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美股待见的宜人贷,可能是受了这些影响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不被美股待见的宜人贷,可能是受了这些影响

2017年3月16日, 宜人贷 终于晒出了他们2016年的年度财报,那一个个华丽丽的数字,让大多数人(包括笔者)看的都不自觉的咽了下口水。

在互金 P2P 整顿元年,80%平台都还处在考虑是走是留?怎么留?是不是要转型?等生死问题的阶段时,早就赴美上市的宜人贷已经开始大把大把的盈利了。而当90%的平台基本都处于倒贴拉客的环节,距离实现营收还有一大段距离的情况下,宜人贷已经风光的在16年来了个大丰收,光第四季度就完成了近11亿的高额收入。

只是饶是如此战绩,即便是作为中国区P2P业内的顶尖选手,这些数据却似乎并没有受到美国投资人的看好,股价反而出人意料的来了个大幅下滑,甚至在随后的两天时间,一度跌幅达到了20.38%之多,吃瓜群众也是看的一愣一愣的,不由得在联想当时高层们那些内心不为人知的小情绪。

玩笑归玩笑,不过笔者随后也重新看了下他们的财报,发现在光鲜亮丽的数据下,其实不难看出存在的部分问题,由此或许可以解释一二。

1、靠D类用户强势拉动的收益,是否真的可行?

接触过宜人贷的旁友,应该都知道,他们将借款群体分为了A、B、C、D四个档次的评级,呈递减的信用分类,根据之前的报告数据显示,早在2013~2014年,宜人贷的主要成交额是来自A类用户的,而D类用户那个时候仅有0.3%。

随着近几年上了轨道,发展提速后,四类借款用户的占比大幅度朝D类开始偏重,2016年第四季度报告中D类用户占比已经达到了87.8%,这也就意味着主要借款源基本都来自信用评级最低的群体,尽管宜人贷也有着自己的解决办法,即提高D类的借款成本,这样做显然也考虑到了其后续的逾期、坏账风险。

其官方数据也证明了,坏账率和上一个季度相比,都有了些提升,虽然这个数字和其整个业务的增幅程度来对比,可能已经算控制的不错,但是因为靠着D类用户来拉动收益,而为后续埋下不断扩大的坏账风险,这样真的划算吗?从笔者的角度来看,还是需要在平台收益和借款人的审批上要做出一个新的平衡。

我们也不无理由去推测,这或许就是在宜人贷如此漂亮的战绩下,仍不受美股追捧的可能性原因之一了。

当然在如今P2P大环境都不佳的局势下,能够做出这样的成绩,也没有理由去否定,毕竟和一般的平台比,显然是跨出了好几大步了,而且也可以发现他们正在不断的自我优化调整,从15-89天周期的借款逾期率的降低就不难看出。

2、风险备用金到底该不该存在?

因为我国国情和国外始终有着不同,大部分平台都会在初期设立专门的风险备用金,以此来打消投资人的风险顾虑问题,从而带动整体的交易量的上升,随着这两年互金乱象丛生的大环境,风险备用金更是被投资人一度当成了区别平台好坏的门槛之一。

习惯是件可好可坏的事儿,然而金融本身就是存在着天然风险的,从这一层面来说,风险备用金的存在对长远的 互联网金融 良性发展并不是一件好事儿,宜人贷近两年在风险备用金的支出上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第四季度就兑付了近3亿人民币,虽然短期内确实能覆盖坏账,但是长期来看,对于互金的走势并不能作为常规手段来看。

此外从未来的视角看,如果P2P平台真的去掉了风险备用金,虽然从形式上是走向了正式良性的P2P,但是不得不考虑到国内投资人的理财意识是否已经具备健全,要是还没能达成理性投资的正确认识,或许很可能就会撤离平台,这样一来,交易量无疑会受到影响。

而如果要在无风险备用金下,提升交易量,可能就得从两点去着手了:

1)控制D类用户占比,形成等级晋升机制。重新让评级发挥作用,提高D类用户的审批标准,甚至缩减这一类用户的借款数量,等到现有的D类用户完成评级进阶,再做后续一步步的渠道开放,如此也能进一步提升风控。

2)扩大相应标的的收益率差距,凸显区别。虽然在借款端,平台会按照评级的不同,对借款人收取相应的借款成本,但是到了投资端的标的产品上,年收益却基本一致,如果未来风险备用金去除的情况下,投资人需要承担的风险或许可以通过评级的不同,扩大对应标的的收益率差距,来让用户自己做判断选择,而后面的坏账风险就由投资人自己承担,如此或许也可形成一个良性金融投资氛围。

始终走在前面的人,永远都是会被遭到质疑,这是作为优秀者与生俱来需要承担的压力,对于企业来说同样适用,虽然宜人贷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关注,但同样也需要认可这些在正道上前行的平台所付出的努力。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ZH凯特;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不招人待见不受待见招人待见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