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亿阿里云掌门的新焦虑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豆瓣崩了、钉钉崩了、腾讯会议崩了……

细数这一年,各类知名 APP(应用软件)崩溃屡上热搜的不在少数,似乎有一种哪个知名 APP 不崩溃,都不算顶级 APP 的即视感。

这些我们熟知的应用软件动辄 " 崩溃 ",其实与背后的底层基础设施 " 云计算 " 有密切关联。作为系统崩溃的鼻祖级产品 " 淘宝 " 背后,每年 " 背锅 " 的正是负责服务器承载能力和扩容的阿里云。

诞生于 2009 年的阿里云,起家最早,目前份额位列公有云市场第一,但云计算主要是 TO B 的生意,它比拼的不仅仅是技术,竞争非常激烈。 这也是为什么华为云、天翼云能够迅速进入前三,再加上腾讯云、百度智能云、金山云等后来者的追赶,阿里云稳住龙头地位并不轻松。

在今年 11 月 3 日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自研 CPU(中央处理器)倚天 710 已大规模应用,阿里云未来两年 20% 的新增算力将使用自研 CPU 之外,还成立了 " 数字政务创新联盟 " 等等。

而这样的举措,表面上好像是呼应着阿里云第三代掌门人张建锋,在 6 月份阿里云峰会所提到的那句 "Back to Basic"。 但 "Back to Basic" 标语的背后,更像是张建锋对阿里云 商业 化的焦虑。

2022 年初,前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蔡英华出任阿里集团资深副总裁、阿里云全球销售总裁,以及在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中,制定了更加 To B 的销售组织架构,强调 " 伙伴优先 " 的战略。

这一系列动作,更反映了阿里云从底层技术云服务商转向商业化变现的急迫。

01、连亏 12 年后

质疑,始终伴随着阿里云这 13 年的发展。

自 2008 年阿里云的工程师敲下第一行 " 飞天系统 " 代码后,铺天盖地的 " 阿里为什么做云计算 " 质疑便从未断过,而看热闹、唱衰的行业人士更是不少,甚至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副院长王坚在来到阿里云后,也一度被人称为 " 骗子 "。

伴随着一路质疑,阿里云也在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新技术概念,并成为国内云计算赛道的拓荒者。从提出 " 去 IOE" 概念、"DT 时代 "、" 五新 "、" 城市大脑 " 到成立达摩院、半导体公司 " 平头哥 ",再到 2022 年公布的自研 CPU 倚天 710 大规模部署等,阿里云都是绕不过去的标杆。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 IDC 发布的 2022 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份额, 在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阿里云遥遥领先,占据 34.5% 的份额,是后三位华为云、天翼云以及腾讯云的总和。

除了 IaaS,云计算的另外两种主要服务模式是 PaaS(平台即服务)和 SaaS(软件即服务)。其中,laaS 主要是面向大众的公共云,PaaS 是由专业平台服务商运营的公共平台服务云,而 SaaS 则主要是面向政府和企业业务的软件和业务服务云。

打个比方,如果说 IaaS 相当于是云计算市场中的水电煤,那么 PaaS 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去 " 加工 " 它们的过程,SaaS 就是你在超市看到的矿泉水、酒或其他饮料,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要。

700 亿阿里云掌门的新焦虑 归根结底,云计算本身是 互联网 的延续,是通过软件定义硬件方式,将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从卖设备转变到了卖服务,企业如果需要网络、计算、存储资源,不再需要购买服务器,而只需要买云服务。对于个人而言,以往我们需要存储在 U 盘里的重要资料,而现在只需要在网盘 / 云盘存储即可。

700 亿阿里云掌门的新焦虑 (云计算产业链,资料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CSDN)

用 " 阿里云之父 " 王坚的话说:" 什么样的云计算状态才算得上好的公共服务,如果还是用电来打比方,那就是能够用、便宜用、安心用。"

而被称云计算产业链中关键基础设施的 IaaS,基本都是巨头的 游戏 ,因为需要在固定资产上大把投钱,亚马逊云也是自 2006 年开启云计算后到 2015 年才首次扭亏。而阿里云则是国内最先开辟这一市场的玩家,在连亏 12 年后,阿里云如今已经成为阿里巴巴集团业绩的 " 亮点 "。

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 2022 财年(对应自然年 2021 年 4 月 ~2022 年 3 月)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止的 12 个月里,阿里巴巴的营收为 8530.62 亿元,同比增长 19%。其中,阿里云在 2022 财年中取得了 745.68 亿元的收入,首次盈利 11.46 亿元。

不过,云业务的收入在持续高增长后有失速趋势。 2022 财年,阿里云各季度收入分别为 160.51 亿元、200.07 亿元、195.39 亿元、189.71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9%、33%、20%、12%。

700 亿阿里云掌门的新焦虑 这一增速下滑早已初见端倪,自 2018 财年阿里云达到 101% 的增速后便一路走低,截至 2022 年二季度末,增速仅为 10%。

当然,云增速放缓并非只有阿里云一家。 华为云在 2020 年同比增速 168%,2021 年则骤降到 34%;腾讯也在 2022 年一季报显示,包含云业务的 金融 科技 与企业服务板块同比增长 10%,是该板块单独披露收入以来的最低增速。

阿里云之于阿里集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阿里将三大战略升级为 " 消费、云计算、全球化 ",提到第二位的云计算已被视为阿里生态增长的 " 第二曲线 "。

但是想要打造一个新的增长极并非易事,13 年前阿里云开荒扩土之际,各路玩家还没反应过来,如今在技术不是各大巨头的门槛之后,谁能实现更好的商业化就各凭本事了。

02、新掌门的焦虑

拿着最王炸的牌,却打不出漂亮的仗,这对于张建锋这位第三任阿里云掌门来说,是最大的痛苦。

2022 年 6 月 13 日阿里云峰会上,48 岁的张建锋站在舞台上,背后就是 " 坚持技术长征 " 这六个大字,并在其下面写着 "Back to Basic" —回归云计算本质的英文标识,似乎张建锋在向外表达阿里云依旧 " 技术优先 " 的初心。

然而,少有人观察到的是,在张建锋 " 坚持技术长征 " 主题背后,隐藏的是他对阿里云商业化浓浓的焦虑。

这不是夸大其词,作为第三代掌门人,张建锋在 2018 年接手阿里云时,是阿里云最 " 风光 " 的阶段。 不仅掌握着公有云半壁江山,更有王坚、胡晓明在此之前,为其打下了技术优势,而张建锋上任,就是要将这些优势转换成真金白银,通过商业化变现,做实阿里云在集团作为 " 增长新引擎 " 的角色。

而这个时候,张建锋对于如何做好商业化,也有明确思路,甚至王坚早已为阿里云规划好了榜样,那便是亚马逊 + 谷歌。其中,最成功的案例是亚马逊云(AWS),主要通过公共 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的建设与运营,逐步向 PaaS(平台即服务)扩展,为企业提供从算力、存储到软件应用的全场景服务。

而几大巨头的赚钱能力也遥遥领先业内。 从全球前三亚马逊、微软、Alphabet(谷歌母公司)的财报来看,云业务已经成为他们业绩增长的亮点。 2021 年亚马逊、微软、谷歌的云业务的营收分别为 622 亿美元、677.84 亿美元以及 192 亿美元。

张建锋也是沿着亚马逊云这条商业化之路设计的,在 2019 年北京阿里云峰会上,张建锋就明确表示:" 阿里云智能升级之后,所有的技术输出、产品输出、对 B 端的服务都必须通过阿里云智能平台,包括协同办公系统,新零售的核心技术和新产品。"

于是,在明确了商业化方向后,张建锋先是将钉钉融合进来,又通过发布 " 云钉一体 " 的战略部署,让钉钉成为一个带有 " 客户资源池、项目协同、SaaS 应用聚集地 " 等多重价值的 PaaS 平台,在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赋能的同时,加速自身的商业化能力。

不仅如此,在 SaaS 层,张建锋通过阿里云提倡的 " 被集成 " 方针,以及钉钉明确边界,全面开发吸收各行各业 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生态伙伴、SaaS 厂商的方式,在 SaaS 层服务上也展开布局,并通过抽取 " 展位费 " 进行变现。

(阿里云的 " 云钉一体 " 生态方针,来源:国海证券)

想法很美好,但实践很艰难。主要问题在于国内商业市场过于复杂,加上近些年 " 东数西算 "、信创国产替代化的兴起,以及 " 国资云 " 的崛起,让张建锋想要的商业化成果,在现实面前也不得不大打折扣。

尤其是在 " 东数西算 " 面前,阿里云一直引以为傲的数据中心优势也降低了存在感,市场竞争力出现一定下滑不说,算力价格骤降,也进一步影响了阿里云的商业化。

这些技术之外的 " 喧嚣 ",留给张建锋的难题是,如何为阿里云找到一个新的 " 增长引擎 "。

03、巨头也内卷

这几年市场环境的转变、TO B 企业的复杂度给了张建锋一个 " 措手不及 "。

最初,云计算市场客户最成熟的市场莫过于互联网、在线教育以及游戏等,但是这些行业风光已不复之前。 尤其是 2021 年,阿里云丢掉了一个最大的客户字节跳动,后者选择自己干,并推出了火山引擎。

可以看到,几大互联网大厂纷纷自己下场,以及传统强势的通讯巨头也有自己的阵地和优势,阿里云等一众公有云服务商可以开拓的市场逐渐变得有限。

瞄准政企市场,不仅是阿里云的想法,也成为当下众多云巨头的共识。 去年的阿里云峰会上,其高管也表达了类似观点:" 阿里云为全面服务政企(政府、电信、金融、能源、制造等行业)市场做好了准备。"

但这一块却是运营商巨头联通云、天翼云、移动云等主场,除此之外,在政企赛道还有一个隐形巨头华为云。华为在 2021 财报中提到,在中国,华为云服务了 600 多个政务云,帮助超过 35 个城市政务云升级到云原生;服务超过 30 家 汽车 制造企业、超过 15 家 家电 Top 企业;帮助 1.7 万家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

而在政务云市场,仅华为云和天翼云就包揽了市场的半壁江山。 原因也很显而易见,出于安全角度考虑,阿里云等公有云服务商的机会与这些 " 铁杆 " 企业的地位不可相提并论。

其实阿里云挖掘非互联网企业也不是一朝一夕了,但是收效有限。 根据 2022 年财务数据,阿里云来自非互联网客户的收入占比从 52% 提升至 53%,但是营收的绝对值却从 98.6 亿元下滑至 93.7 亿元。

也就是说,拓展客户数量并没有让阿里云的营收大增。本身做底层的毛利率就并不高,根据国海证券研报,IaaS 企业的毛利率大约在 10%-15%,但是一旦企业做 PaaS 和 SaaS 的毛利率便可达 50-70%。比如港股上市公司 SaaS 龙头微盟 2022 年上半年的毛利率高达 66%,软件龙头金蝶、用友的毛利率也在 60% 左右。

这是因为做 PaaS 和 SaaS,主要是为企业提供系统、软件、数据库等服务,更凸显定制化的商业服务和产品技术等能力,而这对于企业的利润回报更高。

根据业内人士所说,目前云厂商都认同一个逻辑,IaaS 是数字化底座,PaaS+SaaS 才是在软件层次上带动企业进行看得到的数字化升级途径。

然而问题在于 PaaS+SaaS 的能力差异,大家是不同的。比如,腾讯的 PaaS+SaaS 是偏向供应链末端的,偏向 营销 以及财税、人事管理。 微信 、QQ 作为能链接用户的终端,天生就 " 离人近 ",再加上腾讯集团也认同 C2B 的观点,使其 PaaS+SaaS 在供应端最为强大。

阿里云有钉钉这个入口,连接 PaaS 和 SaaS,但一位企业服务市场的资深人士表示:" 问题在于,供应链前端以及供应链管理的场景复杂度高,攻克艰难,这也使其在阿里云的 PaaS+SaaS 的布局在早期收益上少有显著表现。"

在国内云计算厂商越来越内卷,国内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 出海 " 已经成为几大云厂商提及最多的关键词。

阿里云也不例外,既向国内市场要 " 商业化 ",还要加速海外占领山头,其在海外地域上的核心布局,是聚焦东南亚地区,辐射中东和亚太市场。目前,阿里云在全球 28 个地域运营着 85 个可用区,服务覆盖全球 2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是,开拓海外市场的挑战不亚于国内,在当地设置团队、数据中心,获取企业的 " 信任 " 等等,这些困难也成为阿里云等厂商无法回避的问题。更不要说还要直面亚马逊云等海外巨头。

不论是出海还是国内的政企市场,都是 " 硬骨头 ",但在不确定的当下,它们可能已是张建锋为阿里云找到的 " 最优解 " 了。

来源:钛 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