图的手机或者腕表,即时记录和传输心电图。系统能够实现对用户心电数据的远程实时监测,为广大亚健康人群、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和心脏病患者提供日常的心脏保健服务和病情监测预警,为用户提供标准心电管理、常规血压管理、常规血糖管理等多项健康服务。

中卫莱康坚持服务商的定位,采用销售服务的方式。公司根据不同的服务内容采取不同的定价,由用户支付。目前已有60多家治疗心血管的医院采购了中卫莱康的整套解决方案。

深圳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则通过一部3G手机,一台便携式血糖血压检测仪,可随时随地测量血糖血压,测量结果同步上传到三甲医院的网络保健中心数据库形成个人健康记录。一旦健康指标出现问题,网络保健中心会第一时间提醒就医。

新元素医疗收入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会员年费收入。新元素医疗和医院合作成立统一的数据中心,然后按照会员数量向医院收费;销售检测设备。面向个人销售便携医疗设备带来盈利;政府补贴。目前政府对“健康小屋”进行补贴。

移动医疗面临四大风险

一边是患者旺盛的医疗需求,一边则是跃跃欲试的创业项目。近年来,在北上广深的写字楼里,诞生众多瞄准个人健康管理移动医疗领域的公司,这一新兴产业吸引诸多的资本青睐,但困难也不容小觑。

移动医疗可以带来很多便利。比如,某医院要管理3000位糖尿病病人,糖尿病人每天都需要测量血糖浓度。这么多病人不能天天往医院跑。于是,有人想到开发一款智能血糖仪,患者在家中将血滴到试剂上,由血糖仪的芯片读出数值,并由血糖仪通过无线或蓝牙与手机配套的APP传输,在手机上就可以看到每天的血糖浓度。

这些数值随时传回医院后台的云端服务器,医生在后台就可以看到每位患者的生理状况,并及时进行干预。这便是慢性病管理领域一直所倡导的健康管理业务。

随着行业的热度上升,各类移动医疗APP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多达1100多家。但大部分医疗健康互联网公司只拿到天使轮或者A轮融资。

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的同时,却没有找到成熟的盈利模式。 于是,熬不下去的企业只能默默地退出市场。如成立于2013年9月的心卫士,主营心电监护及自动心电解析的远程实时健康信息服务系统;成立于2013年10月的金健康伴侣,为病人记录血压、血糖数据,进行健康管理等均退出了市场。

春雨医生 创始人张锐此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热火朝天的移动医疗创业者应当注意四大风险。

首先,政策的限制因素。考虑到医疗行业的特殊性,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性,目前中国暂不允许医生进行网络医疗,也尚未承认电子处方的法律效力。

其次,医疗资源的短缺矛盾难以解决。移动医疗最大的矛盾是缺乏优质医生。目前好的医生多集中在大城市的少数大医院中,他们甚至都根本没时间来开展移动医疗。只有盘活医生资源,移动医疗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第三,移动医疗规则应由谁来制定,数据安全问题如何保障。

第四,消费者观念转变问题,由于习惯了互联网免费模式,医生的技术价值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

随意打赏

移动医疗app移动互联网医疗移动医疗设备移动医疗市场华康移动医疗移动医疗公司移动医疗模式移动医疗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