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保补充的健康险发展趋势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作为医保补充的健康险发展趋势

与美国等少数国家不同,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实行的是医保广覆盖的社会保障模式。在医保广覆盖之下,商业 健康险 主要为了满足用户基于医保之上的提升保障的需求。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保障深度和广度的不同,商业健康险必须紧紧围绕保障缺口来提供服务,由此产生了特色各异的区域市场。

在不同医保制度下的市场需求各不相同,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业健康险发展路径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区分制度差异和大众共性需求。只有共性的需求才是可以值得参考的,而制度环境下特有的产物则很难学习。

首先,各国医保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之下各有不同,这决定了 商保 发展的方向。 当一个地区的医保覆盖的深度较强的时候,商保将更多的集中在扩大覆盖面,特别是在非刚需性的医疗服务上进行拓展。但正是因为扩大覆盖面的医疗属性不强,用户采购的意愿度和支付价格相对有限,总体的市场规模也就相对有限了。除非政策允许出现一个医保和商保的二元体制,允许部分人退出医保并加入商保,商保市场的规模可以借此上一个台阶。不过,德国虽然实施了这类发展模式,但由于政策严格限制了流入替代性商保的人群规模,导致这一市场的增长极为缓慢。

但在一个地区的医保覆盖深度不足的时候,商保优先补充大病保障的缺口,扩大覆盖面不是核心。在这些市场,商保集中在保障重大疾病和住院,门诊、牙科和护理的服务都不是重点。在保障大病领域,原先以重疾为核心,随着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推进,医疗服务尤其是住院服务的价格将日益透明化,保险产品可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保障。比如,DRG支付制度改革之后,单个病种的支付总额和平均住院时长都将透明化,这将推动日额类型的住院保险产品获得发展。

其次,在确定了方向之后,商保产品的具体供给受制于医保和服务方的博弈,关键在于价格透明化。 在医保制度改革之前,医疗服务的支出较为模糊,不同医院有不同的标准,每一个医院提供的服务也不尽相同,这导致同一个病种的医疗服务开支在不同医院都不一样。在这样的市场下,保险产品就必须考虑到各种可能的支出差异,更多依赖设置免赔额、封顶线和增加自付比例等方法来规避风险。

但随着DRG的推出,支付方和服务方在价格方面达成一致,在一个区域(一个省或州)内同一病种都能统一价格,这为保险公司去准确判断赔付支出提供了依据。虽然保险产品仍然要借助封顶线和自付比例等限额方法,但能够推出分层次的产品,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不再依赖于高免赔额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来进行风控。

最后,实际购买力和购买意愿决定了产品的保障形式和价格。 一般来说,保费价格是和对用户限制成反比的,保费价格越低,对用户的限制就越多,用户实际可获得的赔付也就越少。现阶段客户愿意接受高免赔额主要是为了能保障低频的高风险缺口,但随着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推动医疗开支透明化之后,用户将根据自身购买力不同而决定购买何种产品。如果有重疾险做支撑,用户购买意愿可能集中在无免赔额的住院保险。但如果购买力有限,用户将更集中在低价的高免赔额产品,虽然长期医疗险也覆盖轻症和中症,但高免赔额仍然限制了大部分常规疾病的实际赔付,市场的保障缺口仍然较为明显。

因此,与国外市场类似,中国市场在医保全覆盖下,用户的保险产品需求集中在对保障缺口的补充。但受制于用户的购买意愿和购买力的限制,基于医保之上的赔付型健康险还集中在低保费的重疾保障领域,对于具备更大需求的普通住院服务并不能覆盖。而在普通住院服务领域,用户仍有很大的自费缺口,这部分保障将是未来保障缺口的重点覆盖对象。

本文经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欧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