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商业模式难成正果 团购网站正全球溃败

投资潮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有深喉证实, 美团 员工正争相出售自己手里的股票,最多的出售者已高达30%。

而看似漂亮的数据和眼花缭乱的布局,实质是美团掩盖外强中干的事实以及争取更多资本加持的演技而已。

在新一轮的美团融资中,美团为了吸血,已经到了不惜牺牲员工利益的地步。美团在和俄罗斯投资巨头DST融资时,签署了诸多保护投资人的条款,比如不稀释现阶段投资股份的细则,意味着在必要时刻,牺牲的就是员工和前期投资人利益。

而早期投资人的恐慌心理也在蔓延。据悉,除了一线员工恐慌性抛售套现以外,一些早期投资人在二级市场抛售美团的股份。

  种种迹象显示,美团已日暮西山, 商业模式 受到广泛质疑,盈利遥遥无期,让外界对这家曾经笼罩着光环的公司信心不再。

   团购模式的全面溃败

这一切都源于团购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摧枯拉朽式的溃败。

团购鼻祖高朋(Groupon)曾是全球团购行业的风向标,也是美团发迹的模仿对象。它曾经是史上最疯狂的互联网公司,Twitter达到10亿美元估值用了3年时间,Facebook达到10亿美元估值用了2年时间,而Groupon只用了一年半。而今却风光不再,昔日高坐神坛的Groupon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落地时还是脸着地的。

所谓团购模式是基于本地生活的高频模式,通过平台连接商户、消费者,但是团购模式并没有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或者说是良好的用户行为习惯和黏性,只是成为了分销渠道。由于其与生俱来的互联网免费基因,以Groupon、美团为代表的团购网站通过网络低价对商品进行分销吸引用户消费,平台通过最传统的流水帐抽成来运作。

Groupon创始人AndrewMason曾坦言,“Groupon很强大,就像吗啡一样。使用得过量的话,你会上瘾直至死亡。”

一句话暗示了团购模式的天然Bug。

美团的商业模式几乎不折不扣地照抄Groupon,巨额投入进行订单补贴,用低价快速攫取用户和市场份额。曾有媒体透露,美团每个月烧掉的钱就超过2亿人民币。2014年底,威海千叶烤肉老板发文抗议,称美团强行在网上售出其餐厅2万多份超低价团单,导致餐厅亏损高达120万并因此倒闭,一时轰动。而这样的“污点”对美团来说并不新鲜。

在交易额重压下,美团被迫进入了超高速、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只求拿出方便展示的交易额数字。但因为成本太高,又背负上了沉重的资金压力,并在这样一个发展怪圈中无法自拔。

对于其商业模式,美团的姿态颇堪玩味,一直以来刻意回避,言辞闪烁不定。而长期以来其低价战略四面开花,竞争壁垒并不高,一旦失去低价赖以存在的充足资金,随时都可能被体验更佳或更低价的平台替代。

   美团摇摇欲坠

值得注意的是,美团的T型战略使其在每个业务领域都需要大量补贴。而其以补贴换市场的商业模式至今仍无法实现盈利,如何保住现有市场份额还要寻求盈利增长点,对它来说几乎是难以实现的命题。

为了争夺市场份额,美团疯狂的烧钱模式,虽然获得了用户,但并没有实现用户和流量的变现工作。对于用户来说,由于平台模式培养的是以低价优惠体验主导的消费者群体,一旦平台的钱不够少了,优惠力度不够大,价格导向的消费者们将掉头离去。

无法将流量变现,烧钱又是饮鸩止渴,美团走进死循坏,其商业模式的根本缺陷也暴露无疑。近两年,美团从单纯的团购业务拓展到外卖、旅游、电影业务和到店等多条业务线,但依然没有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被人诟病的问题越来越多。

令人担忧的是,美团的外卖业务还处于烧钱状态,且流量不大;电影业务业已卖了,团购的高频优势也在逐渐式微。由于其一般团购酒店产品集中在百元左右的低端酒店,冲动消费和随机性强,所以形态上更倾向于钟点房,仅作为补充性产品存在,酒店团购在各个方面都相形见绌,且普遍存在卫生、安全隐患。至于其他业务更是乏善可陈。败相已显,跟它的前辈Groupon一样,从高空跌到地上,是美团的宿命。

留给美团的时间不多了,资本市场已经失去耐心。下一个“大新闻”,可能就是美团的讣告。

随意打赏

美团网团购修成正果美团团购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