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青云科技未来用中国科技服务数字中国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云计算已经站到了浪潮之巅。十多年来,铺天盖地的“X云”、“XX云”、“XXX云”……一大批公司前赴后继,争相在云计算市场分得一杯羹。激烈的竞争之下,有的公司已经出局,有的在艰难维持。那么,如何能在云计算市场 创业 成功、站稳脚跟呢?

众所周知,创业这件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云计算市场也不例外。下面我们一一道来。

天时——顺应行业发展

说到天时,首先要宏观地看一下云计算的发展史。

2006年,亚马逊云 科技 正式发布自家的弹性计算云服务(Elastic Compute Cloud,EC2)和云端可扩展存储(Amazon Simple Storage Service,S3),云计算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彼时,全球 互联网 蓬勃发展,尤以消费互联网为甚,数据的暴增、低延时的要求等让传统的IT架构不堪重负。云计算凭借低廉的成本、无限存储的容量、持续改进的性能等优势,完美解决了这些难题,因而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14年左右,云计算的应用从互联网行业慢慢发展到了一些传统行业。出于数据、安全、服务质量等因素的考虑,私有云、混合云的部署形式得到了大力发展。2019年,随着产业数字化的深入,业务需求越来越复杂,IT底层需要“云、网、边、端”一体化架构的支撑。因此,低延迟、低成本、高可用性,且能高度保护数据隐私的“云、网、边、端”一体化平台,才能解决云计算最后一公里的落地问题。2020年,云计算、数字化转型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国产替代”、“数字新基建”、“数字 经济 ”等都离不开底层核心的原创技术的创新。也就是说,唯有坚持自主研发,才能在未来的十年走的更稳、更远。

地利——贴合客户需求

在云计算初期,公有云服务就可以基本满足客户高扩展、低成本、高可用的需求。而在产业数字化时代,云计算的使用者由互联网、中小企业发展到了大型重点行业,他们采购的对象也从单一云产品和服务转向全栈云产品、一套“公私一致”架构的混合云,以及“云、网、边、端”一体化架构平台。而在当今的信创浪潮之下,客户需要的则是底层核心原创技术的创新,并且符合国家政策变化。

人和——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尽管云计算已经发展有十年之久,但是作为对产业具有革命性变革的新力量,云计算在产品和技术层面一直都在进行迭代和升级,以不断提升自身满足企业用户需求的能力。虚拟化、分布式、开源、容器、Kubernetes……在云计算领域从来都不缺少新概念、新技术。对于云计算厂商来说,如果能做到自身的技术每一项都是业界领先,那必将赢得众多客户的青睐。

“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案例

青云科技成立的十年,首先是面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客户的公有云服务的上线,且是中国第一个完全自主研发、完全软件定义的云;2014-2015年,随着产业数字化需求,青云科技推出了“公私一致”架构的混合云;2016年,随着各行各业的云规模越来越大,青云科技的大规模云技术以及管理平台技术应运而生;2018年,云原生技术崛起,青云科技推出了KubeSphere容器平台;2019年随着产业数字化的深入,复杂的业务需求,青云科技推出了 “云、网、边、端”一体化架构;2020年,云计算、数字化转型上升到国家战略,包括国产替代、数字新基建、数字经济等,青云科技底层核心原创技术的创新,完美地符合了这一需求。可以说,十年来,青云科技一直都是“在正确的时间点上做正确的事情”。2021年,青云科技上市,成为“中国混合云第一股”。这就是“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案例。

从技术实力来说,青云科技从最早的“按秒计费”、“秒级交付”,到“公私一致”的混合云架构等都是业界领先,性能、扩展性在竞标中也全面胜过行业巨头。在云原生领域,青云科技推出的KubeSphere容器平台,已经成为全球受欢迎程度第二的开源容器平台,且是唯一一个由中国人主导的、拥有全球技术影响力的开源容器平台。

谈未来十年:清晰的四“新”战略

青云科技的上市意味着有了更多的资源去投入到正确的事情上,同时也担负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青云科技副总裁林源表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做建设数字中国的核心云厂商,这是青云科技新十年的目标。”

青云科技将从四“新”战略发力,来实现最终目标。

第一个战略是新技术,端到端云原生。林源认为,在云原生时代客户要考虑的问题不是如何用云,而是如何把云用得更好。未来青云科技所有的服务都会基于云原生构建,这是因为客户越来越希望能更快地交付新应用,产生市场价值,亟需一套标准化流程覆盖应用开发、测试、交付及全生命周期管理。所以青云科技需要用云原生的架构来降低应用开发、运维的门槛,All in云原生。

以某银行为例,其在全国有40多家一线分行,每一家都有本地业务,需要快速交付应用。通过引入KubeSphere容器平台,大大简化了DevOps流程,提供的Istio帮助该银行轻松实现了灰度发布,整个发布过程从小时级提升到了分钟级,整个生产效能提升了40%。

目前,青云科技的KubeSphere容器平台现在已经有数千家企业在生产环境使用,服务了 金融 、交通、能源、医疗、教育等众多行业头部客户。未来,青云科技将围绕容器、DevOps、微服务、可观测性等云原生技术,加快技术创新突破,并打造青云云原生产品家族、场景化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端到端云原生服务,加速落地云原生。

第二个战略是新场景,即深入企业业务场景,加速数字化转型与创新,解决每一个行业的具体业务问题。比如青云科技构建出的“云边协同”轨道探伤解决方案,通过在轨检车上接入多个传感设备,如摄像头、3D相机等,实现从不同角度拍摄、收集轨道图像信息,再经由边缘计算算法模型完成基本数据处理,并上传至云端进行规模分析、模型训练,快速检测到轨道问题,提高了轨道探伤效率,极大降低了人员的投入。

再比如医疗机构内部的HIS、PACS上云,互联网医院如何使用公有云服务,如何结合私有云形成混合云架构,青云科技都能够根据具体业务场景提供相应的方案支持。

“在深入产业数字化和企业业务场景时,青云科技不仅要做一个工具提供商,更是与行业领域专业厂商、ISV等一起合作,更好服务于各行各业的客户。”林源表示。

第三个战略是新路径,即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以中国科技服务数字中国,稳步推进数字新基建、“东数西算”与“双碳”。

关于“东数西算”,林源表示,从数据中心算力管理的角度来说。“东数西算”的核心目标是要发展数字经济,解决行业具体的业务问题,而每个具体的业务问题都会涉及到算力和应用,所以青云科技是作为衔接算力和应用的“操作系统”,更好地服务于数字经济。当今的“一体化数据中心”更多的是在数据中心建设层面,是算力的建设和服务器的部署,强调的是硬件属性的算力,在算力与应用之间缺少一层做接驳。青云科技提供的超级智算平台,完美解决了算力与应用之间接驳的问题,向下接驳各种异构化算力和硬件平台,向上接驳各种行业应用,从而支撑政务、产业、企业等各类应用,满足智慧城市、科研、科创等场景算力需求。

“东数西算”要解决的第二的问题是多个数据中心之间算力的调度,即如何跨多个数据中心管理算力、存储、网络。这需要云原生、云管资源管理方式,以及SD-WAN网络架构。青云科技在这几个方面都有着出色的成绩。

在 “双碳”领域,青云科技重点在建筑、能源和交通三个主要场景中,用“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分布式能源调度系统、统一的云控调度平台来践行“双碳”目标,推动可持续绿色发展。

第四个战略是构建开放、多元的新生态。在构建新技术生态方面,青云科技将充分发挥自身顶尖自研技术优势,以端到端云原生技术为核心,借助自研和开源力量,与全球开发者,持续研发、迭代创新计算、存储、网络、数据等各类技术,及其开发插件、工具、协作方式,形成良性运转的新技术生态,为用户打造更高效、更便捷、开箱即用的技术应用体验。

在构建新业务生态方面,青云科技将强化自身渠道建设,面向全国各区域,金融、医疗、教育、能源、交通等行业的合作伙伴,提供优质的专项资源支持、专业技能培训和奖励认证等,构建共营、共销、共创、共赢的新业务生态,与合作伙伴一起实现增长突破。

在构建新服务生态方面,青云科技将深度挖掘用户痛点,根据实际业务需求,提供场景化、定制化服务。当然,术业有专攻,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青云科技要做的是“杠杆型”平台,集成上下游优秀合作伙伴能力,共同打造解决用户真实需求的解决方案,服务数字化转型。

结语

十年,对于用户来说,是“上不上云”到“如何更好的用云”;对于青云科技来说,是不断顺应行业发展、贴合用户需求、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的旅程。在过去的十年里,青云科技坚持着"云之基石·自由计算"的初心,助推中国云计算事业的发展,服务百行千业数字化转型。在未来的十年,青云科技将用中国原创科技服务数字中国,以极高效率、极低成本,支撑全场景数字化创新,最终实现“科技共创美好未来”。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