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硬科技发展的零工社区,能成为社区经济的下一个蓝海吗?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依赖硬科技发展的零工社区,能成为社区经济的下一个蓝海吗?

北京正用 科技创新 推动 实体经济 发展,一些创新型的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社区 从无到有。至今上线已逾半年的、丰台打造的 零工社区 就是其一。这个社区与大部分聚焦商业模式创新的孵化平台不同,更侧重“硬科技”,与产业的联系更加紧密。

在这个依托 大数据 技术打造成的、 线上线下 相结合的智力共享平台上,大咖们可通过智力匹配的方式与有需求的创业者分享自己的经验与资源,辅导创业者走向走功。 北京商报记者在日前的采访中发现,在降低创业风险与成本的同时,零工社区也发展到了全新的阶段。伴随而来的,也有一些新的挑战。

步入多元化

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当创业者急需帮助时可能会因为相关专业相对“偏门”而找不到专家。

“为此,丰台科技园为了助推科技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为科学家、工程师以及有科研基础的创业者们搭建了一个创新生态系统。”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丰台园(以下简称“丰台园”)管委会副主任孙永文日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整个系统基于科研创新链分析,着眼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全过程,包括环境友好的空间、管家式服务、共性技术平台、投融资对接渠道、创业导师培训等全生态体系。

零工社区的出现就是为了满足创业者的各种迫切需求 ,在零工社区内,既有专做建筑环境与节能检测技术的总工程师,也有多年从事互联网项目管理的企业高管,还有精通构建大数据平台的总监、熟悉项目申报政策的政府事务经理、擅长市场开发的产品副总监……时尚、医疗、应急救援、军民融合、节能环保……丰台区拥有大量相关领域的专家、上万名工程师,是全北京工程师等专业性人才最密集的区域。

孙永文说,在零工社区内主要分为三个角色:需求发布方、零工和大咖。 零工是拥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专业性人才,以个人身份注册零工社区,注册完毕后通过“成为专家”功能完成认证。大咖则都是各个领域的权威人士。需求发布方以企业身份注册后,在经营过程中不管遇到何种问题,都可以点击“需求大厅”,将需求发布到零工社区里,零工社区将为需求方匹配到能够解决问题的专家。需求方也可以直接找零工,提出需求和自己的问题。

从2016年7月上线至今,贝壳菁汇创新生态圈(以下简称“贝壳菁汇”)、黑钻石传媒集团(以下简称“黑钻石”)等双创服务平台已成为“零工社区”的首批线下体验空间。

在这些双创服务平台的当家人眼中,经过半年多的发展,目前零工社区正步入多元化发展的阶段。

黑钻石创始人马强认为,零工社区已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贝壳菁汇董事长张磊很赞同马强的观点。他对北京商报记者举例说道,目前贝壳菁汇就是零工+路演、零工+知识产权以及零工+时尚等。

说起“加盟”零工社区,张磊说:“贝壳菁汇就在丰台园内。当得知丰台园将打造零工社区后,我们认为这对我们的发展是一个机遇,同时我们也能为零工社区提供一些支撑。”于是,贝壳菁汇立即决定参与其中。

经过阶段性的发展,目前一个集IP萃取中心、大咖诊室、文创工坊、头脑风暴室的线下平台已经在贝壳菁汇搭建完成。“每个平台的内容并不重复,每个板块的内容也都不太一样。在这些平台中有针对科技文化领域的,有针对生物医药领域的,也有针对设计领域的。”张磊如是说。

新事物遇新挑战

在多元化发展的过程当中,大家在不同领域去探索是一件好事,但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了。

“新生事物都要经过不断探索、不断打磨、不断修正。”在马强看来,到目前为止,零工社区的呈现方式以及呈现力并不是很好——大家也正在试图对此进行改善。

“零工社区本身是一种共享经济下的知识分享平台。但它目前还没有完全体现出特点明显的要素,可能在别人看起来就显得没有特别强的聚焦点,这是当下发展的一个问题。”马强说。

对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马强表示:“由于这些企业都在零工社区和丰台园区内,园区之间的距离也不是特别远,所以会经常组织一些分享和沙龙等活动。通过这样的活动形式,将这些分散的、多元化的零工社区业态整合在一起。这其实就是一条非常有效的路径。”

与此同时,黑钻石本身也是从事传媒行业的,所以马强也在通过线上和线下的传播零工社区,以此来集聚更多资源,尝试用更多途径去完善。据马强介绍,零工社区目前在深圳已经落地,同时成都等地区也已经落地了零工社区的分支机构用零工的模式推动当地的共享经济发展。

在张磊看来,贝壳菁汇在目前的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张磊直言,首先,贝壳菁汇打造的零工社区线下空间定位尚存一定问题:前期贝壳菁汇希望定位成一个高端技能人才的共享平台,但高端人才的知识产权归属个人还是职务行为,现在还是一个打擦边球的状态。高端人才拥有较高的专业技术以及科技成果,而这些人才在企业巨大精力和财力支持下,研发出的科技成果,被拿出来进行分享创业,是存在很大法律风险的。

“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国家对这方面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了,目前也有类似于鼓励科研人员下海创业并停薪留职三年等政策。”张磊认为,未来高端技术人才的知识分享会成为一个发展新趋势。

“在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过程时,最大的挑战其实是创新主体,也就是科学家、工程师们的筛选以及积极性释放问题。”孙永文也直言不讳地向北京商报记者道出了他认为的挑战。

孙永文说,与单纯创业的“放管服”,以及商业模式创新的行业+法务+财务+营销不同,“硬科技”创新成果要转化为实体经济动力,为中国实体产业转型升级做贡献,需要的更多是受过长期专业训练的科技型人才进行系统攻关。而这些人才的选择与能力释放以及组合就极为重要,目前国内的现实情况就是大院大所等机构内类似人才较多,但如何释放这类人才的积极性是目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所以,下一步丰台园将继续完善创新生态系统,在为个人以及小团队提供支撑的同时,也将与大院大所等机构合作,释放其中蕴含的科技创新能力。同时也将积极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向社会各界呼吁,希望群策群力做好相关工作。”孙永文表示。

痛点或是趋势

尽管零工社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挑战,但大家都觉得高端人才的知识分享将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张磊对北京商报记者说,高端技术的共享肯定是趋势,不仅如此,这也将是共享经济里最大的一个范畴。

对于未来的发展,马强则希望零工社区能发展得更有组织化,具体而言就是结构组织化、架构组织化,同时形成更具体和明确的分工。

“建议还要制定相关的商业计划。”马强说,零工社区毕竟是在整个社会体系下的一个非公益属性的项目,所以零工社区也必须要有自己的商业计划。对于这样的设想首先是通过零工社区在全国布局,形成一些零工连锁,然后通过传媒的形式去吸纳更好的人才。

“其实我们一直想效仿央视的朗读者打造一个分享者,通过明星效应带动共享经济的发展。对于如何形成这个分享者联盟,并能够让这些分享者活跃在零工社区里,现在我们已经开始酝酿了。”马强透露。

在马强看来,零工社区现阶段最大的挑战还是前面提到的太过于松散。他十分肯定零工社区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大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都认为零工社区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但这同时也是一个弊端,显得不够聚焦。

“未来希望能够将零工社区做得更加具体化,比如说零工社区旗下可以有N个IP。以这样的IP形式去做活动,去做分享活动和沙龙等一些非常具体的项目。”马强建议。

对于张磊来说,他打算在全国范围内推动零工社区线下空间的扩张。张磊表示,他计划通过线下布局再集中向线上转移的“ 互联网+ ”模式,在全国布局零工社区,聚焦于高端人才的知识产权,同时完善网上的通道。

张磊说,贝壳菁汇计划布局10个左右的线下零工社区。“未来我们也有可能建立自己的App,然后进行全方位的互联网化。”

随意打赏

如何成为一个下一个蓝海零工经济蓝海战略幸福蓝海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