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为根基: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中小银行?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为根基: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中小银行?

6月12-14日,为期三天的“2019全球新经济年会”在上海长宁世贸展馆顺利举办。本次大会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市长宁区青年联合会、亿欧公司联合主办。大会以“科创引领智能新时代”为主题,聚焦科创板、金融科技、5G、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创新热点。

6月14日, 金融科技峰会隆重召开,与会嘉宾在“开放银行”、“场景金融”、“产业互联网”等方面的思维碰撞为科技创新企业探索金融科技赋能、落地银行业带来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圆桌对话环节,亿欧金融邀请 亿联银行行长助理兼首席信息官邹帮山,众邦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拟任)方五一,国美金融高级副总裁丁东华,腾梭科技董事长胡亮,曦域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晓黎 ,带来 《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为根基: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中小微银行?》 的讨论,以下文章为分享的全部内容。他们的演讲要点如下:

黄晓黎(圆桌主持) :各位观众、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亿欧的邀请,很荣幸主持这个圆桌。 我是曦域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晓黎, 近4年一直在投资金融科技的赛道。

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为根基: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中小银行?

曦域资本创始合伙人黄晓黎

先分享第一个问题,现在整个金融市场格局中,企业有不同的定位,这次圆桌嘉宾分别来自互联网银行、金融控股和金融科技公司,首先我想请邹行能不能介绍一下你们银行的定位,亿联银行在新的金融格局里面是怎样的定位,有什么样的特色?

邹帮山: 谢谢黄总,谢谢在座的各位嘉宾。我简单介绍一下,我是亿联银行行长助理兼首席信息官。亿联银行是2017年5月16日成立的,我们注册地在吉林长春,我们股东是中发集团和吉林三快(美团点评)。按照发起人的定位,亿联银行定位在智慧数字银行和智慧生活,以线上微存、易贷作为主打业务模式和产品,开展整个数字化银行的业务。

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为根基: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中小银行?

围绕金融科技赋能大家都谈的比较多了,对亿联银行来说,诞生之日起,我们本身就定位在数字银行这个方向上,我们在整个科技人员投入和产品线建设都是立足于数字化银行。

关于数字化银行的转型,我们在建设的过程中立足于数字化的底层技术,包括底层计算技术、存储技术、网络技术,同时在中间层打造基于大数据的数据库,提供开放银行业务的生态模式。 通过这种信息科技,可以提供全方位的业务驱动,像线上消费的形态模式,结合美团的场景提供消费金融的服务。同时我们也做了一些线下场景,像在吉林省长春地区做易农贷,就像昨天郭主席谈到的,要扫街查数、走村串户,把易农贷这个产品结合农户的刚性需求做一个普惠金融的推广,围绕金融科技的赋能,我们一直走在路上。

亿联银行和金融科技是全方位的合作,包括自主研发的产品基础之上,金融科技产品的引入,包括新技术的采纳、联合开发、构建联合实验室,最近会跟一些主流的金融数科公司合作。这种金融科技赋能银行在亿联银行是以全方位、多模式的形式开展。

黄晓黎: 国美原来是一个线下场景,又是一个金融控股的公司,跟银行还是存在区别,请问丁总国美金融的发展定位和业务特色又是如何?

丁东华: 谢谢黄总,各位大家好我是来自国美金融的丁东华。 国美金融是2014年成立的,主要的定位是一个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的公司,现在主要有4大板块: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支付、财富管理。我们的定位其实是基于国美丰富的场景,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的定位可以总结为“从场景中来,到场景中去。”

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为根基: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中小银行?

国美金融高级副总裁丁东华

什么叫从场景中来? 基于丰富的场景和数据,怎么样提供给用户金融服务,怎么样在整个价值链过程当中发现金融创新和金融服务的点。

什么叫回到场景中去? 金融的服务一定要能够促进实体经济的开展,国美做金融其实也是为了整体集团的产业链发展。在用户的基础上提供金融服务,这种金融服务对于促进用户在场景中的价值有没有促进,促进到什么程度,这是我们的目的。

在价值链当中,我们发现金融可以创新的点,反过来如果提供这种金融服务是不是可以提高整体价值链的增值,这也是我们思考和努力的。 “从场景中来,到场景中去”,实现实体经济和金融双轮驱动。

我们很早也有一个定位,但是我们发现引入很多金融服务机构的时候,场景和服务是很难匹配的东西,造成流程很复杂。核心的问题是整个技术解决方案在当时不成熟。2015年我们发现很多技术已经开始成熟,能够解决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这就促进了我们的定位成“场景+科技+金融”这样开放的业态,只有开放的特点才能有双轮驱动的发展态势,才有我们“从场景中来,到场景中去”的定位,我们本着这样的方针开展金融服务,是基于我们的特点和现实状况进行金融服务的定位和特色。

黄晓黎: 刚才几位嘉宾都讲到了科技,因为科技为整个金融业务带来了强大的推动力。下面我们有请来自金融科技创业公司胡亮,为大家讲讲腾梭科技主要擅长什么技术,怎么服务整个金融行业?

胡亮: 大家好我是腾梭科技的胡亮,前面几位嘉宾提到几个关键词, 一个是技术驱动、科技驱动银行的业务,二是要跟场景做结合。 三位嘉宾所在的银行、金融控股公司,都是在行业内非常有领先地位,有非常强的自己的技术能力和金融应用场景。

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为根基: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中小银行?

腾梭科技董事长胡亮

事实上,全国除了众多优秀的银行之外,还有3000多家大大小小的银行,这些银行有可能除了像四大银行在一线大城市有自己总部和非常强的科技团队之外,其实更多的3000多家银行都是分布在全国各地,可能是一个地方的城商行,农商行或者在县域的农信社。这些银行和金融机构都有同样的需求需要用科技去赋能,需要用科技提升业务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他们的客户。他们也背负着用科技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所在地县域的农村场景、供应链场景、物流场景的任务,并且非常迫切的需要用到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去改进和提升效率。

我们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就是为这些银行提供他们在当地享受不到的科技服务。这个科技服务主要集中在信贷方面,我们会给他提供全套的基于互联网信贷的整套解决方案,并且帮助银行去运营它。让缺乏技术人员、缺乏互联网经验的中小银行,也拥有互联网的业务。

例如,我们给股份制银行的一个分行,开发了一套智能生态服务,面向的是当地个体工商户,可以很方便的使用公众号完成相应的申请和借款,整套的服务背后的风控完全实现数字化,可以达到秒级放款的效果。

我们还给农商行提供惠农的产品。农商行在本地有非常强的地推团队,可以收集到很多农户信息,但是他们缺乏技术能力,缺乏对信息加工和使用的能力。基于信息提供服务,我们帮他们建立一套完整的、基于这些信息的风控服务,同事在这个服务上叠加惠农贷款、惠农政府补贴,帮助他们把这个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当地地推的一线业务员,在农村去工作的时候也不需要田间地头一个一个爬了,只需要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总而言之,我们致力于为中小银行提供大数据和互联网信贷的综合服务。

黄晓黎: 金融市场很大,如何服务将近4000家小银行,未来还是要有专业科技输出的公司来解决这个问题。回到科技应用的话题。其实邹行和我是校友,我们专业是一样的。从最开始信息化,经过了20-30年技术的变革,现在金融行业对技术的需求已经进入到装备升级和竞赛的过程。亿联银行这样一个新银行,并没有资金的优势,但是我注意到你们有一个6%利息存款的产品,想请邹行讲一下技术在业务里面,怎么做到并服务一些高收益的业务。

邹帮山: 其实民营银行面临的难度和困难显而易见。在资产端一方面尤其是在负债端,从科技的角度来说,在整个业务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银行发展业务过程当中,我反复思考一个问题,科技到底给业务带来什么?科技作为一个纯粹的技术,它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大家都知道,从底层的计算技术到顶层的应用场景技术,分类跨度非常大。如何把跨度如此繁杂的技术手段运用到业务场景里,我觉得对银行人员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在金融和业务融合过程中要想清楚两件事情, 一个是技术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二个是技术到底能在业务场景体现出哪些价值?技术本身的创新性也好,技术本身的先进性也好,作为科技公司也好,作为金融科技公司的手段也好,技术是一个基本功。所有涉及的基础技术,上层场景技术都需要认真思考。

回到亿联我们在线上的场景,在美团消费端的场景,消费贷就是基于大数据技术。我们有底层自主研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做风控的手段,整体效果也非常好。到目前为止,服务了将近有200多万客户,整个资产规模上升的很快,截至目前在250-260亿左右。在线上服务C端、长尾、普惠的客群,没有科技手段,这在传统业务模式里面是不可想象的,这是很好的例证。

我们也要把这种应用场景和整个业务发展模式结合起来。比如说刚才谈到的农贷场景,我们的技术手段也要适应如何将线下的场景和线下的客群数字化,这也是我们在技术融合业务、赋能业务的过程中需要的思考。 我们的技术手段不是只做高大上和阳春白雪的东西,我们要干一些传统模式下的“脏活累活”,把传统模式中效率低下的板块和业务优和提升上去,这也是我们金融科技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点我想说执行的难度。 尤其是在金融科技赋能过程中,对银行,尤其是刚起步的一些企业来说,安全的把控、监管的合规性要求、日常的运营要求会造成很大成本的压力。

总之,我想在金融科技赋能银行业务过程中,大家不宜过于悲观,也要冷静的看待。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我认为机遇远远大于困难,立足于脚下,一定会走出一片天地。

黄晓黎: 众邦银行作为银行,是我们投资人最喜欢的角色,他们在开放路上没有负担,底层的结构更适合开放,确实要比大行快的多。下面请丁总讲一下,对国美来讲线上线下的融合,“从场景中来,到场景中去”,与一般信贷相比,技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丁东华: 这几年讲金融科技最大的创新还是对消费金融的促进和创新。 从应用层面来看,有几个层面的事情可以阐述技术对金融革新的巨大推进作用。在国美,原来场景之内也提供过金融机构的服务,这个过程是分裂的。我们需要先到金融机构办理贷款,贷款申请下来再购物。这种流程分裂解决不了客户在日常场景中对金融服务实时便捷的需要。金融服务发生的巨大变化体现为,金融服务不再是高大上、门槛很高的东西,变成生活场景中能够及时的出现,并且及时的解决问题。

2015年我们开始做店面分期的时候,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国美的消费是一个低频的消费,买家电不需要天天去买。对于用户转化的问题,基于白名单的用户是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对新客户做实时的风控和识别。比如说现在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人脸识别技术,2015年我们还是为数不多的几家,因为要解决实时动态确认,没有办法在店面重新派人复核、调整,解决办法就是怎么把购物流程和做分期流程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我们希望在半个小时给用户提供购物全套的服务,而不是金融一个小时,购物半个小时。依靠这样一个技术的推进有利于解决我们的问题。

这几年的发展,一是技术的发展主要是解决了征信不足和没有征信的问题。 国美的顾客70%有央行的征信信息,还有30%没有征信。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能够把我们消费者的行为特征、资产特征、负债特征从各个数据角度来提供出来,把他变成一个解决方案。这个层面上技术的推进解决了征信不足的问题。

到了第二个层次,还带来了革新的变化,尤其是大批量小额信贷突破瓶颈时的爆发增长。 还有一个原因是, 数据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在做模型的时候,已经不再用简单的逻辑回归,而是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除了模型的变量,和正常的认知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差别。它不再是人为看风控的模型,依据认知和逻辑看一个人好还是坏,它是依据数据和技术跑出来的模型,这个模型说这个顾客好,这个顾客就是好的。这个带来很大革新性的变化。

三是在这样大规模应用之下,只要是成熟的技术,不管是跨行业还是本行业催生的技术,能够落地应用就能在这个行业飞速的推进。 比如说智能营销、智能催收和智能语音。智能催收是最近一年才开始大规模应用,实际上在短短半年的时间,整个催收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催收机器人已经大规模的应用。如果不重视技术,很难做好小微的服务。这是我们对技术的理解。

黄晓黎: 三位讲到To C的零售金融,五年的时间中国市场发展,很骄傲的讲,零售金融已经处在国际上非常前列的位置。中国金融行业的定位,我们对技术的应用也走在世界前列。下面,问胡亮总一个问题,帮金融机构做一些风控,在核心的业务中,风控是信贷比较核心的东西。大行或者各位在座的都希望把风控抓在自己的手里,对于小行来讲,又有地域性和区域化,它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大数据在里面的应用相对较弱。对于创业公司来讲会有很大的负担,你们在这方面探索了怎样的商业模式去突破这些问题?

胡亮: 银行对风控尤其对数据模型的要求有很多很严格的标准,我们其实也是这样去做的,我们做的产品都是贴合银行,我们做的风控系统、数据和模型都是在行内完成的。这一点完全符合银行对自己拥有风控能力的要求,您刚刚提到的那一点非常好,它不仅仅需要一个技术,或者需要一个系统,其实还需要持续的服务,这个持续的服务会给成本带来比较大的挑战。

我们采取的商业模式是,跟着银行一起成长。我们和银行除了收取一次性的建设性的费用之外,实际根据业务的开展分润。如果业务开展的好,我收到的技术服务费用也会相应的增大,增大我就有更强的人力投入进去。我们会挑选和我们的技术定位匹配的银行共同成长。

黄晓黎: 在业务咨询+技术的输出可能才是未来的趋势。我们来到最后一个问题,大家展望一下中国的金融行业,尤其银行业和信贷行业的格局变化,我相信在未来5-10年年里面会发生很大的巨变,邹行您怎么看?未来你们会在哪个位置?

邹帮山: 未来不可知,但是未来已来。我还是简单的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大的背景其实是国际化和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其实为中小银行带来的变化、冲击危机感很严重,大家都意识到这个危机感。

在转型过程中,很多场景和很多的业务领域里面其实已经进入了红海,如何找到自己的蓝海我觉得是每个银行和每个银行的经营者必须面临的问题。

从趋势上看有几个方向,首先,在数字化转型的情况下,开放银行的方向大家是达成共识的,把银行的服务潜入到生态场景当中,甚至是构建我们自身的生态平台和生态环境是我们作为一个金融服务应该思考和积极践行的方向。亿联其实也在做这方面的事情。第二方面,在服务过程中的智能化,围绕生态的构建和服务的场景化,基于数据层面的智能化就非常关键。第三方面,基于场景和产业的融合,国际和国内供应链的融合,会催生出一些新的生态。甚至是C端客户的模式和体验,会延伸到小B和大B,在不同的产业链之,如何提供金融服务,这也是我们未来的场景和课题。

黄晓黎: 众邦和亿联都有自己的杀手锏,来抢占大银行做不好的市场。作为综合金融服务公司,你们觉得未来的位置在哪?以前有人觉得银行的牌照可能会限制金融控股集团的战略,目前还是这种情况吗?你们怎么看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

丁东华: 我们作为综合金融服务公司,还是做服务的。未来整个金融是开放和实时化,我们为什么不是金融控股的概念了,不光是现在两位行长谈到开放的概念,我们很早就在开放了。 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在思考一个问题,银行回去做开放的银行,为什么场景不做开放的场景?我自己要做金融,我自己放贷款,这个是不对的。我提供自己有优势的地方,我有场景、用户、数据,把这些东西拿出来和金融机构一块去看,这些东西怎么为用户在消费上提供更好的服务,怎么实时、快捷的提供服务。

我们觉得随着消费者对于金融服务更强烈的要求,各个机构会更加开放的看待这个事情,只有这样才会解决客户面临的问题。

第二个层面,尤其是在线借贷是一个比较大的市场,最近几年走了两个过程:第一个是典型的流量变现的过程,其实我们给大批的流量和用户提供了更普惠的、原来没有提供的金融服务。第二个阶段我们用更多的技术和风控提升对客户的辨识能力。

实际上从国外和我国台湾的行业经验来看,一旦金融可以触达足够多的人群,一旦征信水平到达足够完善的水平之后,关于用户的服务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这种服务背后是我们怎么用技术的手段,为每一个用户提供在当时当下到底能获得金融额度和定价。未来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提供每个人最适合的定价和额度。

黄晓黎: 开放和用户是未来抓住用户的核心竞争力。胡总作为金融科技的创业公司,未来你们希望在变革中获得什么样的创业红利?

胡亮: 这几年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在很多行业产生巨大变化。银行业作为200多亿资产规模的大行业,它应用这些技术一定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在整个产业应用这个技术的趋势下面,我们作为领域里面的技术提供商或者服务商,一定可以享受到产业升级的红利,这样的技术只要被应用并产生价值,我觉得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

黄晓黎 :银行是不是最好有很多用户,但是银行没有对这些用户充分的利用。

胡亮: 更关键还是在于银行对自己战略的定位,在这样的一个趋势发展下,每个银行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和特点。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技术服务,能够让他在这个竞争当中取得一些优势或者取得一些领先。

以创新为动力,以产业为根基:金融科技如何赋能中小银行?

黄晓黎: 每个银行自己的发展都有固有优势和存在的道理,关键还是看未来的发展战略,今天非常感谢各位的分享,我们希望在未来的5年乃至10年的金融的变局中,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建立自己的壁垒,也希望能够为这个行业多贡献一份力量,驱动整个行业良性发展。

有变革就有机会,很幸运我们能够处在变革的时代,也希望未来的20年,我们都能够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谢谢大家,今天分享就到这里。

编辑:郝歆雅/刘欢

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亿欧金融;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汽车动力产业金融服务平台创新根基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