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工智能公司到商业智能公司,极视角与陈振杰的选择与放弃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从人工智能公司到商业智能公司,极视角与陈振杰的选择与放弃

陈振杰 两年的创业探索总结成一句话:能用得起 人工智能 技术的行业,必须满足两个要素: 1、能付得起钱、2、所在领域的技术足够成熟,缺一不可。

极视角 是2015年6月创立的公司,在人工智能火热的两年时间中,相比起商汤、旷视、依图蹭蹭的融资速度,极视角并不显眼,在过去两年时间中,一共完成两轮融资,一轮是2015年7月完成由 中美创投 领投的pre-A轮数百万元融资,另外一轮是河石资本领投,初心资本、中美创投、德同资本、昂若资本、宝德股份跟投的数千万元融资。

极视角主要从事两块业务,第一块是面向零售连锁行业提供基于计算机视觉的 商业智能解决方案 ,通过多维度的数据采集,给予零售行业业绩提升方案,第二块业务是做一个集合开发者、摄像头厂商、需求客户等角色的人工智能产品开发和分发的平台。对于这两块业务,陈振杰描述前者是现在铺市场的,而后者是需要等风口的。

资本是残酷的,迟入局意味着跟先入局的硬碰并不明智,所以差异化竞争,或者模式创新,才能够杀出一条血路。 基于贝恩咨询、毕马威咨询、腾讯战略部工作经验,陈振杰对于策略、时机、方向、资本、市场、用户痛点有着本能的挖掘,就拿第一块面向零售连锁行业的业务来说,比对了瑞为智能、悠络客、汇纳科技等同类型公司。他分析想要做面向零售商超连锁的生意,技术并不是最大的门槛,而最大的门槛是两个:1、成本控制,2、商业提升效果。

分析市面上的同类服务大概分两类,第一类,像瑞为智能,自己提供摄像头硬件+芯片、本地化运算,自理售后服务和库存积压。第二类,像极视角,与摄像头厂商合作,零库存积压,视频流上传云端处理,获取数据,售后由合作的摄像头厂商负责。由于模式的创新和成本的控制,极视角算是挤进了战局。

作为一个初创型的公司入局智慧零售、智能商业市场并不容易,这是多方博弈的市场,详细阐述极视角的这种合作模式所带来的效应。

合作分工的好处在于获客成本和营销、维护成本的降低。

第一,获客成本降低,传统的摄像头厂商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围绕具体领域的行业进行行业应用开发,而并不会涉足行业方案的竞争中,而商业需求在升级,传统摄像头厂商也希望分一杯羹,因此,极视角的方案很诱人,智慧商业行业系统内置在监控系统子版块中,让传统的监控系统以合作的方式得到了一次产品功能升级,而另一方面,极视角带来的客户,也能为摄像头厂商带来硬件订单,开拓了新的销售渠道。

第二,库存和维护成本降低,极视角的合作模式对于初创型企业是有意义的,如果初创型企业早期涉及到硬件,就面临摄像头硬件产品+本地芯片库存积压的压力,这导致了没有任何贷款资质的初创企业把大量的资金用于库存会把公司拖垮,另一方面,要迅速铺开全国市场,就意味着需要全国的售后维护团队及时跟上,对于初创企业来说是人力成本黑洞,因此这种合作模式能够将安装和售后维护都让摄像头公司跟进,确保售后服务到位。

第三,极视角将视频的分析处理云端化,让改造更轻盈,区别于瑞为智能将算法集成到本地芯片,本地解决的厂商,极视角将分析处理由云端完成,优缺点很明显,本地化处理、运行,时效高,反馈速度快,功能更多,将数据上传到云端,第一、视频流的上传,有一定的持续带宽成本,第二,极少地改变硬件,就减少改造成本,以及减少改造带来的故障维护成本。因此,利弊是非常清晰的。

第一个门槛陈振杰算是模式创新而踏过去了,第二个门槛商业提升效果怎么说?

陈振杰算了一笔账,全中国的零售店,服装+鞋帽+珠宝大概有200-300万家,单店的付费能力大概5000元左右,更新周期是3年,这意味着年均市场空间是50亿,而5000元的套餐只含括客流统计功能,如果加入更多维度的统计和分析,这意味着需要单店的付费水平在5000元以上,目前能够做客流统计的门店年营收大概在500万以上,如果通过客流统计系统,能够让单店提高5%营收,就是新增25万营收,那么单店是愿意付出更多的钱用于智慧商业系统中的。

因此,不应该讨论市场是否足够大,而应该考虑如何解决客户的单店效率提升问题 ,如何打开智慧商业的问题。从计算机视觉提供商到智慧商业垂直方案提供商,这个定位的改变愿不愿意?这个选择悬在陈振杰的心头,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变现,几乎成为每一个创业者的心头大石,通常就三种模式,第一,以SDK调用、按次或者按月付费,第二,成为技术外包提供商,第三,深入到垂直行业,提供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的声音,零售连锁的客户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数据分析能力不具备,他们需要的不是一个简单的客流统计系统,而是一个面向他们客流、客单价、营销等整体解决方案。陈振杰面临的衡量是,如果成为行业方案解决公司,计算机视觉对企业的重要程度占比就会下降很多,而核心是商业解决方案系统构建,而只有做商业化解决方案,面向终端客户,定价权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因此,陈振杰选择了后者。

从现有的业务展开角度定义,极视角是一个商业智能方案提供商,他们从计算机视觉的角度切入,从非结构化数据和结构化数据入手,打通ERP和CRM系统,完善数据维度,基于数据为商业连锁客户构建商业智能解决方案, 但自此,极视角的敌人更多了,更清晰了。

对于这个决定,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经验在于,技术的毛利在不断下降,这是互联网发展历程带给我们的启示,所说的商业壁垒是变化的,技术壁垒不是长久的,那么在技术壁垒被攻破之前,企业需要形成新的壁垒,新的壁垒可能是渠道壁垒、也可能是品牌壁垒、资本壁垒等,陈振杰希望在技术壁垒逐渐消失之前尽快跃升到新的平台,建立新的壁垒。

以人脸识别技术闻名的商汤和旷视心思并不在零售,对于零售连锁客户,高清、精准的人脸捕捉技术并不是核心,零售只需要获取年龄、性别、客流这些模糊信息,另外,零售客群付费能力不足,也是商汤和旷视不愿意涉足的领域。企业必有过人之处才能存活,陈振杰认为现在核心是将数据转化成解决方案,最优解决方案之争成为下一波角逐的重点。

人工智能公司到商业智能公司,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放弃!


重磅福利!【 2017中国互联网+新商业峰会 】, 6月15-16日两天3000人次,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嘉御基金创始人、前阿里巴巴CEO卫哲,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等嘉宾已确认出席,期待你的参与, 限量钜惠 等你拿!

从人工智能公司到商业智能公司,极视角与陈振杰的选择与放弃

本文作者极客王子,亿欧专栏作者;微信:liangjiemin-2016(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人工智能 上市公司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人工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公司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智能人工智能电影人工智能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