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小米 MIUI12 给“拆”了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来源:品玩

手机 圈里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想要三星设计苹果 的系统,再不然,能刷成 MIUI 就好了。

虽然只是随口说说的玩笑话,其实也侧面揭示了 MIUI 在中国手机厂商中的一定地位。

小米 4 月底正式发布了 MIUI 12,MIUI 12 内测的第一天,我们也申请了内测权限,现在体验 MIUI 12 测试版的手机是小米 10。

在刚开始体验 MIUI 12 之后,我们被那个超炫的超级壁纸吸引了。

我们把小米 MIUI12 给“拆”了

不过更进一步地体验 MIUI 12 几天之后,我爱上了那个保护隐私的功能。

在我看来,MIUI 12 这次在动效、隐私和安全上更进一步,瞄准了 Android 和 iOS 的那些痛点。

" 苹果级的动效设计 "

我算了一下,在 MIUI 12 发布会上,小米提到的更新大概多达几十种,包括小米健康、美学设计、小米闻声、控制中心和爱童话等。但其实最受到人们关注的还是超级壁纸,隐私防护以及全局自由小窗。

确实,这三个功能最具代表性,其代表的是 MIUI 新的美学设计 / 新的隐私理念和新的生产力属性,也是用户最先能感受到的升级点。

我们都知道,随着 OLED 技术在屏幕上的运用,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把熄屏显示当作一个主要的显示功能点。而超级壁纸就是息屏壁纸、锁屏与系统桌面打通的过程。

拉出了 iOS 13,再感受一下超级壁纸(手头的 iPhone XS+iOS 13.4.1):

我们把小米 MIUI12 给“拆”了

GIF 对显示效果有压缩,主要看动效,8X 慢速播放

在解锁手机的过程中,iOS 13 看起来更干净利索,不过也主要是因为 MIUI 12 在动效设计上时间更长——从图标飞入的流畅度上来看,和 iOS 13 基本接近。

我们把小米 MIUI12 给“拆”了

8X 慢速播放

PingWest 品玩也尝试打开了下同款 app,可以看到两个设计在圆角放大过渡的过程都很流畅。但稍显遗憾的是,有些软件因为目前测试版适配的原因,底部的一个空白区域会有后续的填充过程。我们测试了一些其他的软件,并非所有软件都会有填充过程,无填充动作的软件动画过渡会更自然。

8X 慢速播放

在打开后台多任务窗口时,两者动效虽然都引入了毛玻璃效果,但效果感受则完全不同。MIUI 12 隐去了 iOS 13 的桌面图标的毛玻璃显示,加入了程序后台的 " 发牌 " 动效,而 iOS 13 是从屏幕左侧缓入程序卡片。

在很多主要特效上,两套动效给人的感觉很相似,但在一些细节上各有一些小心思。

比如在多任务切换时,两者操作逻辑相同,但 MIUI 12 切换的速度会更快,但注意看:程序背后毛玻璃隐去的效果则不同。

8X 慢速播放

这看似简单,酷炫就完事儿了的各种动效,背后最重要的其实是动效的处理和设计逻辑。

想让系统有更多的动态效果,其实是一个将系统显示分层的过程。其实从 MIUI 9 开始加入动态图标以来,系统显示逻辑就已经被分层,而这次 MIUI 12 中将应用图标分为 5 层。

显示系统被分层细化后,整个动效设计逻辑也在发生变化。

这也意味着,在一些软件的动态调教上有了更多的空间。

实现了一些小心思

图标的每一层都可能更具用户的操作(手指滑动方向、初速度与加速度等)产生的参数并进行响应。而参数不同,则呈现的效果不同。

删除软件会有爆炸冲击波的效果,注意看删除不同方向软件," 苏宁易购 " 所呈现的细节:

图标动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这个被小米称为浩大的软件工程中,小米自创物理引擎,重写底层渲染,最后构建出了一整套技术架构,叫做米柚光锥动效架构。

屏幕旋转连贯了不少

有了这些底层的引擎技术,就连简单的半透明都有很多讲究。Android 10 里面实现了普通的半透明,稍显生硬。在 MIUI 12 里,通过引擎的高级混色和模糊,能够更真实的还原光影,光照实时显示不同程度的半透明。

在真实的曲线世界里是没有锯尺的,但 Pixel 4 上的 Android 10 里还有。小米称,MIUI 12 对小米手机专门做了优化,让 MIUI 12 的曲线可以完美贴合硬件边缘。这还挺让我们期待正式版的。

让 Android 的隐私更安全

如果说动效设计只是前菜,可能会有些用户觉得要不要都可。那么接下来隐私功能的更新可以算得上是重头,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搜索软件里刚刚搜索了今年的 游戏 排行榜,短视频里全部都是 " 是兄弟就来砍 / 刀刀暴击 " 的传奇广告;前脚刚在聊天软件里和朋友聊到想买一双 AJ,后脚购物软件首页全屏都是运动鞋。

隐私防护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这需要从 Android 系统的源头讲起。

Google 连接全球信息,也想连接全球广告。这个图来自少数派

Android 10 以前,系统允许追踪设备唯一标识(IMEI),用户数据绑定手机唯一标识。这也是为什么你在不同软件不同账号中的信息会被关联在一起,甚至是不同人用你的手机都会标记为一个 ID。

而苹果在隐私方面做得更好。苹果 iOS 在 2012 年发布的 iOS 6 上就永久设定禁止追踪设备唯一码和用户个人数据。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广告虚拟 ID。这也是为什么苹果 iOS 能更好的保护用户个人隐私的原因。

当然后续 app 厂商们还是可以想方设法的利用其他设备唯一码继续追踪,比如 IMEI 被封堵之后,部分 app 厂商开始追踪 mac 地址,而 mac 地址也被苹果在 iOS7 中封禁。

隐私防护确实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尽管 Android 10 在系统中已经对获取设备唯一标识的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但难免无法从 app 源头搞定问题。

现实中的情况是:有些应用还是会继续获取,不获取不让用。

那么 MIUI 12 将提供一个空白通行证(隐匿面具),支持返回空的虚拟 ID。面对那些强制读取设备唯一码的 app,可以采用虚拟 ID 接入。

隐匿面具的位置藏得稍稍有些深。在 MIUI 12 设备 - 隐私 - 管理 - 特殊应用权限 - 虚拟身份管理可以打开虚拟身份 ID,如果重置将对虚拟身份进行重新定位。

这意味着,重置虚拟 ID 也会同时生成一个新的用户画像。当你觉得你的画像被统计得太精准时,你可以重置 " 换一张脸 "。

实际上,空白通行证只是 MIUI 12 隐私防护方面的功能之一。

另一功能称为照明弹。简而言之,它可以显示每个应用的后台调用记录。我们查看《刺激战场》的 app 自启动,它几乎是把手机上的腾讯系软件尝试启动了一遍,测试过程中,系统会默认拒绝这些自启动行为。

在应用行为记录中,实际上每天都有不少 app 在偷偷自启动。

在 MIUI 12 的隐私防护功能中,还有一项稍稍领先 Android 10 的设定。" 仅本次运行中允许获取权限 " 意味着系统支持将定位、拍照、录音等 5 项权限设置为本次运行允许。当应用进程被关闭后,再次启动应用将会继续询问是否允许获得相关权限。

这几天也有 媒体 报导,Google 也将在未来最新的 Android 11 中,加入 " 应用权限单次授权 " 以确保用户的隐私不被乱用。

MIUI 12 做了更多隐私防护的设计。据 PingWest 品玩不完全统计,MIUI 12 的隐私防护设定拥有包括录音、摄像、定位权限使用提醒,后台隐私权限使用提醒,剪切板权限管控,电话权限管控,链式启动控制等多达十种隐私防护管理。

一套 " 精装房 "

实话说,中国手机公司很多系统设计的决策最终都没有摆脱苹果的影子。

但因为 Google 本身被动或者主动的原因,中国的手机系统设计也算走出了自己的特色道路。

特色道路就是更符合国人的用机需求,很多功能会优化在 Android 更新之前。MIUI 12 支持全局自由小窗,虽然此前也有一些手机公司开发了局部多任务小窗的功能,但小米 MIUI 12 这次专门针对全局小窗进行了优化。

自由小窗有两套调用方式:比如 微信 突然介入,下滑即可打开全局小窗进行回复,上滑即走。

而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后台界面调用所有 app,还可以将应用悬挂于角落进行查看," 用完即走 "。

此前我们也详细介绍过华为那套 "改造 Android 地基" 的做法,而小米则不同,MIUI 提供的从来就是一套精装房,这是一种更贴近用户需求的逻辑。

别忘了,是先有的 MIUI,后有的小米手机。从第一代 MIUI 诞生伊始,MIUI 的功能就是从用户的需求中来。

这种让用户提出需求,并感受软件设计过程的参与感,是 MIUI 能够快速实现软件迭代和快速成长的原因。

用户这几年在系统动画的呼声很高,所以才有了在 MIUI 12 在动效以及效率上的进一步延伸。

可能有人会说,系统动画到底有什么用?

世界上最著名的产品经理乔布斯也曾说过,苹果是一家软件公司,而 iPhone 是一个包在漂亮硬件外壳里的软件。软件是手机的灵魂,某种程度上是比硬件更重要的存在,因为在当今这个时代,可能硬件你能够领先几个月,而软件可能差距会长达几年之久。

中国手机厂商从来不缺旗舰的硬件,但世界上也只有那么一家公司设计出了 iOS。在软件上没有替代方案的现在,一套优秀的用户界面就会决定用户在这套生态中用得爽不爽。

我们都说硬件和软件是相辅相成的,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很难。比如 MIUI 12 新的动效架构,实际上更像是手机圈提倡高刷屏的现在,预先去做的融合硬件显示方面的软件工程。

技术永远要先前一步。这也是为什么苹果在软硬件体验上只会教育用户,而不从用户角度去考虑问题的一个原因。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