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派:一根绳如何“撬开”智能硬件市场?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75派:一根绳如何“撬开”智能硬件市场?

成立不到两年的 智能硬件 品牌 75派 从智能跳绳入手,杀出了一条“血路”。

从2019年1月成立之时,上海铼锶便选择以旗下智能硬件品牌75派的“智能跳绳系列”死磕智能跳绳市场,目标是成为跳绳品类头部品牌。不到一年的时间,75派智能跳绳摇身一变,从名不见经传跃升为国内智能跳绳头牌之一,销量居国内首位。

据上海铼锶CEO余勤科透露,这一年公司仅智能跳绳这单类的收入可达两三千万元,截止今年4月,每月的出货量稳定在五六万台并呈上升趋势,派健康每天注册新增用户超1500人,并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智能跳绳类目里销量名列前茅。

实际上,对于智能硬件厂商而言,挑选智能跳绳这一领域切入其实并不常见,略显“异类”,从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入手似乎才是正途。

选择智能跳绳切入主要来自于余勤科对外部市场情况和自身情况衡量之下的结果。他清楚地知晓,智能硬件这一行大厂林立、竞争激烈的现状,特别是手表手环类产品,包括苹果、华为、华米等巨头布局多年。作为一家初创企业,75派深知其资金、体量、技术能力等等与大厂之间的差距。

“硬碰硬、正面对抗没有必要,也不现实。”75派采用分步走的策略,先从外围品类攻入再到核心。 具体而言,他们选择集中力量攻克某一小众领域成为行业第一,完成整个渠道的建设,将品类品牌树立起来,再在单个领域逐个击破,最终形成大品牌效应。

一根绳开路

要在小众领域短时间内打下一片天下,其实也不易。就智能跳绳而言,余勤科一直在思考,75派到底能够为用户创造什么价值?带来什么不一样的体验?

经过前期近一年的用户调研和技术打磨,75派智能跳绳才最终上市,一步步走到今天。

在这个过程中,余勤科发现,对于智能跳绳来说,计数准确性低、蓝牙连接稳定性差、频繁充电等均是用户使用过程中遇到的“糟心事”,也是业内亟待解决的难点和痛点。

为了解决精准计数的问题,75派采用双霍尔磁场传感器配合专业算法,其精确度超过传统单霍尔、震动式、按压式传感器,也保证用户只有在完成360°完整转动后才录入数据。

其数据的储存则通过蓝牙上传至APP云端,包括单次跳绳次数、时间、卡路里消耗、平均频次、最大连续跳升次数等等,而连接中断、数据丢失、设备突然重启等等问题都会影响到数据储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此时,APP与跳绳的实时连接稳定性便须接受严峻考验,这也是市面上产品难以攻克的难点。

余勤科表示,上述问题在75派前期研发阶段都接连出现过,他们通过APP和绳子的上下双向通讯,不断完善网络协议层、硬件的链路层以及整个信号等,将蓝牙的连接性打磨到现存最佳状态。

在硬件稳定接入APP之后,APP也将提供一系列服务,包括人体运动数据化呈现、AI教程介入和社群分享等。

而业内大多产品需频繁充电所带来的不便,75派则通过内置可充电锂电池,一次充电,可保证使用30天以上。

从去年上市以来,75派智能跳绳也是逐渐发展才走到今天。包括智能跳绳在内的整个跳绳市场容量而言,普通跳绳产品依然占市场主流,75派所占份额目前其实不到10%,也正因此,未来增长空间较大。 余勤科表示,今年的重点之一就是用智能跳绳将中高端普通跳绳替代掉,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智能手表市场不能放弃

拿下智能跳绳市场之后,75派正从智能硬件外围领域向核心领域进军,瞄准智能运动/健康手表。

然而,摆在75派面前的智能手表市场却呈现强者愈强、寡头垄断的局面。 最近,国际知名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正式对外发布了《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报告》,全球智能手表市场已经形成了三家垄断的态势,华为、三星电子和Garmin一共控制了八成的市场份额,其他厂商只能分享余下两成市场份额,并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下降。

智能手表的竞争激烈是显而易见的,这一现状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太有利,但余勤科很坚定,75派必须布局智能手表市场。

他认为,如果手机是一个人的中心,那智能手表可以认为是人的副中心,并且是手机无法替代的。 比如心率测试、血氧测试和各式轨迹等等都与手表具有较强相关性。而手表的副中心属性与75派整个健康运动生态搭建息息相关,未来,75派会陆续将旗下的各个智能硬件产品接入其中,手表这一核心产品布局不能缺失。

75派的智能手表分为两个类型,一个是运动类型,一个是健康类型。据余勤科介绍,他们的产品与市面上同类产品相比,有一定相似度,但会更为精准,专业,。

放眼市面上的运动类智能手表,华米待机时间长,苹果注重它的应用生态和时尚性,华为会更偏向商务人群。75派运动类智能手表主要针对运动人群,侧重运动算法的开发,配备新一代UPI公司研发的光学生理传感器模块,以及双星定位,确保运动轨迹和动态心率的精准显示和测量。

而健康类智能手表这一块,75派在数据测量的准确性上下功夫。他们主要针对慢性病管理、亚健康或康复人群,检测并监测生命体征指标,包括血氧、心电、体温和血压等等,是一款准医疗产品,目前正积极在为申报CFDA认证做各项准备。

今年3月份,该手表更是首次应用于集中病患的血氧、心率等监控场景。就在今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袭来,防控防疫成为今年上半年的重中之重。其中,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对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在防疫时期,75派健康类智能手表进入了武汉防疫前线,主要可通过5G+物联网技术无线传输患者数据到医生后台,及时监测病人血氧和心率的状态,缓解医生工作压力,提升了医护人员监控关键生理指标的效率。

对于此类重医疗的健康类智能手表,75派采取B端+C端“两条腿走路”的销售模式。B端方面,他们可向医院、 健康管理 企业和养老院等提供产品,也可向C端用户直接售卖,这类用户也希望拥有医疗级的健康智能手表,检测自身健康,数据准确性更高。

吹响中小企业集结号

在完成产品的打磨,与市面上的产品形成差异化之后,市场渠道的铺设也提上了日程,这是决定75派在竞争激烈、寡头垄断的智能手表市场“跑出来”的关键因素之一。

基于此,余勤科提出了“ODBM”模式,也就是原始品牌和设计服务 ,既不同于传统的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ce原始设计制造商)、OBM(Orignal Brand Manufactuce,原始品牌制造商),也不同于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ce原始设备生产商)。

他发现,与智能跳绳不同,75派智能手表难以短时间内做到国内第一,毕竟华为、苹果、三星等大厂都在布局,单靠一己之力去开拓市场确实较为困难:“大厂一年的广告费相当于我们几年的生活费。”

去年十月,75派吹响了中小企业集结号,发挥自身所长,采取“蚂蚁啃大象”模式,与合作伙伴共同做大与分享市场蛋糕。 一来降低研发生产成本,二来拓宽产品市场渠道。

以智能手表产品为例,该产品的生产研发涉及云端、APP、后台服务等产品设计,除人力成本外,研发费用投入基本可达上百万元,对于中小智能硬件企业来说是不小的负担。在该模式下,合作伙伴无法实现的生产研发技术由75派向合作伙伴提供,共享自身科技成果,大大削减了合作伙伴的研发成本。而合作伙伴则需要拥有自己的品牌渠道,发挥好自身优势,与75派一同将他们的市场蛋糕做大。

目前,75派已经与五六家公司运用“ODBM”模式展开了合作,今年预计会发展到十余家。除智能手表外,75派智能跳绳、智能体脂秤、智能空气检测仪等也会采取此类模式“跑起来”。

针对75派过去的一年多,余勤科说道,75派对技术端、成本端、产品端和用户端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思考,在智能跳绳领域已做出一定成绩,但75派不仅仅只是智能跳绳厂商,智能手表、体脂秤等产品将逐渐取得阶段性成果。此外,他还透露75派开始在海外市场试水,智能跳绳已经收到了来自北美、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地的订单。随着海外服务器测试完毕,今年75派也将在海外市场小步快跑。

从75派整体商业模型来看,硬件产品的销售只是其中的一环,未来,他们将从硬件层逐渐延伸到软件层和服务层,最终希望通过对用户身体体征的数据化呈现,将其健康有效管理起来,探寻更多营收增长点。

本文来源于亿欧,原创文章,作者:向雪。转载或合作请点击 转载说明 ,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