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厂商扎堆“造车”一次次狼来了之后会成真吗?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来源:ZAKER 科技   

难道 vivo 要亲自下场造车了?

手机厂商扎堆“造车”一次次狼来了之后会成真吗?

vivo 造车?狼来了而已

日前,有关 vivo 造车的传闻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而此次传闻的起因是 vivo 公开了一起和自动驾驶相关的专利。一时间,vivo 造车的传闻甚嚣尘上,也引发了一些网友对于 vivo 造车的猜想。

不过很快,vivo 方面就此传闻进行了澄清和辟谣,到目前为止,公司还是希望专注做 手机 及周边生态链产品。

手机厂商扎堆“造车”一次次狼来了之后会成真吗?

嗯,从 vivo 的回应来看,这又是一次 " 狼来了 "。至少目前 vivo 确实没想着造车。其实仔细推敲大家就不难发现,vivo 此次公开的专利是和智能驾驶有关。这项专利名为自动驾驶方法、车载装置、移动装置和车载电子设备 "。

说白了,这是和自动驾驶有关的专利,但距离真正造车还差的十万八千里,所以各位也不必见风就是雨。何况其实早在 2020 年就切入了车联网领域,推出了 Jovi InCar 车联网服务平台。这次专利的公布多半是 vivo 想在自动驾驶方面更进一步。

手机厂商扎堆“造车”一次次狼来了之后会成真吗?

虽然这又是一次狼来了,但此次传闻却带来了另外一些比较有趣的信息:貌似近两年,手机厂商 " 造车 " 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或者说,如今的手机厂商或多或少的都有涉及 汽车 领域。

手机厂商扎堆 " 造车 "

总结起来的话,可以大致分为 3 类:亲自下场造车的、和车企深度合作的以及仅仅提供相关软件服务的。

其中最硬核的当属小米,2021 年的小米春季发布会上,雷军强势宣称入局智能电动车领域,并且亲自带队。而且雷军在当时拒绝了所有的 投资 人,表示要坚持独立造车。

在最新的财报中,小米用远超预期来形容造车的进度。并且预计在 2024 年上半年量产,其中工程车会在今年第三季度与大家见面。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另一回事。小米集团财报显示 2021 年净利润 193 亿人民币,同比去年下降 4.99%,经调整后净利润为 220 亿人民币,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 235.1 亿,去年同期为 326.5 亿,同比下滑 28%。

摆在眼前的一个事实就是:小米的现金流在减少,况且,造车是个吞金巨兽,235.1 亿的现金也真不算多。

为啥说 235 亿现金不算多呢?传闻 苹果 从 2014 年就着手造车,整个团队人数高达数千人,当时,苹果手头的现金储备超过 2500 亿美元。结果却是在今年 3 月 16 日,苹果的汽车项目团队宣布解散。

造车的烧钱程度可能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想象。

由此可见,目前小米手头的现金并不算充裕。这或许也是自从小米宣布造车以来至今没啥实质性进展的原因。

相对于小米的直接强势入局,华为的做法则显得更为保守和稳健。华为并未亲自下场造车,而是选择了与多家传统车企合作打造新能源汽车。先后联合北汽推出了极狐阿尔法 S 以及和东风塞利斯 SF5 以及最新的问界 M5。

其中,最新的问界 M5 从鸿蒙系统的车机系统,到 HUAWEI SOUND 的音响再到 HUAWEI DriveOne 三合一电驱系统。可以说,这就是一台华为赋能的新能源车,你甚至可以在华为的线下门店购买到问界 M5。

最后,再来说说第三种轻度参与模式,显然,vivo 选择的正是这种轻度参与的模式。vivo 只是为车企提供相关的软件和服务,基本不涉及硬件。

vivo 的 Jovi InCar 车联网服务平台,首批覆盖 BBA、雷克萨斯等品牌在内的 500 多个车型,随系统升级逐步适配。从软件切入汽车生态也是个不错的选择,门槛低,投入也小,风险也相对可控。

而且事实已经证明,这是一条完全可行的路子,至少苹果和华为进入汽车领域都选择了先从软件生态切入,目前已经小有成就。

那么为啥原本做手机的厂商,这两年纷纷跨界涉足汽车领域呢?难道做手机不香了吗?

从最新的数据来看,可能还真是如此。这两年,手机市场整体表现低迷,许多品牌的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

今年第一季度,OPPO 销量为 1280 万台下降 37.6%、荣耀销量 1260 万台暴涨 176%、vivo 销量为 1230 万台下降 29.9%、苹果销量为 1200 万台下降 1.3%、小米销量 1080 万台下降 22.8%。很显然,除了荣耀之外,其它几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厂商恐怕就不得不寻找新的增长点,想要在原来的手机领域找到新的增长点显然很难,因此开辟一条全新的赛道或许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而新能源汽车和智能驾驶无疑是近两年行业的风口,

因此也难怪近年来手机厂商纷纷开始 " 造车 "。

" 造车 " 背后的纠结

但即便手机厂商嘴上都喊着想 " 造车 "。但大家对造车其实还是挺纠结的。曾经一度传出要造车的 OPPO,在自身手机业务出现问题后,现在已经基本上放弃了造车的念头,造车不但需要大量烧钱,更需要调动许多资源。缺少了段永平的 OV 显然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早已隐居幕后的段永平显然不愿意再趟浑水了。

另一方面,华为也曾多次公开表示华为不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但现在的华为与东风汽车又是深度绑定的,最近华为赋能的问界 M7 也即将上市。

此前业内盛传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 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CEO 余承东在华为内部为华为与赛力斯联手销售的问界 M5 设定了 30 万辆的目标。虽然之后改口表示 " 现在全球和中国汽车行业缺芯的情况下,根本做不到 30 万辆,第一年能做 10-20 万台已经算是奇迹。

不管余承东怎么说,但你要说华为对 " 造车 " 一点想法都没有我是不信的,余承东的表态恰恰说明了华为对于 " 造车 " 的纠结。一方面,嘴上说自己不造车,但另一方面又定下了年销售 20 万台的目标。

那么 vivo 此次公布的自动驾驶专利是否说明了 vivo 也想学华为帮助车企造好车呢?还真有这种可能,一方面 vivo 的 Jovi InCar 目前正与越来越多的品牌展开合作,另一方面,车企往往在车机软件和智能化方面缺少经验。

比如最近热门的极氪 001 有着一流的机械素质,却因车机卡顿和智能驾驶做不到位引起车主疯狂吐槽,影响了整体的用户体验。而这方面却正是 vivo 的强项。 商业 上的优势互补,这是很常见的操作。

只是不知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合作的进一步深入 vivo 是否能一如既往的甘心只做软件上的轻度定制?又或者会像华为一样,逐步走向深度定制?

vivo 造车在无数次狼来了之后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成真吗?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