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万家中国民营医院的“根与魂”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2万家中国民营医院的“根与魂”

【编者按】以史为镜可以知新替。民营医院如今告诉发展的背后,不少逻辑早已埋在民营医疗的发展历史中。民营医院有哪些发展立足点?社会资本的涌入有给民营医院带来哪些机遇?本文带来相关思考。

本文发于多肽链,作者为李定纲; 经亿欧大健康编辑,供行业人士参考。


中国民营医疗现在将近有2万家医院了,未来必然会涌现出一批像海尔联想、阿里式的能够扬名世界的民营医院,必然会为中国民营医疗产业化、国际化插上翅膀。

今天,我们做民营医疗,也应该了解整个中国医疗史。我发现,即便是清华、北大这些名校在给学医疗管理者传授课业时,也鲜有从史观去解构中国医疗的。

然而,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发展到了什么节点?要向哪里去?厘清这些问题应当是我们做好民营医疗的一个基本功课。

史观民营医疗

现代医学进入中国是在1835年。

中国第一家民营医院是由外资教会出资创办的广州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孙逸仙医院,孙中山、林则徐都在这里看过病。

一家外资教会医院开创了中国的现代医学,也可以说,中国医疗起源于民营医疗。

洛克菲勒基金在1921年投资建设了协和医院,这是一家纯粹的民营外资医院,经营了30年之后的1951年交给国家。基本上,解放后我们是把优秀的民营医院逐渐地收入国有。

钟惠澜是中国近代民营医疗的创业先驱,是北京友谊医院的老院长、协和医院的老前辈。

他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带领着一批爱国志士,离开协和医院,收购了中央医院(目前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这是一家纯粹的民营医院,这是当时最好的民营医院。

解放之后,北京中央医院也收编到了国有的体制内,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像吴阶平这些老前辈都是在钟惠澜他领导下,开创了中国1940年代民营医疗的辉煌。

北京友谊医院(当时叫“北京第二医学院”)于1952年,苏联援助建设给中国,所以国家领导人题词中称为中苏友好红十字会医院,文革期间改名为“北京友谊医院”。

后于1960年,北京友谊医院划归给刚刚建院的首都医科大学,成为目前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

从1835年第一家中国民营医院诞生到1966年文革启动,这100多年时间,中国民营医疗走过了一路蓬勃发展成为亚洲最大到最后基本清零的过程。

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民营医疗才逐渐恢复。时至今日,中国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政策,来支持民营医疗乃至整个医疗产业的复苏。

在政策春潮的催生之下,我们也看到了民营医疗的可喜变化,比如从数量上看,民营医疗机构总数,2018年底肯定将超过2万家。与此同时,公立医院的机构数量在减少。

了解了中国民营医疗所走过的这百年变迁,再走到今天,我们就会更加笃信,在大浪淘沙后的未来,今天这20000家中国民营医院一定会产生一批像美国凯撒那样的顶尖医疗集团。

现在,很多产业资本转型也好,投资也好,带着激情进到医疗产业,但却不了解这段历史。如果能知晓一些中国民营医疗的发展史,他们一定会明白医疗产业不可能三五年就看到巨大回报的。

旗帜与短板

最大的民营医疗机构2017年是爱尔眼科,2018年华润第一,爱尔第二。

从中国民营医疗的50强来看,爱尔、华润、北大、复星、中信等大的医疗集团处于领跑态势,但未来格局肯定还会不断产生变化。

令人欣慰的是近2万家中国民营医院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代表性机构:北京陆道培血液病医院、北京三博脑科、北京和睦家、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天津泰达心血管医院。

更可贵的是,这些医院中有一些是院士领衔的,在学术上甚至超过了一般的三甲医院,美誉度上已经获得了市场的公认。

这批医院对民营医疗起到实实在在的拉动作用,为整个行业树立起了成长的旗帜。他们有十年甚至十五年以上的积淀,逐渐实现学科和产业的同步扩张,所以才能成为中国民营医疗的翘楚。

在民营医院建设平台上,制约中国民营医院发展的瓶颈有几个方面:创新思维短板、人才极其稀缺、技术创新乏力、市场定位不明、诚信体系缺失、资本导入盲目、虚拟智能空化、国际进军全无。这些点面,突破一条都会是一个新的领域。

2017年之前,有人说2017年是民营医疗的倒闭潮,事实不然。2018更多的民营医疗还在进入市场。

中国的民营医疗最大的短板就是缺人,凡是不缺人的地方,有院士领衔的几家医院就能够一路乘风破浪,而其他的依靠退休老院长、老医生,甚至是挖来专家经营的民营医院,目前看来起色不大,活力不足。

民营医院应以技术创新开拓健康与医疗新市场。海南是中国民营医疗的特区,在这一块热土上,政策给了很多年没有做起来,最大的困境是什么?缺人。人才制约了海南的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先试区的发展。

目前,对民营医疗一个非常有利的机遇就是军改。民营医疗机构原来想从公立医院招到有影响力的专家确实很难,但是军改给了民营医疗一次机遇,提供了大量高端人才。

还有就是中国医生集团的时代到来。美国只有3亿人口,它的医生总数相当中国的1/3不到,但是有10万个医生集团,中国才1000个,而且极不具有活力,他们还没有为市场创新发展带来激励。

我们需要用新思维解锁民营医院的发展之路,正如法国的一位小说家讲的“真正的发展之旅不在于寻找新世界,而在于用新视野看世界。”中国民营医疗应该成为一个人才聚集的平台。

现在年轻人的观念在改变,很多从国外回来的人对于刚刚我们提到的像中信、华润、爱尔……,他们愿意到这样的机构去就业,而不像老一辈那样守着事业编,死也要死在体制的温床上。

民营医疗、投资民营医疗的资本、产业巨子都要借助外脑,在今天全球一体化的时代必须把国际的人才、国际智库、猎头统统引进来,这样学科建设才有一个战略性的发展前提。

新机遇与平台化

现在,市场实际上赋予了民营医疗一些新的,可以大展身手的机会。比如干细胞产业、智慧医疗、整合医学等领域。

干细胞研究是大国软实力,这个领域的发展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是一个4000 亿美金的大市场,在中国也会达到2000亿人民币的产业规模。

这个大市场民营医疗完全有理由分得一块蛋糕。公立医院现在没有几家做得像样的,下一步怎么走,需要更多民营医疗人来探讨。

免疫医疗是民营医疗未来新的技术高地,3D打印也是民营医疗应该去抓紧进入的。还有各种创新的设备和应用,比如高能超声聚焦刀,是北京大学自己研发的,全国各地的民营医院已经开始在用,新技术会给各地民营医院的发展带来撬动市场的有力武器。

因此,民营医疗机构应该在第一阶段就占领新技术高地,形成跟公立医院的差异化发展。

机器人AI也是未来医疗产业的一个创新体系。民营医疗应该积极去拓展这个领域的发展空间,尤其学科建设要立足于创新体系才能考虑长远发展。

此外,2012年时我提出整合医学和个性化治疗的理念,这是建设新型民营医疗机构的一个理念。尤其多学科MDT在个性化肿瘤治疗的方向上,是民营医疗机构应当抓住的机会。

还有就是民营医院要走学科开放化平台的核心构建,我总结了16个“化”:理念创新化、视野全球化;建设品牌化、决策智囊化;管理精细化、服务诚信化;市场差异化、技术整合化;人才梯队化、执行团队化;诊疗个性化、标准国际化;环境人文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发展持续化。

民营医疗机构最终是一个平台化的建设过程。在这个平台建设当中,你可以植入各种板块,所有板块都有它独立的功能和整合的效应,最终这个体系是民营医疗可以乘风破浪发展的动力来源!

往期文章推荐:

以岭药业牵手华润医药,欲抢占基层医疗政策红利

从拓荒到后价格时代,对于DTC基因检测“元年”我们该思考些什么?

号称“中国医保控费第一股”的国新健康,Q3亏损2499.94万元

第80届CMEF在医械之都深圳举办,实地考察后我们发现三点值得关注

医械界“华为”迈瑞医疗交出上市后首份成绩单,Q3营收34.71亿元

康美药业今年第三季度营收84.69亿元,大健康服务生态圈战略成推力


“健康中国2030”的政策定调,直接推动了万亿级市场的不断扩张。而“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也为大健康产业指明了方向。科学生活、健康管理、健康消费等一系列细分赛道上,不断涌现出创新者的身影。新风口之下,如何把握机会进而弯道超车?大健康投资又该怎么找到好项目?

2018年11月30日,北京国贸大酒店, 2018亿欧创新者年会【大健康创新者论坛】 特开免费报名: https://www.iyiou.com/post/ad/id/709

2万家中国民营医院的“根与魂”

随意打赏

中国民营医院医疗咨询服务医疗平台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