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VR影视的4大现状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2016年中国VR影视的4大现状

回顾下2016年国内VR影视发展,正视目前的现状。

转眼2016年已经步入末尾,之前聊了一些国内VR游戏相关的情况,今年VRZINC就和大家谈谈目前国内VR影视发展的情况。

VR影视和VR游戏同属于内容范畴,但两者也存在着一些差别。VR影视有哪些意义,行业内的大佬们已经说了很多,在VRZINC看来,VR影视对于国内VR市场最直接的意义在于—— 相比VR游戏,VR影视能够更大程度推动消费者市场的发展,配合发挥移动VR迅速普及用户量的优势。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移动VR市场的最大优势在于设备价格的低廉以及人手一台的手机 。然而目前在移动VR上谈VR游戏体验为时尚早。但VR影视不同,在百元级的设备上也能体验和观看全景视频(当然这种体验也是打过折扣的)。

除此以外,VR视频也能够充分发挥移动VR的便捷性,从视觉和听觉层面满足用户对于沉浸体验的需求,而暂时不需要考虑输入操控、空间定位等复杂的问题(目前VR影视内容的交互都是简单、初级的)。

VR影视的有点固然吸引人,但2016年国内VR影视市场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看下国内VR影视市场的现状:

1、宣传力度不小,拿得上台面的作品却寥寥无几。

VR影视和游戏存在一个有意思的对比,VR游戏初创团队很多,而传统网游大厂大多保持观望状态,这也导致了很多团队并不注重自家产品的宣传曝光。而VR影视不同,视频平台和大型影视公司对于VR的热情度非常高,行业内新闻曝光、各种演讲不断。

然而在这些报道和演讲中我们大多看到的是对VR影视的概念、拍摄手法、意义进行解读和探讨,对于具体产品却鲜有提及。为什么?实际成绩说不出口。

12月5日举办的中英创意 创新 者论坛上, 爱奇艺 首席内容官王晓晖表示,“由于内容的缺乏和技术支撑率的不足,所以我们独立的VRAPP虽然增长迅猛,但是离数量级还有一定的距离。一般来说视频平台日播时长仅10分钟左右。”

举几个例子,爱奇艺主推的《都市怪谈》系列播放量在800万左右,黑蚂蚁VR之前制作的《色狼!别闹》对外宣称截至11月20日全网播放量也是800万,而北京开心互娱《灵魂寄生》也在百万级播放量,还有《中国恐怖故事》等等播放量在十万级别的产品。然而这样播放量的产品十分有限,大部分VR视频的播放量不提也罢。

虽然王晓晖在演讲中表示,用户对于VR视频付费意愿强烈。然而从目前这几个播放量较高的视频用户评论来看, 有相当一部分用户并没有体验到沉浸感,还存在疑问和质疑。

2、网剧做先锋,题材集中在恐怖、综艺、音乐MV、纪录片

上文提到的几个播放量百万级的内容均是系列网剧,此外爱奇艺还公布了“10+100+1000”计划,2017年10部超级IP网剧进行VR化的制作;开放100个网剧、网综、网大的IP;发展1000万高价值的VR用户。

网剧成了国内VR影视向前发展的先锋军,视频平台和影视公司纷纷投身其中试水,这或许与网剧本身拍摄成本(演员、剧本等成本)相对较低不无关系。

而从题材来看,大多以恐怖内容。其他还有一些综艺、音乐MV、纪录片甚至侧边球吸眼球的美女题材。

恐怖题材的优势在于通过VR设备放大了对于用户感官的刺激,形成强烈的印象。除此以外,《灵魂摆渡》这一批用户反响极好的作品在前,国内观众对于恐怖悬疑灵异题材的影视作品接受度非常高。因此一大批网剧、小成本国产电影都是走这个路线(上爱奇艺、优土逛逛可以发现国产基本就是此类和青春校园片)。把这个套路用到VR上,似乎目前效果还不错。

而综艺、音乐MV则是通过明星背书,能够吸引一部分粉丝用户观看,起到了保底的作用。优质的纪录片一向受到用户喜爱,其中讲述自然、风光景物等注重体验的内容通过VR设备可以放大这种感官体验(很多景区都有这样的商业需求)。

然而长期集中在恐怖题材又终将导致用户审美疲劳。

3、 VR直播 的背后,其实是“取巧”。

从声势上来看,国外火热的VR直播有NextVR,国内有微鲸、兰亭数字等。从体育赛事,到明星演唱会,比如最近的王菲演唱会,微鲸动作不断。然而, VR直播的火热一方面是想要复制和延续传统直播的热度,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VR影视内容的“取巧”。

VR直播对于内容的难度要求显然远低于VR影视内容,赛事也好、演唱会也罢本身就已经提供明确的内容,需要解决的是如何直播的问题,这也回避了在内容选择和生产这个大难题。

微鲸在此前对外宣传反复提到会发挥华人文化在内容和IP上的积累优势,然而实际上我们还未能看到微鲸在此方面有相关产品出现,有待后续观察。

在中英创意创新者论坛上微鲸科技CEO李怀宇也承认了这一点,其表示目前IP距离VR还很远,目前依旧会以大力发展VR直播为主。

国内知名的还有兰亭数字,此前推出 VR电影 《活到最后》收获了好评,但从长度和内容来看,仍然属于短片范畴。此外VR直播、综艺、音乐节目、VR航拍等也是其目前主要发展方向。

韩国三大电视台此前关于VR节目做过用户调查,大部分用户反馈体验一般。其中一条得到大多数赞同的反馈值得我们注意,“如果内容都是传统节目的翻版,没有新意,加上目前一般的体验,我为什么要选择VR?”这个问题在国内市场同样存在。

先大力发展VR直播,挑相对容易的先做,本无可厚非。然而各大平台VR直播观看的人数同样有限,除了个别明星作秀式的直播能够达到千万级别,绝大多数日常VR直播观看人数都在万级以下。相比VR,用户还是更习惯于传统直播观看(当然也和没有高人气主播长期使用VR直播有一定关系)。

4、国产VR电影看不到苗头,VR影院蠢蠢欲动

IMAX此前高调宣布体验中心计划要进军中国,无独有偶,前几日国美宣布和荷兰Samhoud Media合作在北京建造VR影院。

国产VR电影目前连苗头都看不到(也有《活到最后》等一些消息说要开拍,不过什么时候能出成品无法预测),花大力气建造的VR影院的意义是什么?上映国外影片?很可能档期都排不满。所以 现阶段建造VR影院,宣传品牌远大于实际意义

VR电影相比VR网剧在质量、拍摄、时长等各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徐徐图之才是正确的做法,不然观众不买单(更高的票价),反而伤害用户对于VR电影的心理预期,得不偿失。

回顾2016年的中国VR影视市场发展,虽然确实不及预期,但无论是用户接受度、用户数量,内容都在稳定增长。作为从业者,我们需要对行业保持积极的态度,但也不可盲目乐观,正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提高之道。


2016年最后一场行业盛会,第二届创新奖评选再度来袭,12月23日,北京亮马桥四季酒店,见证新资本、新产业、新技术、新理念带来全新变革。科技赋能产业, 见证下一个商业风口!

2016年中国VR影视的4大现状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亿欧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2016年中国现状2016年大事件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