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都用他家数据报CPI 京东到家零售赋能这么牛?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最近记者看财经新闻的时候竟然看到央视使用了京东到家的价格数据来播报CPI新闻,“京东到家的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四月,各地的鸡蛋价格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北京地区一公斤普通鸡蛋的平均单价从三月6.6元降到四月的5.9元,降幅大约10.6%,上海地区的鸡蛋降幅比较明显,平均单价比上月下降13.9%.....”

除了鸡蛋价格,新闻还播报了猪肉价格的变化,这些涉及到寻常百姓每日生活的食品价格走势,一直是与国民生活水平息息相关的热点话题。京东到家何以被央视《整点财经》青睐?这背后又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央视都用他家数据报CPI 京东到家零售赋能这么牛?

一、央视为何选择京东到家的大数据?将带来怎样的意义?

得益于赋能4万多家零售门店,掌握的动态全量的大数据,比传统抽样统计的样本数量和频度都更好,更能真实的反应CPI的数据变化。发布物价数据要求巨大的计算量和海量稳定的数据作为支撑,此次央视在发布CPI数据时引用的京东到家大数据其实来源于两部分:

一方面是线上数据,京东到家作为业内领先的生鲜商超入口,目前已覆盖全国20座城市40000多家合作门店,拥有超过3000万注册用户,庞大的商户和用户规模和为平台带来了海量数据。

另一方面的数据来自线下,京东到家与沃尔玛、欧尚、永辉等国内外大型商超连锁进行深度合作,打通了零售商们的后台数据库,能掌握海量生鲜产品的实时价格。

央视都用他家数据报CPI 京东到家零售赋能这么牛?

统计数据一般采用抽样采集方法,且更关注批发价格,与老百姓的切身感受,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而京东到家掌握的是线上线下的动态全数据,数据维度和准确度也更好,且数据处理的能力也是小规模平台难以企及的。因此统计出的结果更具有参考价值,更能反映当下商品消费价格的变化以及国民在生鲜消费方面的动向,帮助决策层清晰地知道真实的CPI波动情况,从而更好的对市场价格进行快速的调节。

第二,央视报道所带来的信任背书,对“零售赋能”战略极有帮助,有利于京东到家塑造良好品牌形象,与线下零售企业加强信任,推进合作。在消费者心中,登陆央视的品牌都值得相信,央视作为一个官方 媒体 ,播报京东到家的价格数据作为CPI的辅助信息是对其数据价值巨大的认可,毫无疑问会增强京东到家的品牌美誉度和公信力,帮助其树立靠谱的形象。

据凯度零售最新数据,2016年底中国前十大零售商仍有过半未“名花有主”,得到官媒认可的京东到家,相当于贴上了一张信誉通行证,尤其是对国企背景的零售企业有很大的心理影响,从而有助其“零售赋能”战略有效落地。

央视都用他家数据报CPI 京东到家零售赋能这么牛?

凯度2016年度的零售商市场份额

二、京东到家“零售赋能”成效显著

能让各区域的商超龙头老大提供高价值的数据支持,可见京东到家的“零售赋能”三板斧确实为其创造了价值,咱们从流量、效率、用户运营三方面来具体看效果。

第一板斧是流量赋能。京东到家拥有3000多万用户,还有京东商城近2.4亿的流量入口,用户在京东商城App搜索生鲜蔬果等商品,搜索结果中将展示京东到家的商品。

流量赋能后最直观可见的效果,是沃尔玛门店的日均活跃用户(DAU)做到了入驻前的三倍,这是线下零售经营难以迅速做到的。与此同时,据达达-京东到家CEO蒯佳祺分享,目前线上订单平均客单价(ARPU)已经提高到30-40元,有的门店能达到60-80元,几乎与传统大超市和大卖场持平,远超传统便利店。DAU和ARPU的提高导致了线上订单额(GMV)的激增,据京东到家6月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永旺入驻京东到家门店的订单量同比增长了602%,GMV同比增长了1028%。

流量赋能线下商超能有如此惊人效果并不奇怪。在过去,线下商超的流量,主要来自于路过人流和周边的社区,流量赋能后能扩展服务半径至3公里,获得的流量优质而精准,大部分是“30岁左右、高收入、注重生活品质、工作繁忙无暇逛超市”的都市白领,京东到家满足了他们“想逛超市却没有时间”的烦恼。

第二板斧是效率赋能。核心是通过打造一套完整的订单履约解决方案和技术工具,解决商家无法高效处理O2O订单的痛点,优化全链路的运营效率,实现1小时达,包括:备货、拣货、配送等多个环节的效率。

在技术工具上,目前新开发的拣货系统已经在沃尔玛发挥了奇效。拣货系统通过对订单纪录的统计和分析,了解顾客订购频次较高的商品,并按商品类别设计拣货路线,同时门店设有专职的工作人员与专辟的拣货区或店内仓,工作人员通过拣货App获取拣货路线等内容。

这个工具不仅提升了拣货效率和速度,准确性也得以保证,改变了原来员工“满场飞”的拣货方式。原先每批次订单拣货均用时30多分钟,现已经缩短至3分多钟,并且还在不断缩短。

央视都用他家数据报CPI 京东到家零售赋能这么牛?

效率赋能还见效于配送环节上,据永旺的数据显示,目前京东到家每单物流配送平均用时已经控制在35分钟以内。原来的配送成本高,且时间不稳定,京东到家以“移动共享”的物流模式,结合达达300多万众包配送员,低成本、高效率地解决了配送问题。

第三板斧是用户运营赋能。传统零售来所掌握的数据大部分只是顾客在店内的购买行为,离开门店后,零售很难再唤醒用户。现在用户只要在京东到家下单或关注某个商超,就等同于让“门店”24小时在线了。

与上海良友的合作就凸显了用户运营赋能的强大威力。借助京东到家的线上平台,用户只要在良友门店有过消费,就能成为店铺粉丝。良友不仅可以直接获取到该用户的消费习惯数据,还能直接针对其消费喜好,个性化地推送优惠活动,实现精准 营销 。

据说,良友旗下食品公司自研的小麦胚芽产品,通过京东到家的线上推广,活动上线3天,售出1000多罐,成为超市便利自创品牌推广的“神话”;在不久前的清明节,良友在京东到家集中推广的网红青团产品,也售出了5200多份,线上门店成为和线下并重的重要渠道。

这不仅对于良友是颠覆性的,对于京东到家的四万家合作门店都是颠覆性的。未来,商家只要用心经营好服务,产生口碑效应,粉丝沉淀就会具有复利价值,随着时间递延,所积累的忠实用户就越多,收益也越高。

三、未来展望

随着零售赋能效果显现,京东到家的网络效应日渐增强,竞争壁垒会持续提升。

当沃尔玛、良友等商超的业绩提升后,更多零售商会主动涌入到网络中来,一方面是原本持怀疑态度的零售商,打消了顾虑;另一方面,没有参与网络中的零售商,服务用户的竞争力下降,生意会受到挤压,他们未来加入网络的动力会更强。

随着零售商持续涌入,消费者选择更多,也会自然形成优胜劣汰,从而整体的用户体验会提升,再通过口碑相传,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进来体验消费,从而也驱动新的零售商加入,形成一个正向健康的发展循环,壁垒越来越高。

央视都用他家数据报CPI 京东到家零售赋能这么牛?

京东到家最有价值的资产是掌握零售的消费大数据,将成为变革零售业的关键驱动力。

众所周知,未来是人工智能(AI)的时代,而大数据是AI发展的基础,掌握高价值零售大数据,就意味着掌握了变革未来零售的入场券,它将重构供应链、销售通路、品牌商的产品设计、生产与品牌营销,以及线上线下零售业态的重构。

“举个栗子”,品牌商基于大数据,掌握消费者的偏好,量身定制产品,并动态的规划库存,避免了库存积压造成的经营风险,让整个经营过程更科学更精细化,用数据驱动 商业 ,让每个环节的决策都有大数据作支撑,而非仅仅依赖于领导者的市场嗅觉和敏锐度,拍脑袋决策。

另外,随着京东到家的网络效应不断增强,其合作的零售门店与吸引的消费者也会越来越多,它的数据是不断的动态增加的。生鲜商超O2O成为消费者的新风尚,越来越多的传统零售业态走上了 互联网 化的道路,这也意味着未来CPI大数据也有可能来自于生鲜商超O2O行业,甚至直接来自于京东到家这样有数据能力和数据基础的大平台。可以预见,这样的互联网大数据将帮助市场动态调节价格机制,帮助决策层更有效的平衡供求关系,从而让CPI的波动更合理。

随意打赏

京东到家入驻央视曝光京东京东到家模式央视 京东央视影音央视直播京东零售京东到家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