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投资的“农夫法则”:三年从3千万估值做到40亿

投资潮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像我们这样的典型理工男,踏踏实实干活,不太会讲自己的故事,但还是应该花点时间去分享我们做早期投资的理念和逻辑。这不是说秀我们如何成功,而是说真正想跟这行的人分享一些理性的分析和思考。从去年开始,我在中关村天使投资协会筹备天使成长营,到今年我参加天使茶馆的天使实战学院,原本我是觉得我面对的天使投资人都是业余的投资者,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很多年轻人、事业上已经上小有成就的企业家,都在积极地冲到天使投资这个领域里面来。冲的太猛,或者说期望值太高了。我以一个在国内做了15年早期投资的老兵,还是更愿意讲讲我的观点。

   一、天使投资的基本特征

有些观点上次讲过,再重复一下。天使投资的长周期、低流动性是肯定的,三、五年退出那都是幸运,所以基本的心态就是“死多头”。二级市场昨天又跌了,我们有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从最高250元下跌到210元,我们八个亿就没了。这个事情不是说不能卖就心疼,而是如果你要看这个公司还有更好的未来,短时间8亿波动真的不算什么。如果想做天使投资,要具备好心态。

天使投资人也要关注自己的现金流,有些人今天确实是很有成就、很有财富,但最后投得自己没钱了,然后借钱投资,我认识若干这样的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的成功率很低,这个行业存在一个所谓的“幸存者偏差”。能够在各种媒体上去讲的是少数人,90%以上看不到的人,你不知道他曾经出现过,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消亡的。公开数据说,中国有8000家,甚至说20000家投资机构。活跃的机构有多少?在各种媒体上不断的获奖的机构就那么几十个!那有多少?1%都不到,经常露面的就是前面的1%,大部分大家是看不到的。

对成功投资人和成功案例的报道很多很多,我有点担心。因为现在的媒体资讯非常发达,而且很多人都很有志向,连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都希望成为巴非特、索罗斯。我们自己虽然是投资人,但我们有一句口号,就是“用创业的心态做创业投资”,我们也一直在创业的路上。

我曾经在清华科技园干了八年,最后成功上市的就几个,都是从入驻科技园的大量企业里挑出来的,只有少数企业成功了。我刚刚讲了幸存者的偏差,所以活下来的确实是幸存者。最近被问是怎么从几千万赚到三、四十个亿的?我也没想过这个事情,结果是幸运的,这是时代大势推动的。

   二、天使投资的农夫法则

第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投资偏好。我们主投技术型的公司,因为我们一帮理工男自认为了解技术,投技术型公司也算是成功,回报上百倍的、上千倍的公司也有。但也错过了很多其他领域的机会,我们到今天也没有改变,还在坚持这么投。但策略上有了一些变化,因为有技术创新和面向大众消费的,这两者是有结合点。

最近蛮夸张的一个事情,三年前我们天使投资的一家小公司,只有3000万的估值;后来一家有战略资源的合作伙伴和两家比我们启迪创投更知名的机构,按6.5亿估值投了1.3亿,占了20%,我们觉得愉快了;这几天新一轮融资,某知名机构开出了40亿投资前估值,融资近10亿。这个企业一点泡沫没有,今年有6亿的订单,有6000万以上的利润,明年的订单就有18亿。

说句实话,你走得足够高,肯定风口就来了。投技术创新,这是我们的偏好。我们就坚持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走到了今天。

第二,春种秋收。在天使实战学院有人问这样的问题:我怎么熬过这15年的(投资中文在线)?这是一个忍受和享受都有的过程,你想帮助企业,你要有基本的判断,他做得对不对你能看到,他的进步也能看到。在过程中你卖不了,有机会卖,你也不甘心,因为你知道会有更好的未来。过程很熬人,也可能会有生死的问题。

这个农夫法则说起来很简单,但是能够坚持不动摇也不太容易。

   三、天使投资的逻辑

(1)遵守价值观。这是基本的逻辑,你认为对的就要坚守。这些年来,我们每年会认真地开两次会,两、三天的闭门会议。我们回顾所有的投资,这是务实的,还有一部分是务虚,剖析一下过去我们做对了什么?包括做错了什么?未来有可能是什么?我们会做什么样的选择和什么样的改进?

(2)保持好的心态。这个事情说得太虚了,怎么样叫好心态呢?六个字:助人、互助、受助。投资人是站在创业者背后的,应该有助人的心态。如果我们跑到创业者前面,那就属于用力过猛。我们最近一轮募资邀请了我们投资已经上市的那些公司的创始人,让他们给我们站台,他们都愉快地接受了邀请。不仅如此,我们可能还会跟我们投的这些成功的企业,有更大的合作。

(3)长期投资。简单套利的事情我们不太会干,我们两天消失了8亿市值,也不知道三年以后公司是什么样子,但我们对公司有信心,我们赚的是公司成长性的钱。把一家小公司从几千万的估值做到几十亿的上市公司,这是我们希望做的事情。差不多五年前,业内有句话,叫“树上结满果子的时候谁还种树呢?”我们也没有能力抢果子,所以还在种树,到今天也开花结果了。

我们所管的基金最短的存续期都是7+2年,没有比这个更短的,有的8+2,有直接10年。我们刚刚通过银行募了一支新基金,两天时间就超募了,这还是资本市场非常不好的时候。刚开始,银行也顾虑存续期这么长的基金卖得出去吗?今年上半年冒出来很多新三板基金,存续期短到2+1,还有1+1的,我真的为这些基金表示担心。

我们有这样的底气,是因为三点:第一,有足够长的历史、十年以上的历史;第二,有稳定的团队;第三,有业绩,总要投出了几个上市公司。除了我们之外,国内比我们做得好的,还有联想投资(即君联资本)。但还有一些机构,慢慢就变了。本来是投第一轮的,管了上百亿的钱以后,动作开始变形,要追求速度,追求短期的利润。

(4)坚持独立决策。你要是为了募资需要,而请LP参与决策,那基金投资到底体现了谁的逻辑和谁的想法?最终的价值算是谁的?那样的机构很难长久。

   四、价值观的基本的认识

2008年的秋天,发生金融危机。当时我们就讨论说价值观是什么?看美国那样,当时我们也很紧张,我们那时候刚管了第一批基金,也没有今天的业绩。我们要怎么样走得更长?就是长期坚持的理念,不会因为市场的波动和投资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其实我们的投资方向改变得还真不多,这是一个本质,是我们的行为准则,我们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对创业公司提出来的要求。

2009年奥巴马在就职典礼上说,“我们需要一个新的负责任的时代、觉醒的时代。每个国人都应该意识到既对我们、对国家和世界负责任。”尽管美国人对世界负责任这事儿确实让大家很反感,但天使投资人真的应该快乐地承担一些责任,没有比这个更能锻炼我们的意志了。

西方人对公民的义务、责任这个理念的理解和教育做得挺好的,比如说徐强因为前段时候的股灾被抓了,有人问我怎么看。我说如果放到国外,他这应该是索罗斯式的人物!他有本事赚钱,应该是佩服的。索罗斯的态度,是说作为一个公民,我发现了制度的漏洞,我去纠正它(并因此而赚到钱),这是我应该做的事情。索罗斯对英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比咱们二级市场的影响大多了,索罗斯还赚钱了,没有税务局查他,也没有警察找他麻烦。我想每一个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态度,我们对社会要尽什么责任,在座的如果想做天使投资,应该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

我们的逻辑就是规则、创新、务实、合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多数情况下大同小异,但实际上要跟文化连在一起,每个企业都不一样。我们作为机构投资人,只讲我们的规则,对LP的承诺,也是对创业者的要求。

要在个行业里面长久的存在、发展下去,要建立信誉。讲信誉是比较笨的办法,我有一句很现实的话:做投资就是聪明人肯下笨功夫!因为没有什么捷径可走,我们不是投机者,我们不是二级市场的短线操盘手,只有下点笨工夫才可以。

创新的世界是最有生命力的事情,中国到了这么一个觉醒认识的时候,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学习能力是我们的基础,要不断学习,要有学习的精神和学习的态度。有的时候是站在投资的角度,有些创业者是存在不足的,但更多也有让我们学到的东西。我们在接受一个概念的时候,还应该能听听别的声音,听听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逻辑。不守规矩、不越规矩,创造价值,不是创造概念。

2000年的时候我们企业很小,讨论“勤奋务实”的企业文化曾经被笑话过,因为那时候很多人的口号就是快速融资、快速上市、35岁退休。2008年说“勤奋务实”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反对,艰苦创业的事情永不过时。我们已经坚持了15年,说句大话,看回报率,过去的15年我们也不比巴非特差,但是老爷子做了50年,很遗憾我觉得我做不了50年,所以也没有想超越前辈的想法。但是起码可能未来还有10年,我也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在我们的既定策略下坚持,这点也希望后来的年轻朋友们也能找好一个方向坚持。

我们每一笔投资都是合作,对招来的新员工就像投资一个项目一样,花了一些工夫去选择,而且我们的合伙人包括老员工都会去见面。我们希望让新人了解我们的文化,我们也希望我们有更多的人了解新人。

最后的照片,是我十年前第一次去珠峰的时候拍的。有一个远大的目标,还是要脚踏实地的干活。我和我的同事们都很喜欢这张照片,所以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再次谢谢大家。

  (罗茁先生是启迪创投创始合伙人,管理启迪创投旗下的多支创业投资基金,有超过15年的创业投资和创业指导经验,参与投资了40余家高科技和高成长性创业企业。投资案例包括中文在线、海兰信、数码视讯、慧点科技等数。)

本文被转载2次

首发媒体 投资潮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