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瑞医疗:预计国内市场第三季度将明显改善,如期迎来拐点
8月27日,迈瑞医疗发布2025年中报,上半年营收167.43亿元,其中,国际业务同比增长5.39%;归母净利50.69亿元,扣非后净利49.49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为4.1840元。
随着下半年国内招标回暖、医疗专项债放量、流水线新品密集铺货,行业增长拐点清晰可见。
回望2025上半年,受医保改革与价格竞争的双重挤压,国内体外诊断市场短期承压。虽然去年12月以来医疗设备的月度招标数据持续改善,但由于医院采购合规性要求提高,从公开招标到收入确认的周期被显著拉长,即迈瑞医疗2025上半年确认的国内收入,实际对应的是去年招标下滑的时间段。
而随着行业整顿常态化,医疗设备更新项目逐渐启动,2025上半年我国医疗设备招标活动已进入复苏期,迈瑞医疗的招标采购表现可谓“势如破竹”,公司预计国内市场第三季度将明显改善,如期迎来拐点。
客观数据说话。天风医药数据显示,2025年前五月迈瑞医疗超声累计中标金额已达17.42亿元,同比大增116%。其中5月中标额4.57亿元,同比增长151%,环增84%。
同时,依托国产首款全身应用超高端超声系统Resona A20的持续放量,迈瑞医疗稳固市占率第一,截至2025年6月末高端及超高端型号在国内超声收入占比超六成。
打深一度看,拐点有两个核心支撑因素:国产高端替代仍处爆发前夜,两新政策带来设备更新红利,市场长短增量空间均可期。
据粤开证券研报,目前国内体外诊断领域,生化诊断、血液诊断等细分领域已基本完成国产替代,形成迈瑞医疗、安图生物等国产品牌为主的竞争格局。然而在附加值更高的化学发光、分子诊断等领域,进口品牌依旧占据主要份额。
公开数据显示,肿瘤检测项目进口占比六七成,激素类进口占比九成以上,个中国产替代空间巨大。以安徽省2024年体外诊断试剂集采为例,迈瑞在肿瘤标志物和甲状腺功能检测市场份额从集采前的9%、8%提升到13%、12%。
另一看点在于流水线业务,作为体外诊断“明珠”,因有极高的研发壁垒,外资品牌长期占据国内主要份额。据动脉网消息,目前流水线市场保有量3000条,更新换代周期约6年,存量市场每年能释放500~600条的市场空间。
2024上半年,迈瑞医疗体外诊断流水线装机持续提速,其中MT8000全实验室智能化流水线上市一周年全国装机就突破100条。2025上半年,该流水线国际市场售出13套,国内市场新增订单185套、新增装机近100套。
行业分析师孙业文表示,随着医疗需求加速升级,体外诊断流水线已成连接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的关键纽带、关键增量。谁率先把流水线装进更多核心科室,并以本土化服务、优质软件体验、持续迭代把装机变成扎根,谁就能锁定未来市场份额。很显然,迈瑞医疗已卡住了先发优势。
政策红利方面,2025年以来,发改委认真落实“两新”政策,推动重点领域实施设备更新。截至8月,支持设备更新的188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 投资 补助资金已下达完毕,覆盖包含医疗在内等领域约8400个项目,撬动了万亿级投资。
迈瑞医疗认为,当前环境对公司而言是重大机遇,在市场集中度和进口替代率加速提升的趋势下,考虑到体外诊断核心业务如化学发光、生化、凝血在国内的平均占有率仅10%,这为未来加速提升市占率创造了历史性契机。
短期业绩承压,难掩结构性机会。IVD之外,微创外科、心血管等成长性强容量巨大的高值耗材业务已是迈瑞医疗新的战场。以微创外科为例,呈现内生驱动与国产替代交织的发展特征。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2025年中国微创外科手术量达到约2095万台,并在2030年增至约3423万台。目前强生等外资巨头主导,国产替代与市场渗透均拥有巨大空间。
2025年6月,迈瑞医疗在投资互动平台表示,2024年公司已成功中选多个超声刀和腔镜吻合器集采,包括福建联盟腔镜吻合器集采、京津冀“3+N”联盟腔镜吻合器和超声刀集采。
业内人士预测,2025年将成为迈瑞超声刀、腔镜、吻合器等高值耗材国内放量的元年。市场容量与成长空间远大于传统设备类业务,继而为迈瑞医疗国内生命信息与支持业务的长期增长注入强新动能。
整体而言,市场波动本是常态,每一次调整换挡也是一次蓄力磨炼。2025上半年国内市场的阶段承压,有磨刀石、试金石效应,有助迈瑞夯实业务基础、提升经营韧性,为下一波起跳蓄势。
迈瑞预计,2025第三季度整体营收将实现同比正增,并保持逐季环比改善态势。其中,国际市场增速进一步提升,体外诊断产品线增长尤其强劲;国内市场也如期迎来修复拐点,整体增长韧性愈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