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丨都在说金融科技,你知道怎么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吗?

亿欧网  •  扫码分享
方法论丨都在说金融科技,你知道怎么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吗?

7月6日,众之金服集团在上海成立,并 国家互金专委会、 中国人寿、北斗卫星、宜宾商业银行等机构 分别就数据核验、互联网保险,军民融合技术研发及项目落地,一体化金融系统整包服务方向 签署了进一步的合作协议。

众之金服是由 “宜贷网”孵化、升华而来的金融科技集团。整个金融科技集团下设6个板块,分别由6个子公司独立运营,覆盖大数据风险管理、中小银行技术外包服务、聚合支付、新型消费金融资产管理、智能投顾、P2P网贷等六大领域,以技术产品输出为小微金融机构服务。

谈到集团成立,众之金服董事长 李宁表示:“任何一次变革或者演变总会有得有失,有利有弊。集团的成立解决了原来多种业务并行可能会产生的矛盾,升级也是因为团队和公司人才储备、管理能力储备以及项目储备已经到了另一个发展阶段。”

会上,众之金服董事长 李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杨东,中国 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吴震,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助理 杨涛, 新网银行行长 赵卫星, 中金支付常务副总 史佳乐, 盈灿集团副总裁马骏等嘉宾 就“ 金融科技 的创新与安全发展 ”这一主题展开了精彩探

精彩观点碰撞经亿欧记者编辑整理,如下:

李宁: 去年开始金融科技越来越热,很多领域产生一些非常实际的金融科技的服务项目和技术创新。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开放式问题,目前很多传统金融机构以及互联网公司纷纷往金融科技转型, 大家认为金融科技企业 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方面?怎样成为有价值,对社会有贡献,对行业有启发,真正实现让金融更容易的金融科技企业?

史佳乐: 金融科技企业应该有两大类,一类是在服务金融机构,比如说帮助金融机构获客、精准营销、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等。另外一类是把金融资金有效导入实体经济。

科技创新是很有效的抓手,因为银行、企事业单位都想把自己资金放到更多以前触及不到的领域,金融科技企业也愿意从金融体系里把钱引出来,为更多小微企业或者个人提供服务。金融科技企业是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手段就是科技。

第一类公司和第二类公司的区别在于第一类更注重输出能力,比如说风控能力。第二类公司更注重构建场景或者说是场景融合。比如但是你会发现银行的固有产品和实体经济需求不一定能有效导入,所以双方的合作绝对不是简单的嫁接,一定要转化,或者说需要通过科技手段,把银行产品和实体经济需求有效整合在一起。 所以说借助科技手段和力量,才能把金 融和实体经济两大领域有效整合。

概括下,刚才说的三个能力,第一个是输出能力,第二是构建场景能力,第三个就是融合的整合创新能力。这三个能力是金融科技公司打造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三个方向。 谢谢!

杨涛: 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两方面衡量金融科技企业未来能否成功, 第一方面是从整个社会需求层面来看,金融科技想做的创新能够解决什么问题,面临什么挑战。 从需求层面来看,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金融服务实体,金融的稳健运营上还有很多短版。所以我们希望在传统金融运行基础上,叠加科技支撑。

首先考虑的是,你是增加了原有矛盾,还是解决了原有短版,有助于改善金融运行结构?这是首先衡量金融科技能否成功的重中之重。

另外,未来十年,二十年,全球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处于大变动时代,这意味着大大小小的危机可能成为常态。 各类金融企业机构面临的问题就是能否有效做好风险控制,不仅仅是内部的,还有在宏观周期波动时,对经济波动能否进行有效把握。

纵观历史,无论是银行还是非银行机构,你可以看到,能够顺应历史潮流生存下来的,首先具有比较高的从宏观到微观的风险把控能力,趋势判断能力。

从金融科技自身发展的视角来看,我们称作供给或者说提供服务层面。 同样需要考虑几个主题词, 第一个主题词是定位清晰, 实际上未来金融科技发展业态是多元化的,对金融科技企业来说,需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你自己的定位是否清晰? 第二 ,在定位清晰的基础上要考虑第二个问题,单打独斗的独门秘籍不太可取, 如何合作共赢,共享发展 ,这可能是重中之重。

杨东: 我认为中小型机构应该把握住几点。

第一个,认清当前大势格局是科技与金融融合的时代。 2013年之前科技门槛比较高,几乎只有大银行大机构才能做科技,随着 云计算 、 大数据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科技门槛大幅降低,中小微企业也能够用科技手段来提供金融服务,科技的垄断时代被打破了。

我个人认为有几方面可以突破, 即便是没有大场景,自己也要创造场景,形成强大的资产端构建来源, 敢于和其他的产业链、供应链的实体产业进行合作,发展业务员来构建自己的场景,并且找到非常好的切入点。

第二点,主要是在资金端,金融科技的核心创造力、破坏力是在投资者这端。 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设计,资金多元化多层次的理财服务原来只有银行才能做,现在通过科技手段大幅度降低了资金端风险投资的成本。

中国的智能投顾和国外最大的不同在于国外主要做标准化资产,而中国标准化资产比较少,一些投行券商正在做的智能投顾都不是特别成功,目前还没有找到非常好的模式。一些非标资产反而可能好很多,虽然一般非标资产不是可选择的智能投顾的对象,但是和资产端风控结合起来就能做非常好的探索,所以说非标资产的投资业务模式创新反而使中国微小企业获得非常好的机遇。

第三点, 我个人认为我们中小微平台在 数据合作方面要敢于探索,勇于合作

第四点, 当前做金融科技,一定要做好 政策监管的沟通研究 ,了解监管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导向,并且跟监管层包括地方政府做好沟通工作,把握方向。

第五点, 在集团下面多成立几个子公司,多个子公司业务分配整合形成非常好的 集团化 的整体运营方式。

吴震: 我一直认为, 任何一个公司或者组织结构,核心竞争力是人。这个含义又太广泛,所以我宁愿选择技术作为金融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呢?我觉得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第一我认为 技术是一个根据地,如果有坚实的技术功底的话,可能很快产生很多业务,同时可能也会产生新的发展模式。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将来可能发挥重要作用的 区块链 、AR,代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方向。

从目前来看,移动技术和大数据在金融科技中得到广泛应用,区块链正在探索,成熟的应用还不是很多,云计算也就IaaS和PaaS方面有些应用,在SaaS层还有进一步发展空间,最后一个是 人工智能 ,将来可能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但是目前还处于早期。

我认为任何一个公司,如果能够在这些技术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点上有比较坚实的基础的话,他未来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可能会延伸出非常多应用,产生非常多创新。

第二个,从技术稳定性来说,我认为技术门槛是相当高的,很多人都谈金融科技,会一点皮毛或者会一些大众的技术可能并不难。但是想把技术做好,用好是相当难的事情。任何一个公司都得从头做起,这是核心竞争力, 时间就是你的技术门槛,是一个壁垒。

赵卫星: 每个时期都 都是 趋势变化带动了金融变化,尤其是生产和生活的趋势变化,金融一定不是走在生产与生活的前面的,而是解决生产与生活之间关系的。

今天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公司出现,但不是所有的金融科技披上这层外衣,就一定能够做好金融科技工作。我们已经进入数据化风控时期,未来银行业、金融业越来越需要依托于现在的数据化风险控制方式,这也是金融科技公司看到了大趋势后长期努力的结果。

马骏: 谈核心竞争力, 我认为主要是两点,第一点是效率, 回头看这几年 互联网金融 的发展,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金流通效率。

余额宝让很多原来从来没有了解和关注或者买过货币基金的人买了货币基金,P2P网络借贷让原来民间非常灰色的民间借贷行业阳光化,更多老百姓参与当中。P2P的科技手段提升了效率,从而降低了资金成本。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资金端,科技对这个行业最大的影响还是资金端。

第二点,我希望对做科技公司的创业者讲,要让科技看得懂。 可能很多人把区块链理解为新的加密方式,认为人工智能就是网络学习。不管金融科技公司面向的是C端客户还是B端机构,都应该通过宣传和宣导让大家理解科技体现在什么地方,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概念层面。

我发现以前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这方面做得挺欠缺的,比如说我们的理财计划和活期产品,其实在资产和交易结构上已经做了很多创新,引用了很多科技手段。但我们的机构很少对外讲解这些东西,导致公众、媒体甚至监管、政策都不太了解。

李宁: 昨天到今天,金融科技圈子里 被属地化监管的信息 刷屏 能否 杨老师 谈一下, 新常态下的相关行业政策对未来行业的发展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杨东: 最近一段时间各个地方的网贷实施细则、实施办法都在酝酿或者征求意见,从中央到各地方政府也都在研究探索包括智能投顾、股票众筹、互联网理财、消费金融等领域的政策,目前政策真的是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非常不明朗。

我们甚至可以发现,地方政府甚至地方的银监部门对于中央的一些政策和监管办法也持不同意见。比如P2P资金存管,一个月以前有这样的意见,资金存管的银行必须有分支机构,有实体经营的平台和业务,现实情况是只有一些中小微银行或者互联网银行愿意做资金存管业务,它们大多数没有分支机构。 监管应该也要科技驱动,看到大趋势,否则很多业务创新随时有可能因为一纸文件终结了。

李宁: 政策和监管的研究探讨可能是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企业必须要关注的重心。接下来想问一下赵行长, 新网银行作为和互金平台合作比较紧密的平台,对于监管政策的感受是非常具体的,请赵行长说一下监管问题,同时介绍一下 未来金融科技企业和传统机构合作的机会?

赵卫星:在大概半年不到的时间里,我大概接触了280多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其中有一大批有通过 普惠 、 数字化 和金融科技开展服务,提升效率,为客户解决痛点的想法。所以新网银行在发展初期考虑的是 通过互联互通的方式,跟所有互联网金融公司形成连接,通过银行的资金、技术能力、合规性上的支持,协助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进一步发展,这是一个路径。

第二个路径 ,我觉得有非常多的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亟待转型。中小银行植根于当地,长期以来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力。但是中国银行业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无论大中小微银行,全部走的资产规模增长,存贷利差的方式,抓大企业,给大企业投放贷款,办储蓄,从居民和农户手里吸收资金。反观欧美,我们发现银行业已经越来越具有特色化和精准客群,所以我们也希望 让今天的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和银行一一牵手,我们已经看到了大银行和大互联网公司之间的牵手,但我觉得更需要关注的是中小微银行跟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牵手,这才是真正的金融改革需要的原动力, 新网银行在这方面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努力。

李宁: 下面问题请杨涛老师,从国家的各项出台政策来看, 您认为中国金融科技与国外的金融科技最主要不同体现在哪里?再结合当前主流的形态包括P2P,股权众筹、区块链实际应用等,您觉得未来哪些方向真的有可实际突破点?

杨涛: 这两年全球金融科技千变万化,每个国家的金融科技形态都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可以从几个层面比较,一是我们国家的金融和人家有哪些差异?二是科技有哪些差异?三是金融加科技差在什么地方?

中国金融发展跟全球金融发展、欧美金融发展差距比较大的,可能体现在金融结构层面,可能体现在金融服务功能层面,可能体现在金融风险跟效率权衡层面。

第二个是比较技术。现在令人眼花心乱的技术非常多,我们谈技术实际上是泛泛而谈的。 在全球金融科技技术变革中,面临两方面问题,一是技术应用要和业务应用相结合,不能停留在表面。二是不能夸大技术的作用,如何推动技术规则跟业务规则的标准化,这是金融科技落到实处的关键点。

最后一个技术加金融差在生态跟土壤上, 同样类似的产品,在每个国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每个国家的监管与政策不一样,各种各样的软环境也不同,说来说去这些变化离不开信用体系、财务税收会计体系这些最重要的基本支撑。

无论是新金融还是银行都在谈创新发展,在创新发展中,很多人的基本思路就是跑马圈地不断布局,但是能否从跑马圈地不断布局转向真正以客户为中心,进行原有功能渠道的整合才是重中之重。这是什么意思呢?未来应该从细微之处着手,精细化管理着手,真正能够落到具体的项目,具体的探索,具体的规则,具体的制度层面。

李宁: 接下来有请吴秘书长谈谈作为安全技术专委会,在未来行业规范透明持续健康发展角度有那些具体已经确定的举措?

吴震: 首先我们建了一个互联网金融分析系统。 先说下背景,2016年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受国家委托开始建设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系统,这个系统到去年为止已经建了一个原形,一部分功能是可用的。

这个系统由三部分数据构成,第一部分数据是中心的自有数据,第二部分数据是互联网的公开数据,第三部分是企业对接数据。去年,我们已经和四五十家企业对接数据,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对企业对接数据要求不高,主要是做一些风险指标的检测。 但是今年这个平台正在国家发改委立项,所以数据真实性变成非常重要的问题。

互联网公开数据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但是企业数据怎么保证真实呢? 这是技术检测的难点。可能有很多办法,比如说企业自己上报,即便我相信企业报的都是真的,信任也不能代替监督。

后来我们就想出一个办法,通过互联网方式解决数据真实性问题,简单来说,就是首先把企业详细数据报到平台上来,然后把数据对投资者开放,投资者自己验证数据是否真实,如果能查到就证明数据真实,如果查不到上报数据真实性就有疑问,这可能有漏报或者错报情况。

第二个是对监管提供相关的数据支持服务, 这是从去年6月份一直进行的数据支撑服务。第三个, 我们也在为了帮助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许多基础设施,包括建立的电子合同备案,以防出事后大家有凭证。

最后我们在今年6月5日发布了全国互联网金融的阳光计划 ,这个阳光计划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一个是资产透明度,二是运营透明度,第三个是实力透明度,包括资质等实力进行测评。

本文作者Eunji,亿欧专栏作者;微信:15618031596(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亿欧”;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亿欧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随意打赏

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什么是金融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