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款模块化四足机器人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国内首款模块化工业级四足机器人 Apollo 正式亮相。这款源自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白犀”机器人的迭代产品,不仅延续了前代的速度基因,更以模块化设计为核心突破,实现性能、场景适配与运维效率的全面革新,推动工业级四足机器人从“单一功能设备”向“灵活定制解决方案”跨越。

国内首款模块化四足机器人

吉尼斯纪录基因:为模块化进化奠定技术基石

“白犀”曾以 16.33 秒完成百米冲刺的成绩,打破韩国“猎狗 Hound”机器人 19.87 秒的纪录,创下“四足机器人最快 100 米”吉尼斯世界纪录,为中国四足机器人技术奠定核心竞争力。

国内首款模块化四足机器人

如今,Apollo 接过“进化接力棒”,以“专注行业应用,打造一流品质”为使命,聚焦工业场景“多样化需求与快速迭代”痛点,率先攻克模块化集成难题,成为国内首款实现“硬件模块化、功能可扩展、运维轻量化”的工业级四足机器人。

进化内核:算法与硬件协同,筑牢模块化根基

如果说“白犀”的突破是“速度攻坚”,Apollo 的进化则聚焦“模块化兼容”,通过算法与硬件的双重升级,确保模块化扩展后性能不打折:

算法层面: 研发团队独创基于特征超平面理论分析的强化学习算法,让 Apollo 具备快速、鲁棒的环境适应能力,可在复杂环境中动态优化运动策略;更首次提出“足式机器人熵稳定性、鲁棒性定量分析判据”,大幅降低仿真到真实场景的技术鸿沟,确保搭载不同模块化部件后,机器人仍能保持稳定响应。

硬件层面: 搭载自研一体化关节电机(峰值力矩 > 360NM)与低功耗主控模块,且所有核心硬件均按模块化标准设计,可独立集成、单独更换,无需拆解整机。

核心突破:国内首款模块化设计,开启工业机器人“定制化时代”

Apollo 的模块化设计并非简单“部件拆分”,而是从底层架构重构工业机器人适配逻辑,核心优势体现在三大维度:

国内首款模块化四足机器人

运维轻量化: 电池、电控、电机三大核心组件独立集成,每个模块均设计标准化接口与快速拆卸结构 —— 无需专业工具,单人即可在10秒内完成电池更换,解决传统工业机器人“维修难、停机久”的痛点。

功能可扩展: 搭载 30mm 超平台支撑框架,框架预留标准化传感、执行器接口 —— 可根据行业需求灵活搭载热成像仪、激光雷达、机械臂等设备,无需重构机器人主体结构,实现“一台机器人适配多场景”。

迭代低成本: 技术升级时,仅需更换对应模块化组件(如升级更高算力的主控模块、更长续航的电池模块),无需整机替换,大幅降低企业设备更新成本,推动工业机器人从“一次性采购”向“长期迭代升级”转型。

场景进化:模块化赋能,从实验室走向行业一线全场景

继承“白犀”探索基因,Apollo 凭借模块化设计优势,可根据不同行业场景需求灵活搭载适配设备,成为首个真正“深入行业一线”的工业四足机器人:

在高危厂区巡检场景中,针对厂区路径规划与安全预警需求,通过模块化设计搭载 360° 激光雷达与热成像仪,实现自主路径规划、动态避障及高温预警、仪表识别功能;在应急救援场景中,面对废墟、山地等复杂环境,可快速换装模块化机械臂与破障工具,配合自身卓越攀爬能力高效执行救援任务。

进化性能:工业级可靠性的全面升级

“白犀”以 16.33 秒百米成绩证明四足机器人“速度”的可能,而 Apollo 在此基础上实现性能全面跃升:

负载能力: 站立最大负载达 140kg,持续行走负载 > 40kg,更适配工业场景;

续航与能源 :2.3kWh电池支持> 5.5h空载续航,充电<2h,可快速换电/自主充电;

环境适应: 工作温度覆盖 - 20℃~55℃、防护等级IP67,可在极端温域与复杂环境作业。

权威体验见证:亲操体验获高度认可

8月16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岑浩辉率团访问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在考察期间重点参观了镜识 科技 的核心产品,并在相关负责人的指导下亲手操作体验了 Apollo 机器人。体验结束后他感慨道:“感受很新,体会很深!操作很方便,机器人跟操作者之间配合的很快。”此次亲身体验与高度评价,成为 Apollo 技术实力与用户友好性的生动印证。

从“白犀”到 Apollo,每一次进化都是对技术极限的突破。未来,Apollo 将继续以模块化设计为核心,迭代更多适配不同工业场景的功能模块,推动工业机器人从“标准化产品”向“定制化解决方案”转型,在更多未知领域书写中国机器人技术的进化新篇章。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