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拥流量就能玩金融?金控监管和资管新规能否约束“互联网金控”?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坐拥流量就能玩金融?金控监管和资管新规能否约束“互联网金控”?

大 流量 催生的新型金融业务

不可否认,现在的金融业也需要依靠流量。分两点进行阐述:

第一、传统金融机构的“后程加速”

网络化时代,传统金融并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只是后半程加速中慢了许多。在2011年,网上银行已经开始普及,改变了普通投资者的购买理财的习惯。从这一点上来说,传统金融机构覆盖的还是原有的客户群体,虽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纳新”,但是受制于“网上银行”的操作,很多用户群体并不能完全接受。

之前的理财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这是一个质的飞跃,也是开启了一个新的“理财时代”。然而, 大部分的用户并不能够得到需求上的满足,主要是因为“收益”问题 。所以,当互联网类理财开始兴起的时候,低门槛、高回报,打出这样的招牌确实能够吸引很多人。

现在又不一样了,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注重抢占流量和市场,但从安装ETC就能够看出来,各大金融机构网销、线下销售立体式营销。安装ETC看似是一件小事儿,但是能够从中获取大量的信息,车主信息、车辆信息、以及消费记录等等。所以,作为传统金融机构来讲不会放弃这个大蛋糕。其实,反映出传统金融机构在流量上,后程加速。

第二、互联网公司的“野心”

不管是门户网站还是电商平台,在发展的初期还是依靠自身的互联网来进行营销。但是在推出产品的同时,也在获取大量的用户以及用户的基础信息。尤其是在发展多年后,积累的大量的用户群体,有了海量的数据。这些数据中金融类的信息占了绝大多数, 有些电商平台以此建立了自身的大数据平台,从而开展金融方向的布局

所以, 互联网公司是通过主业的布局来开展副业 。可以说布局金融是一种 “附带价值” 。只要有了用户,有了流量就不愁没有业务。因为用户群体在那,用户的需求在那儿,你随便给他们推个产品,就有用户能够匹配。这一点,正是传统金融机构所或缺的。 互联网+金融可以说改变了人们的金融习惯,从被动购买到主动购买 ,所表达的内涵也只是一个技术上的改变,金融产品和业务的构成方式并没有改变。

之前跟某宝的朋友开玩笑,我说我真的想写篇文章叫“老太太们又去超市了”。她说为什么要写这个,我说看到很多中老年群体,去超市用你家产品付款,折扣高,每天固定还给优惠,之前连乘坐公交车都是花几分钱。

从而尝到“甜头”的互联网公司,慢慢把金融变成了自己的主业,并不在是一个依附于自我生态衍生出的产品,而是正经的当成一个“业务”来做。前文中我们提到了,金融最终的表现形式依然是产品, 从投资端来讲,基金、理财产品、保险甚至信托都可能从互联网上进行购买。传统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服务,互联网公司衍生出的“金融机构”同样也能

从牌照的角度来讲 ,金融类牌照价值较高。 从监管的角度来讲 ,从事金融类业务必须具备金融牌照,也让互联网公司开始纷纷开启“拿牌照”之旅。

金控 政策与 资管新规 ,能否约束 互联网金融

现在无论什么行业都讲究一个“生态布局”。互联网发展金融业来说,是 以互联网的生态为底层,布局金融业务 。金融讲成为互联网生态中的一部分。

跟原有的金融业不一样,金融的生态布局是“全金融牌照”。银行、券商、保险、信托、资产管理公司。相比较而言,传统金融机构是围绕着用户的金融需求开展业务。而互联网金融是以流量为基础,开展业务。 一个是金融需求,一个是流量延伸。

其实,近几年理财产品、公募基金、保险等资管产品在通过互联网销售已成为当下的热门。比如经常看到的某宝基金,改变了人们的理财方式。通过互联网销售的资管产品,其实也造成了很大问题。

首先,通过互联网销售的资管产品信息披露不充分。 在某宝刚诞生的时候,很多投资者认为钱并不是买了基金,而是给了某宝。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互联网销售资管产品,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

其次,通过信息不对称进行资管产品的嵌套。 这一点资管新规曾经明确提到,很多资管产品层层嵌套,经过包装后,在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加之,之前并没有有效的“去刚兑”,聚集了一定的风险。

最后,并不符合投资者适当性原则。 依靠流量而言的互联网机构,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讲究的是“精准营销”。充分刻画用户“肖像”,对用户进行精准的推送,甚至打出了“智能投顾”、“智能理财”的招牌。但资管新规中也有明确的规定,使用“智能投顾”产品需要向监管报备,也需要披露智能头箍系统的参数以及算法。如果借助技术和互联网开展金融销售业务,也需要取得相应的资质。

从资管新规的约束来看, 针对于资管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发型、销售有确实设立了很多“门槛” 。对于互联网设立金控来讲,金融管理办法同样,也是对其有一定的“门槛”限制。依托流量优势从事金融业务并不为过,但是需要符合相应的金融法规以及政策。

说到底还是“利益”角度不同。

传统的金融机构和金控公司,以“风险定价”为前提 ,产品设计以及产品运作方式是以风险防控为优先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投资者吐槽银行理财收益低的原因。 互联网公司成立的金融机构,不管是互联网银行还是网销基金,都是以收益最大化,快速占有市场为前提。 投资者体验好,必然风险较高。投资者体验低,获得的收益低,风险自然就低。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从本质上来讲,此次出台的金控监管办法,依然是资管新规的补充。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约束金融控股机构、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发展。资管新规是在微观的角度来对金融产品的表现形式进行规范。所以, 以流量为住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以及依靠流量来成立金控公司的企业,未来需要面临重重挑战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刚兑的大背景下,监管也是为了防止以互联网为背景的金控公司,快速的扩张金融业务,从而引发一定的风险。毕竟,在之前释放出的信号看,还是希望互联网公司能够回归本质。坐拥万亿流量,这没有错,但是不能“任性”的玩金融,最起码也要对金融有一定的敬畏之心。

这个敬畏要体现在风险防控上。

本文已标注来源和出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随意打赏

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互联网如何做流量互联网金融平台互联网流量互联网金控金控集团熊猫金控流量监管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