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大白话,讲讲灵科超声波为什么能替代海尔曼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15年,珠海灵科自动化 科技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科超声波”)成功发布国内首台伺服超声波焊接机。

一般来说,新设备问世,焦点往往落在电箱、控制系统、超声波发生器、换能器等核心硬件配置上。然而这一次,最受瞩目的却是机器本身。

表面看来,这似乎只是一场寻常的产品发布,但其深层意义远非如此简单。

这台机器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终于拥有自主研发的伺服超声波控制技术,一举打破了海尔曼(Herrmann)、必能信(Branson)、杜肯(Dukane)、泰索尼克(Telsonic)等欧美巨头在高端市场的长期垄断格局。

灵科伺服超声波焊接机,对国产替代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来解释清楚。

用大白话,讲讲灵科超声波为什么能替代海尔曼

伺服超声波焊接机发布,意味着什么?

可能有人不理解:“国外品牌像海尔曼(Herrmann)、必能信(Branson)、杜肯(Dukane)、泰索尼克(Telsonic)的设备不是挺好用吗?为什么非得自己搞一套伺服控制系统?”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相当清晰。

依赖他人设备,你拿到的只是张“使用证”——核心技术始终攥在别人手心。哪天人家掐住脖子,来个断供卡脖子,你除了干瞪眼挨打,还能有啥招?

说到底,虽然我们一直能用,但是也只是“使用”而已。

灵科超声波的伺服超声波焊接机发布,彻底扭转了局面。 起步虽晚,过程虽艰,但这一步的跨越,价值非凡。

更重要的是,这套超声波伺服控制系统的诞生,绝非一时脑热或权宜之计。灵科掌舵人王森城的目标清晰而坚定:不要“魔改”,不屑“贴牌”,而要从底层开始,啃下硬骨头,实现真自研!

用大白话,讲讲灵科超声波为什么能替代海尔曼

这个战略级的决定,可以说,彻底改写了中国超声波焊接行业的发展轨迹。

那么,回到核心问题:既然海尔曼、必能信等欧美设备“挺好用”,我们为何必须发展自主技术?

答案清晰而有力——当国产设备已实现性能相当甚至更优、稳定性更强,且价格拦腰砍时,中国制造业何须再为他人技术支付高昂溢价?

因此,研发新产品,让伺服超声波等于中国超声波并非主动求变,而是生存必需——中国绝不能没有自己的超声波焊接“重器”。

用大白话,讲讲灵科超声波为什么能替代海尔曼

灵科伺服超声波焊接机的诞生,标志着中国超声波焊接设备迈向高端化的关键突破。

历经多年技术深耕,其伺服机型展现出卓越的适应性:支持包括手动、时间、能量、绝对行程、相对行程、多行程、超声波停振、Xn在内的8种智能操作模式,可精准适配不同工业场景的复杂需求。

与此同时,灵科超声波L3000伺服系列产品矩阵持续扩容,全面覆盖多样化的产品工艺挑战,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说到底,灵科超声波能啃下国货替代这块硬骨头,靠的就是“自己人更懂自己人”。

国外设备再好用,终究是按人家的需求设计的——就像穿进口鞋,尺码再准也磨脚。

灵科超声波从设计到生产全攥在自己手里,能像量体裁衣一样,把焊接精度、效率、能耗这些参数调教得贴合中国制造的实际需求。

更实在的是,价格直接砍到进口货的三分之一,性能却不打折,该焊牢的焊牢,该省料的省料。当国产设备既能顶住关键时刻的“断供”风险,又能让企业省下真金白银,这替代就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了。

可以说,灵科超声波这一步,走的是中国制造的底气,拼的是把命脉攥在自己手里的硬道理,这也是其能够强势冲击并逐步取代欧美进口设备的底层逻辑。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