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标准出台,我们能告别摇一摇广告了吗?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来源:雷 科技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 手机 软件 " 开屏广告 "(闪屏广告)泛滥这个现象的。从小雷的角度来说,手机软件,尤其是第三方软件的开屏广告毫无疑问是一个 " 破坏用户体验 " 的设计。更不用说某些软件已经把开屏广告玩出了新花样:以前那些静态图片广告已经过时了,现在的广告已经学会点击按钮跳转到别的 App 里了,更有甚者选择直接调用手机的陀螺仪或加速传感器,只要轻轻晃动手机就能在用户反应过来之前完成不同 App 之间的联动性跳转。

行业标准出台,我们能告别摇一摇广告了吗? 图片来源:雷科技

对于这种现象,有关部门也多次出手整治:2021 年 7 月,工信部就发表了名为《工信部大力推进 APP 开屏弹窗信息骚扰用户问题整治》的文章,开始针对开屏弹窗广告进行整治。而在 2022 年 12 月,中国信通院、电信终端产业协会联合推动制定 APP" 摇一摇 " 开屏信息弹窗跳转相关标准, 试图规范化 App 的开屏 " 摇一摇 " 广告,从而杜绝 " 自动跳转 " 现象,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那么问题来了,这次针对 " 摇一摇 " 的标准制定,有用吗?

首先必须说明的是,《规范》的出台并不会直接减少我们打开 App 时看到的广告数量:以前能看到多少,现在也能看到多少,除非有 " 良心发现 " 的广告主发现 " 跳转率 " 没有以前那么高了而停止相关广告的投放。 简单来说,《规范》的出台针对的是软件滥用 " 摇一摇 " 机制的乱象,而不是 App 软件有 " 摇一摇 " 这个现象。

而《规范》中新增的对 " 摇一摇 " 的判定规则也相当直白:

触发用户跳转的交互动作可参照如设备加速度不小于 15m/s2,转动角度不小于 35°,操作时间不少于 3s…… 确保用户在走路、乘车、拾起放下移动智能终端等日常生活中,非用户主动触发跳转的情况下,不会出现误导、强迫跳转。

简单来说,2022 年的《规范》明确 " 摇一摇 " 行为的判定标准,提高了 " 摇一摇 " 行为的触发标准,不再允许软件以细微的加速度变化 " 误认为 " 用户想看广告,同时也比明确规范了不得出现误导和强迫跳转。

另外,在《规范》中也明确定义了 App 欺骗误导的行为,为用户维权提供了工具和手段,比如:

…… 通过 " 是否立即开始 游戏 "、" 领取红包 "、" 手机卡顿 "、" 耗电太快 "、" 内存已满 " 等诱导方式 …… 诱导用户下载、安装、使用 App。

如果该标准可以被手机硬件品牌和软件企业共同执行的话,相信过去常见的 " 自动 " 跳转现象将不复存在。 但问题是《规范》只是由行业参与者制定的行业标准,说到底也就是 " 明文行规 ",离我们心目中的 " 法律法规 " 还有一定距离。

再加上不少企业仍旧采取 " 游击战 " 的方式,在 App 开屏广告中 " 干一票 " 就消失,不仅侵犯了用户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为有关部门的整治行为增加了挑战。《规范》能否真正起到规范的作用,现阶段还需要打上问号。

这种 " 治标不治本 " 的现象在我国移动 互联网 行业中可以说颇为常见。 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 " 统一推送联盟 ",现在改名叫 " 统一推送工作委员会 " 了,改过吗?换汤不换药啊。" 统一推送 " 本可以整合国内软件推送生态,减少用户手机后台中推送服务的数量,从而减少用户手机的后台负载,优化手机资源消耗和续航时间,对用户、手机品牌和软件开发者来说都是好事。

但由于 " 统一推送 " 将直接直接影响目前市场上软件推送服务供应商的利益,即使 2021 年 6 月 " 统一推送 " 就已经覆盖了 15 个手机品牌,但在操作上依旧采用品牌自己推送服务的手机品牌依旧存在。软件方面也同样如此: 尽管部分软件已经加入了对 " 统一推送 " 接口的支持,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软件依旧依赖自己的推送服务或所谓的 " 底层服务 "。

行业标准出台,我们能告别摇一摇广告了吗? 图片来源:http://www.chinaupa.com

就连并不直接影响自己 " 生计 " 的 " 统一推送 " 都难以推广,像 " 摇一摇 " 这种真正直接关系到 App 广告打开率的规范,其推广之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就像 " 统一推送 " 一样," 摇一摇 " 规范影响的其实是软件企业的 " 主导权 "。摇一摇机制虽然对用户不友好,也破坏用户体验,但是它确确实实可以提高软件广告的打开率。而 " 规范 " 的出现明确了 " 摇一摇 " 行为的判定规范,同时还明确禁止各种诱导用户的行为。" 摇一摇 " 只是手段,而《规范》直接从 " 目的 " 上禁止 App 诱导用户,这意味着即使相关企业找到了 " 摇一摇 " 之外的新广告跳转方式,也不允许再 " 帮用户做选择 "。从这一点看,《规范》的出现并非坏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真的需要开屏广告吗?或者从根本上讲,软件没了开屏画面就无法运行了吗?

究竟哪个软件第一个发明了开屏广告已无从考究,但毫无疑问,开屏广告的消失并不会从程序的角度让软件闪退。我知道,如果哪天法律要求全面禁止开屏广告, 一定会有硬件或软件企业站出来说 " 开屏广告是为了给软件启动、资源加载留时间 ",比如某 IPTV 企业就曾为他们的机顶盒广告这样辩解过。

但开屏画面就必须存在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第一代 iPhone 刚刚发布、AppStore 都还没出现的时候,当时的 苹果 就已经想到了解决软件打开缓慢、黑屏不好看的问题。以当时的硬件水平,打开软件要等个一两秒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但当时的苹果并没有在邮件、股票等软件打开之前加入 5 秒 " 可跳过 " 的广告,反而是用一张没有数据的软件界面截图来充当开屏画面。

这种做法不仅不像现代广告一样破坏用户体验,甚至还给用户一种软件响应非常快的错觉,可以说一举多得。当然了,现在 iPhone 上来自 Apple 的第一方软件已经直接取消了这个设计,即使冷启动也足够迅速。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因为苹果自家软件优化的问题,那这里再举一个优秀的正面例子:iOS 的小米移动 App。 作为一个运营商的 App,iOS 上的小米移动 App 有着所有运营商 App 中惊为天人的打开速度,即使冷启动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直接进入到主界面开始使用。

行业标准出台,我们能告别摇一摇广告了吗? 没错,小米移动也有开屏画面,但因为打开速度实在是太快,小米并没有在小米移动的开屏画面上强行填充 5 秒的广告。就算是冷启动长达数秒的 " 小而美 "App,也不会在开屏放广告来 " 丰富用户体验 "。可以说开屏广告从来都不是互联网时代的 " 必需品 "。

顺带一提,根据小雷某些做移动开发的同学的反馈, 部分 App 为了提高开屏广告的展示次数,会在后台主动 " 杀掉 " 自己的进程,用提高应用重载率、牺牲用户体验、" 甩锅 " 手机品牌的方式获取更高的广告收入。 对这种 App 来说,《规范》的作用根本不值一提。

如果说开屏广告的出现是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那 " 摇一摇广告 " 毫无疑问是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的里程碑。" 摇一摇 " 的出现标志着 App 开发商正式站到了用户的对立面: 为了提高广告的跳转率,他们不惜以牺牲用户数量、侵犯用户底线的手段为广告引流。在 " 恶心用户 " 这件事上,源源不断的广告收益是他们的动力,店大欺人的 " 生态 " 是他们的底气。

而《规范》的出现,只不过是他们 " 榨取用户价值 " 的小障碍。可以预见的是,App 开发者将不断更新全新的诱导用户跳转方式,而 " 跳一跳 " 的猫鼠游戏,也将以另一个形式继续上演,直到明年《规范》的上线。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