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个月融资超 7 亿,手机“向上捅破天”背后的千亿赛道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8 个月融资超 7 亿,手机“向上捅破天”背后的千亿赛道 卫星通信本是老话题,但最近却被炒成了新热点。

先是华为发布 Mate50 系列 手机 ,拿下了 " 业界首款支持北斗卫星消息的大众智能手机 " 的称号,紧接着, 苹果 发布的 iPhone 14 也宣布支持卫星通信功能。

实际上,就在两大手机巨头争相 " 向上捅破天 " 之前,资本早有布局。今年以来,卫星通信相关的投融资热度一直在持续。 根据钛 媒体 App 不完全统计发现,自 2022 年 1 月以来,卫星通信相关企业融资事件合计发生 8 起,融资金额超 7 亿元。

哪个领域热,自然就会吸引更多的 创业 者。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 年 1-8 月新增注册相关企业 5540 余家,1-8 月新增注册相关企业月平均增速达 39.1%。

全固态卫星激光通信载荷制造商光珀智能的创始人白云峰就对钛媒体 App 表示,随着应用场景的拓展及信息传输量的指数级增长,构建 "5G/6G+ 卫星 互联网 + 物联网 " 的高水平通信网络体系,已经成为驱动新一轮 科技 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关键力量。

低轨卫星通信才是全球逐鹿的大赛道

为什么说卫星通信是个老话题?因为早在 77 年前,英国一位正在部队从事雷达技术工作的年轻军人在一篇期刊论文就提出了 " 卫星通信 " 的概念。1961 年 7 月 10 日,美国发射了第一颗 商业 通信卫星 " 电星 1 号 "。

对于卫星通信系统来说,通常根据卫星轨道高度的不同分为:静止轨道、中轨和低轨三种。其中,中轨道卫星距离海平面 2000km~35786km,主要用于建设大型导航系统卫星系统,像 GPS、北斗、格洛纳斯、伽利略均位于中轨道。这次华为 Mate50 使用的 " 短报文 " 功能就是北斗系统提供的一种初级卫星通信服务。

不过,中高轨道卫星离地面距离很远,因此通讯带宽不高、传输延迟大,并不是消费级通信的最优选择。而与之相比成本更低,且有低损耗、低时延和高带宽优势的低轨道卫星则更加合适。

因此,这次被华为、苹果这些手机厂商带动的卫星通信热潮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正是低轨卫星通信。

天风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低轨卫星互联网将成为 2022 年电子行业的关键趋势之一。预计在相关企业推动下,低轨卫星服务与相关零部件出货量将在 2022 年显著成长。

事实上,在此之前全球范围内关于低轨卫星通信的竞争早就展开,欧美多家低轨卫星厂商已经参与到卫星组网的浪潮中。

其中,最早的莫过于摩托罗拉提出的 " 铱星 " 计划,该计划曾吸引到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索尼、Sprint 等行业巨头们的 投资 。不过,铱星虽然在技术上比较成功,从设计到投入运营只花了 7 年时间,但最终还是因为运营成本过高导致入不敷出,进而宣布在 1999 年破产。虽然 2001 年接受新注资后又起死回生,但光芒已经大不如前。

铱星之后,当前全球最有名的四大低轨卫星厂商则是美国的 SpaceX 和亚马逊、英国的 Oneweb 以及老牌卫星营运商加拿大 Telesat。

SpaceX 的 " 星链 " 当之无愧是声量最高、规模最大的低轨卫星通信项目。就在 9 月 5 日,SpaceX 再将 51 颗星链互联网卫星送入轨道,至此,SpaceX 已经累计发射了 3000 多颗星链卫星。

从计划发射规模上仅次于 SpaceX 的则是亚马逊的 " 柯伊伯项目 " ( Project Kuiper ) ,该项目计划发射 3000 多颗卫星。

不过,要说 SpaceX 星链卫星网络台面上最大劲敌还得是英国的 Oneweb 公司。其同名低轨通讯卫星计划曾获得日本软银大力注资、预计发射 650 颗卫星布建相关网络。在经历破产风波之后,今年 7 月份,Oneweb 还与法国卫星公司 Eutelsat 宣布达成协议,合并成为欧洲最大的卫星公司,以挑战 SpaceX。

成立于 1969 年的 Telesat 公司本是主攻高地轨道的全球主要卫星营运商之一,2016 年该公司宣布也要加入低地轨道卫星战局,其 Lightspeed 计划预计发射 1671 颗卫星,并预计在 2023 年提供全球网络服务。

全球低轨卫星厂商争相竞争抢先布局,在商业航天领域从业多年的张程看来,一方面是看好未来的市场机会。据赛迪研究院消息,未来 5 年低轨通信卫星组网建设规模将超百亿,低轨卫星通信全产业链市场规模也将超千亿。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低轨的轨道位置是有限的,对于竞争者们来说,必须要比对手行动得更快,才能占领最理想的轨道平面。

据了解,近地轨道可容纳的卫星数量大约 6 万颗,预计到 2029 年,地球近地轨道就将部署大约 57000 颗卫星。

国内加速,2023 年或将成为行业大年

海外商用计划推动了低轨卫星产业链的发展,并且基本已经进入大众部署和全球落地商业服务的阶段,逐步开始做一些商业闭环的尝试。对比来看, " 国内目前相对缓慢,还处在星座系统认证和技术研发攻关阶段。" 张程表示。

在马斯克推出星链计划的 2015 年,两大国家队中国航天科技和中国航天科工也相继抛出了自己的低轨通信项目 " 鸿雁 " 星座系统和 " 虹云工程 "。

" 鸿雁星座 " 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建设的全球低轨卫星移动通信与空间互联网系统,系统计划由 300 颗低轨小卫星及全球数据业务处理中心组成。" 虹云工程 " 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牵头研制的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按计划,到 " 十四五 " 末,将实现全部 156 颗卫星组网运行,完成业务星座构建。

中国的低轨卫星互联网事业开始进入加速阶段还是从 2020 年开始。

2020 年,国家首次将将卫星互联网纳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范围,大力支持卫星互联网事业发展。同年,"GW" 计划曝光,中国将发射约 1.3 万颗低轨通信卫星。

行业发展的大幕拉开,在国家队之外,民营卫星发射企业也开始站上舞台中央。以银河航天为例,今年 3 月 5 日,我国首次批量研制的六颗低轨宽带通信卫星——银河航天 02 批卫星成功发射,该批卫星与银河航天首发星共同组成了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

对于这一进展,资本市场也做出了反应。最近银河航天就宣布完成最新一轮融资,投后估值高达 110 亿元人民币。

在银河航天发射三个月后,吉利旗下时空道宇自主研发 " 吉利未来出行星座 " 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 " 一箭九星 " 方式成功发射。根据官方介绍,首轨九星结合时空道宇已经建设完成的地基 PPP-RTK 时空信息网络以及北斗三号模组、终端产品,将实现遥感、导航、通信技术的融合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近日同属吉利的旗下的手机公司星纪时代也宣布将推出全球首款直连低轨卫星消费级手机。后续,吉利旗下的两家公司是否合作,值得关注。

整体来看,国内的低轨卫星通信起步虽晚,但追赶的势头明显。 有机构分析认为,在技术持续突破,需求不断涌现及利好政策频出的大背景下,2023 年将成为行业大年。

C 端之外,低轨卫星通信还能做啥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6G 等技术的发展,未来空天地一体化将实现地面通信、空基通信、天基通信三层网络的全维度自然空间融合,除了 C 端消费者市场,B 端物联网场景也会因此注入新力量。

IoT Analytics 的数据就显示,卫星物联网连接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传统卫星连接收入快 14 倍。这也就是说,如果叠加物联网市场将可能会给低轨卫星通信开启更大的市场空间。

仅以我国为例, TrendForce 研报预估,受物联网需求与有限轨道资源驱动,预计 2021-2035 年我国卫星互联网总产值或可达 9337.7 亿美元。

巨大的市场前景,自然吸引了卫星运营商和各类初创公司纷纷押注。比如荷兰物联网公司 Hiber 是首批商业推出卫星物联网连接服务的企业之一,在 2021 年放弃了完成其卫星其余部分的计划,专注于提供垂直物联网解决方案。

低轨卫星头部企业 SpaceX 也已经有所布局。去年 SpaceX 之所以会收购 Swarm,正是为了低成本物联网连接业务。

在被 SpaceX 收购之前,Swarm 也有建立自己的卫星互联网网络的野心。但与星链不同的是,Swarm 的目标不是为 游戏 、媒体流和浏览提供高速通信服务,而是瞄准物联网。比如,分布在农场周围的远程传感器可以传回关于当地降雨和土壤状况的更新信息;部署在海上的传感器可能有助于形成天气预报等。

SpaceX 之所以这样布局,背后也是客户的需求推动。像澳大利亚持牌电信运营商 Connected Farms Pty Ltd 就将使用星链的回传服务启动一个试点项目,为连接机器人、农业物联网、移动电话和家庭办公室的技术提供端到端的连接。

对于卫星通信运营商们来说,积极投入卫星通信行业一方面是希望抢占 6G 市场,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与地面基站网络形成互补的无缝的无处不在的天地空一体化互联网产业布局,并向多场景服务,实现盈利。

来源:钛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