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通资管叶晓明:投融联动探索差异化发展,精耕细作试写“五篇大文章”
近年来,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 金融 机构服务实体 经济 的重要战场。在投融联动业务和资本市场创新业务方面,拥有“券商”和“资管”双牌照优势的券商资管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财通资管表示,身为浙江省属国有券商财通证券的全资子公司,其始终坚持以金融功能性为第一性,引导资金流向“五篇大文章”指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在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航道上全速前进。
作为财通资管“一主两翼”业务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ABS新发规模和排名双双创历史新高,交易所ABS新发规模428.42亿元,行业排名第八,连续三年实现30%以上增长,同期还完成银登、保登中心类ABS产品发行近400亿元。截至今年6月30日,财通资管累计发行206只ABS产品,累计发行规模为1650.9亿元。
为科创债融资打开一扇新窗
在金融“五篇大文章”中, 科技 金融居首位。今年以科创为代表的中国核心资产估值大幅上行,发展新质生产力正在对科技金融提出更高、更迫切要求。但在现实层面,科创企业普遍处于发展期,且通常轻资产或无形资产占比较高,普遍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饱尝融资难、融资贵的艰辛。
“未来,将知识产权、数字资产等资产嫁接在ABS等创新融资手段上,将是非常适合科创企业的一条道路。”财通资管总经理助理叶晓明指出,目前科创企业的无形资产通常用于在权益市场提升主体估值,更多时候只能沉淀在报表里,难以体现价值。但近年来,一些证券公司开始试水知识产权ABS,以一种更加低成本、可持续的方式获取间接融资,而不必仅仅依赖于权益市场。
当前财通资管已构建了涵盖ABS、Pre-ABS、私募REITs、公募REITs等的全周期产品矩阵,提供从资产筛选、融资设计、资金匹配到后续运营的全链条服务。以资产证券化为抓手,财通资管正从三个层面全力支持科创企业融资,书写科技金融、普惠金融,乃至数字金融的答卷。一是直接服务于科创企业创新融资,帮助其盘活存量资产;二是携手 互联网 大厂及银行系的科技金融公司,盘活大数据形成的基础资产,融入科技金融合作生态;三是立足于浙江省大力推动的智慧城市建设,探索数字资产的证券化创新路径。
“这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开始我们可能只是与一些科创型企业或科技金融公司合作,未来会逐步深入到数字金融的链条上,随着合作越来越深入,涉及面越来越广,相信未来不管是产品结构还是行业模式都会涌现出更多创新成果。”叶晓明说道。
一场从零到一的双向奔赴
一单标的金额一个亿的业务,却耗费了比做10亿的项目更多的精力,承担的风险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但在谈起这单项目时,叶晓明却表示创收并不是团队考虑的重点,“国有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是有担当的”。
这说的是2024年12月发行的,由财通证券担任财务顾问、财通资管担任计划管理人的“财通-杭州滨江知识产权第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科技创新)”。该项目虽仅实现直接融资规模1.04亿元,但却涉及了13家杭州高新区(滨江)“专精特新”企业的114个知识产权,也是全国首单包含 游戏 动漫版权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其实全国各地都有类似的尝试,但滨江这个项目最典型的是,底层全是小微科创企业,主体评级在传统融资体系考量中并不占优势。”叶晓明介绍,该项目的知识产权用途覆盖传感器、集成电路、精确进料装备、肿瘤智能全病程管理平台、数字金融和人工智能等专业领域,类型也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外观设计专利等不同领域。
这意味着,券商要以不同的估值方法,对100多个各不相同知识产权进行资产评估,整个过程非常繁琐,产品交易结构设计也比较复杂。更重要的是,知识产权证券化本就是一项创新业务,估值定价工作需要承担相当大的风控压力——假设一家科创企业需要变卖专利,市场会给予一个怎样的价格?
但好在这是一场“多方共同奔赴”的合作。在与财通证券一拍即合后,杭州高新区(滨江)政府火速协调了相关分管部门,从招商引资来的“专精特新”企业中精挑细选了13家,并在后来给予了贴息扶持。财通资管则全力以赴完成产品设计和发行,敏锐把握利率环境;杭州联合银行为项目提供保函支持,就连深交所也大力支持,快速高效审批。最终,该产品实现“优质发行”,企业实际融资利率仅1.43%。
“从零到一的过程很难,可一旦走成功了,就为当地的科创企业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叶晓明感慨道,在该项目的打样效果下,更多科创小微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都展现出了浓厚兴趣;地方政府也备受鼓舞,计划以此打造未来招商引资的品牌;而财通证券也将其视作集团服务浙商浙企、服务科技金融的又一典型案例。
数字资产市场机会正在酝酿
相比于多样化的知识产权,标准化且变现能力强的数字资产更符合叶晓明对未来资产证券化业务的期待。“随着数字资产交易所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以及金融服务深度的拓展,数字资产估值变现融资会更值得期待。”他表示。
据叶晓明介绍,目前已有金融机构在对此进行尝试,行事逻辑也类似知识产权。先将数字资产进行质押,再以一个市场相对合理的逻辑进行估值,但目前尚处于新生阶段。但他强调,国内数字化的水平已经相当高,伴随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应用场景相继铺开,后台大数据支持付费备受关注,未来必然能带动更多数字资产变现。
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上述应用场景尚未打通,数字资产集中于各个数字化平台、企业、及地方政府的手中,其他资本市场也不具备可供借鉴的经验。因此当前数字资产交易所更像是由银行进行信用背书,用类似于质押融资的方式给出公允价值报价,融资模式有待完善。
“怎么样把数字资产利用起来,也是一个从零到一的过程。这可能会很艰难,但我们慢慢看到市场机会出现了。”叶晓明表示。机会确实正在浮现,6月1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透露了全国首批两只数据中心REITs将获批复的消息,并表示将继续支持科技企业利用知识产权、数据资产等新型资产开展资产证券化、REITs等融资,进一步盘活科技创新领域存量资产。
叶晓明告诉记者,随着从AI到AGI的不断摸索和突破,全球的算力需求一直维持着高速的增长。作为AI大模型等数据经济的底层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在推动相关产业的深度转型与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承担了不可或缺的重任,其高景气度带来稳定的现金流,亦是理想的公募REITs底层基础资产。
REITs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今年以来,公募REITs再度爆火,多只新发产品上市首日涨停。公募REITs在盘活涉及国计民生的公共资产、推动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正在积蓄新一轮爆发能量。在公募REITs常态化发行机遇期,财通资管投融联动业务条线将REITs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力求覆盖从浙江省到全国、从国企到大型民营公司等多样实体经济主体,从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参与到扩大有效 投资 的金融活动中。据介绍,目前公司在省内外多个区域均安排了专人对接服务,主要聚焦绿色、普惠、科创等“五篇大文章”相关方向,加快推进各类优质项目的落地。
近两年,除推进江山水利公募REIT申报外,财通资管还成功签约庐山西海公募REIT,并有舟山国际水产城公募REIT等多个项目储备与在途推进。通过深入产业端的持续跟踪与深度研究,财通资管目前已构建了多层次REITs全流程业务链条,包括Pre-REITs前期项目培育、承揽、承做、发行和存续期管理各个阶段。
“当前全球REITs市场规模约有1.8万亿美元,而国内公募REITs目前市值约2200亿元人民币,还在起步阶段。”叶晓明表示,与ABS不同,公募REITs虽然同样是以资产未来的现金流作为质押,却是一种偏权益产品,并且相比其他基金产品更加考验对资产端的管理能力,这或许会成为拥有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机构的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叶晓明指出,除了公募REITs,持有型不动产ABS(私募REITs)也是资产证券化产品框架下推出的创新产品,能够为发行人募集长期权益资金,为其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基于产品结构设计的高灵活度,私募REITs与公募REITs可以差异化适配不同属性资金的需求,为不动产市场引入源源不断的新增资金。
8月8日在上交所挂牌的“泰康资产-财通-远景新能源持有型不动产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碳中和)”就是这样一只产品。它是全国首单清洁能源持有型不动产ABS,由财通证券担任财务顾问,财通资管充分发挥在清洁能源基础设施领域的专业优势和丰富经验,深入开展研究论证及协调推动工作。
如今基础设施建设很难进一步扩张,盘活资产成为各地政府绕不开的必选题。在广谱利率不断下滑的背景下,兼具稳定性和成长性的现金流资产也成为大类资产配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REITs市场的重要性由此越发凸显——全市场都在抓紧创设一个更有生命力的金融产品,为规模巨大的资管产品寻找一个更为可靠的资金投向,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元化资产配置需求。
“这也给REITs的管理人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把‘投行类业务’逐步打造成‘投资类业务’,从传统投行业务的‘功能性定位’向‘资产管理定位’转型,既发挥投行链接资产的能力,也具备投资管理资产的能力,从而真正实现投融联动。”叶晓明表示。
数据来源:Wind,财通资管。本材料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本资料中的观点和判断仅代表财通资管当前的分析,财通资管不保证当中的观点和判断不会发生任何调整或变化。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