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寡头垄断时代的到来,谁会成为下一个BAT?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魏则西事件借助 微信 微博 社交 工具在一夜之间迅速传播,向我们展示了寡头垄断下的 互联网 无处不在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中国互联网已经进入寡头垄断时代,那么除BAT外,小米360乐视谁能成为下一个互联网巨头,我们一起来分析下。

微信截图_20160518095410.png

互联网热点切换就在转瞬之间,一个叫魏则西的年轻人在两周前还活在大家的朋友圈里,一眨眼就无人问津了。魏则西事件从发酵到传遍整个朋友圈,仅在一夜之间。3年前,如果是碰到类似事件,它的传播路径是从微博开始,也许还能发酵的更久一点。而在更早前,那时候的传遍路径是各大论坛的薪薪之火引发传统媒介的强势围观然后得以引爆,一个事件能持续很久。再往前追溯十年,就没互联网啥事了。

这起事件背后的主角,莆田系医院其早已被绑在耻辱柱上,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事件本身已经无需再多加讨论。此次事件的定性处罚调查组已经发出,百度也在第一时间低下了自己曾经不可一世的头颅,李彦宏也在内部信中对过去的百度做了深刻反省,尽管这个反省来得有点迟,但终究还是来了。

魏则西事件让我们知道了莆田系医院80%的客户都来自于百度,足以看到百度对实体产业的深度控制力。而事件借助微信微博社交工具在一夜之间迅速传播,也证明了BAT势力的强大。这次事件的标志性意义就在于,它向我们展示了寡头垄断下的互联网无处不在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一个不可逆转的新时代正在向我们扑面而来。

中国互联网的寡头垄断时代

梳理过去十五年的中国互联网,如果做个比喻的话,这是一部屌丝逆袭的辉煌历史。从来没有哪个行业,能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如此深刻的影响中国 商业 社会,这也是中国为数不多能跻身世界前列的行业。也从来没有哪个行业的竞争,能像互联网一样到惨烈来形容,城头变幻大王旗,从新浪网易搜狐TOM四大门户再到今天的BAT,也仅仅是数年时间。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BAT就是互联网的中石油中石化,或者是国 家电 网公司。你也可以说他们把控着互联网信息公路上的主干道,到处都是他们的收费站,你几乎无路可逃。他们的成功就在于构建了自己封闭的生态(这个被乐视用坏了的词)系统。商业生态的本质是一个巨大的网络协作体,可以自循环。以阿里平台来说,它是一个由生产者、销售者、中介、消费者、平台等共同组成的网络协助体。普通网民在阿里平台上的角色是生产者,为平台制造流量,淘宝集市里的小卖家它有两种角色,既是阿里平台上的流量消费者,同时是流量的生产者,正是他们的存在为平台带来了大量流量。天猫平台上的大卖家是平台流量的主要消费者,他们从平台购买流量从而维系平台生存。第三方服务商则是平台的中介,成为平台食物链的协作纽带。

食物链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会越强。最复杂的当属阿里, 马云 是战略高手,当然这也要得益于它的业务布局从一开始就是从交易切入。腾讯在微信这个怪物出世后,也开始有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生态布局,第一次可以跟阿里在同一维度上对攻。BAT中食物链最简单的是百度,所以他拼了老命的要搞外卖、地图等业务,就是为了建立信息领域外的第三极。

BAT之外,还有第四级吗?

无论是马云还是马化腾,都表达过对企业倒下的强烈危机感,包括刚刚发生被李彦宏号称有史以来百度最严重危机的魏则西事件,其在反思中说,“失去对价值观的坚守,百度离破产就真的只有30天”。他没有告诉我们的是,今天的中国互联网市场,已经进入了寡头垄断时代,而另外两个寡头则是阿里和腾讯,即我们常说的BAT。

要撼动BAT的位置,实在太难了。这些巨头比任何一家企业都害怕死亡,害怕失去他们所缔造的庞大帝国,所以我们也就看到了他们在互联网的纵横捭阖,他们需要在他们的城池中设立护城河,设立禁区。面对外面的野蛮人,要么是收编,要么就是打死打残。对这几个巨头而言,真正的危机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源自内部。百度今天碰到的公关危机,是它必然的一次大劫,曾经的阿里和腾讯都经历过。我们依稀记得腾讯与360的3Q大战,阿里与工商总局因为假货的撕逼。危机过后便是重生的机会,他们的格局和视野都发生了大逆转。只不过风水轮流转,这一次轮到了百度,它能否像当年的马化腾一样重新认识自己,这需要看李的决心。至少这一次事件,客观帮助百度从悬崖边拽回了正途上。

我们所好奇的是,BAT之后中互联网还会有同等体量的巨头涌现吗?而我的悲观预测是在可以预见的五年内,我们都很难再见巨头的涌现。在我看来,要成为巨头,至少需要建成稳定的生态,必须具备几个条件:一是巨大的流量吸附能力,至少是数亿级别。二是强大的流量分发能力,要能把流量分发给系统里的协作者。三是协作网络足够庞大,网络中的每一方利益都是动态均衡的,一旦一方受损,则会严重影响生态的稳定。魏则西事件中,百度最大的问题就是没能平衡好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诉求。按这几个条件,真正符合要求的还没有。

小米是吗?

这个是曾经被很多人看好最有可能成长为BATM巨头的企业,正在遭遇生长瓶颈,最近的负面质疑并不少。客观而言,在中国从PC互联网进军移动互联网的路上,雷军及其他的小米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如果没有他,中国移动互联网的进程至少不会这么快。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小米的逻辑在于MIUI系统构建的移动互联网生态。硬件不赚钱,靠软件生态赚钱。 手机 只不过是个载体,一个入口,其商业模式的核心价值就在于通过硬件圈用户,当用户达到足够大基数时,然后通过增加产品附加值进行流量变现是互联网的商业逻辑。 MIUI系统下,社交 游戏 、搜索分成、流量、广告、小说、购物等一切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都能被嫁接进来。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就是这么个现实。流量分发能力代表着盈利水平,流量分发能力又跟用户活跃数和用户质量密切相关。以MIUI系统两亿的用户数来看,用户活跃数还需要打个对折吧。低价虽然不是小米的致命伤,低价宣传却是。成也 营销 败也营销,长期的营销失策,带来的都是低净值人群,流量的质量必然大打折扣。这导致的结果是小米沦为很多用户的过渡性产品,一旦人口红利消失,谁愿意换下一代小米。毕竟,没有谁愿意被人称之为屌丝,得屌丝者未必能得天下。屌丝都希望做高富帅,靠营销冲起来的小米其缺的是线下的渠道布局、高端的品牌建设。当换机潮来临时,这些被人称之为屌丝的人会义无返顾的抛弃品牌,无论它当初是多么的热爱,粉丝又如何。这些被称为粉丝的低净值人群并不能帮助小米构建生态。现在对小米来说,从低端往高端突破太难了,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如何让人觉得自己买的小米手机不让人看起来那么low。

对小米来说,成为第四级太难了。也许,雷军自己都没有考虑过要成为互联网第四级,只是我们多虑了。

360是吗?

靠着杀毒软件打着安全的名义切入到了浏览器、搜索引擎上,周鸿祎的生态布局越来越广。我曾经一度认为360是有野心成为互联网第四级跟BAT平起平坐的,特别是3Q大战之后。首先,360的流量丝毫不亚于BAT,至少是数亿级别。其次是360的流量分发能力,除了搜索引擎,还有游戏、硬件等业务。再者是协作网络的丰富性,不是单一的低净值人群。为什么拿了一手好牌,却没打赢BAT呢?

只能说这是一次又一次的战略失误导致的。先说搜索,百度是BAT中向移动端转型最慢的企业,360完全可以借助360手机助手,让360手机浏览器在移动端有翻盘的机会,只可惜错过了。而借助360浏览器曾经力推的360搜索引擎,在到了30%市场份额时,却没能聚焦PK百度,等百度移动端搜索上来后,反而市场份额下降了。像这次的魏则西事件后,如果360能来一波铺天盖地的搜索引擎广告,那能赚多少流量啊。再者就是偏离主航道,花了太多时间以安全为名做各种所谓的硬件,比如现在推出的360手机。如果早几年,也许是个战略性的决策。但现在,人口红利渐渐消失的大环境下,指望借手机来构建软件生态已经没有多大可能性了。

有这功夫,为何不多想想如何借助安全产品多变现一些流量,再贩卖出去呢?做硬件的变现难度虽然小于安全本身的变现难度,但所需耗费的时间和资源太多。做硬件来变现流量给我的感觉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明明是两点之间直线的距离是最短的,你非要跟自己的名字一样绕360度的大圈再回来,我不明白。

360急着要回国内市场,也许是想圈到更多的钱,大搞一场。如果真能回归A股,也许还真的能成为巨头的一员。但问题是,几年后,市场格局也许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了。到那时,360还有机会吗?

乐视是吗?

乐视是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奇葩的一支。也是互联网企业中最爱开发布会,并且发布会最多的一家。它是也把生态玩坏了的公司,每场发布会都能看到提什么“生态化反”。一个视频网站整出了很多产品,从电视到影视、体育、 汽车 、手机等几乎全产业大覆盖,最近更是传出做房地产,颇有入主BATL的势头。

如果单纯从市值来看,乐视未来市值能否追赶BAT,这确实是个有想象空间的企业,但市值并不是衡量互联网巨头的本质特征。仅从流量吸附能力来看,乐视的用户规模就跟BAT完全不在一个当量上,短期要赶超的可能性不大。不管乐视如何描述自己的生态,乐视生态的本质就是披上了互联网外衣的制造企业。只不过跟传统制造企业不同的是他们没有自我造血的能力,而贾跃亭的乐视控股却因为乐视网从而有了自己的流量生态体系。乐视品牌电商的生态逻辑有乐视网这一内容输出平台,同时也是广告平台,其流量的丰富性使得乐视的超级电视、智能手机等产品有了免费的流量入口,获取用户的成本低。

因为早期对内容的战略布局,乐视才得以在激烈的视频竞争中抢占一席之地,乐视对中国互联网的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硬件+内容消费的商业模式。当然这一模式其实是被逼出来的,因为乐视网的流量不足,对广告者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而对C端的会员付费模式又尚未成熟,变现较困难。缺钱的乐视只能自己做硬件实现自产自销,所以也才有了今天的独特模式。当然,直到今天,乐视缺的依然不止是钱,也缺流量。乐视网实在无法支撑庞大的产品销售增长需求,它今天依然是BAT巨头的大广告主。每一场大促,依然需要京东、天猫这样的大平台电商流量来保障其销量。

乐视网是乐视生态的基础,要成为像BAT巨头这样当量的企业,显然不是一个乐视网可以支撑的。缺钱缺流量的乐视能否抵挡住BAT巨头在视频领域的流量封锁,这还是个未知数。

在几何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BAT就是中国互联网江湖的铁三角。看似彼此间的倾轧内斗,真正死伤的是城外围观的野蛮人。今天的互联网大潮中,你我能做的也许就是找到一颗适合自己的大树,好好乘凉。

随意打赏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互联网的下一个时代中国制造 互联网互联网下一个风口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中心中国互联网大会如何成为一个未来的bat中国互联网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