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互联网巨头都想让你贷款?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人民日报批过之后, 互联网 巨头们仍然看不到星辰与大海,想得还是怎么让更多的人来办贷款

"1.5 元的消费都给我办个贷款?" 近日北京青年报援引用户的质疑而向美团月付发出了灵魂拷问。

实际上,伴随着巨头们在第三方支付领域的深度布局,买菜、点外卖、骑共享单车等各类生活消费,都正被贴上 " 贷款 " 的标签。

自支付宝推出花呗付款产品后,京东白条、 微信 微粒贷、拼多多 " 先用后付 "、百度有钱花等产品争相上线,相关的贷款消费 营销 套路也层出不穷。

在各种 " 本单立减最高 88 元 "、" 无门槛红包 " 等宣传引诱下,部分用户在付款操作时极易 " 被开通 " 贷款消费功能。

这些营销手段背后,折射的也是逐渐 " 跑偏 " 的第三方支付行业。

巨头"围猎"支付牌照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十年间,多个互联网巨头均积极布局支付牌照,开通支付及 金融 业务, 如今备受舆论质疑的贷款消费乱象,便是生长于这样的行业土壤之上。

2011 年支付宝、财付通(微信支付)、国付宝拿下支付牌照;2012 年网易、苏宁、京东获批;2013 年百度、新浪加入支付市场。

2015 年,中国平安获支付牌照;2016 年小米、美团获批;2017 年滴滴申请成功;2019 年,小米拿下支付牌照;2020 年快手、携程、拼多多接连获批;进入 2021 年,B 站、360 等也被传正积极布局、开通支付业务。

中信证券相关研究人士对 ZAKER 新闻表示,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盈利模式 一方面是向商家或用户收取支付服务费,另一方面则是依托多元化的消费场景,向用户提供衍生金融服务并获取收入。

例如美国市场为代表的 PayPal2017 年营业收入中 87% 来自支付手续费,13% 来自增值服务及贷款利息;对于国内市场而言,支付宝由于支付收取费率较低,花呗借呗等小额信贷业务、代理第三方理财产品业务,自身涉足的余额宝等增值服务收入为主要来源。

此前蚂蚁招股书显示,微贷业务营收占总体近 4 成,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的 12 个月期间,约 5 亿用户使用过花呗、借呗等消费信贷服务,平台促成的消费信贷余额高达 1.7 万亿元。

亮眼的信贷数据,也引发了外界质疑。 例如央行前行长周小川曾发文称, 互联网金融 尤其是消费信贷出现了过分诱导年轻人提前消费、借贷消费的不良现象。

2020 年 11 月,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郭武平撰文表示,金融 科技 公司更加依赖购物、交易、物流等行为数据,往往形成过度授信,与场景诱导共同刺激超前消费,使得一些低收入人群和年轻人深陷债务陷阱, 诸如此类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乱象值得高度关注。

" 互联网公司之所以热衷在消费贷布局,其原因不在信贷,而在资本市场。"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曾表示,金融科技概念的估值是建立在流量故事上的,有流量才会有未来增量的想象空间。

所以巨头们为了获得更多的流量,必须找到更多的贷款用户。 当用户增量不足以支撑流量故事时,就引诱客户不断地加入、增加贷款。毕竟只有确保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长,巨头们在资本市场才有更好的故事,和更高的估值。

另一方面,广州日报也曾发布评论称,互联网巨头们正试图加速 " 进化 " 为互联网金融大鳄。他们坐拥消费和支付带来的海量用户,凭借算法优势掌握消费习惯,找准契机平滑地嵌入信贷服务,配以模糊条款引导用户授权, 以期再通过放贷薅一轮消费者羊毛。

降低成本与规避风险  

回归巨头企业本身,布局第三方支付也是 减少支付渠道的成本和规避相关风险 等方面的考量。

如若平台缺失第三方支付平台渠道,用户的线上消费交易将直接通过网银,那么互联网企业每年需要支付银行一定的通道费、业务引流推广费,这对于业务体量快速扩张的互联网巨头而言,无疑是一笔难以忽视的支出项。

为什么互联网巨头都想让你贷款?

蚂蚁董事长井贤栋

建立专属的第三方支付体系后,美团、滴滴等互联网企业便能通过自己的支付渠道进行用户识别营销,拓展金融业务等延伸服务来将流量变现,同时还可抵消支付给银行等通道费等成本。

以微信支付 0.38% 的费率,以及美团 2020Q3 财报中 15220 亿元外卖业务交易额数据来算,Q3 季度便需要支付给微信近 60 亿元的支付通道费用。

虽然不排除双方或有更为优惠的签约协议来降低第三方支付的通道费成本,但随着平台交易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似乎仍没有自建支付渠道来得划算。

互联网巨头在支付牌照上的布局,很大程度也是出于规避 " 二清 " 风险的考量。

央行对 " 二清 " 的定义是:无证机构以平台对接或者大商户接入支付机构或 商业 银行,留存商户结算资金,并自行开展商户资金清分结算。

具体到线上平台型机构的网络支付," 二清 " 的表现形式就是 " 大商户结算 " 模式,即用户支付资金先划转至网络平台账户,再由网络平台结算给其平台入驻商户。这在结算过程中形成了事实上的 " 二清 "。

公开信息显示,此前美团、拼多多、快手等互联网平台都曾因涉及 " 二清 " 模式收到央行整改通知。

第三方支付市场或将变天  

从目前行业格局来看,背靠腾讯、阿里的微信支付与支付宝,持续在第三方支付领域占据 " 统治 " 地位。

艾瑞咨询发布的 2020 年第三方支付一季度数据显示,支付宝、微信财付通分别占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市场份额的 55.4% 与 38.8%, 两家合计份额高达 94.2%。

为什么互联网巨头都想让你贷款?

与此同时,微信、支付宝也在不断扩张服务范围,强化支付竞争壁垒,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

如 2020 年支付宝首页增加了大数据推送的生活服务小版块,同时增加了第三方商家服务,如外卖到家、果蔬商超等。支付宝所属公司蚂蚁科技招股书显示,截至 2020 年 6 月支付宝月活跃用户数达 7.11 亿,支付交易合计 118 万亿元。

而微信也在 2020 年推出 " 小商店 " 等小程序电商、购物功能组件。腾讯 2020 年 Q3 财报显示,微信月活跃账户数 12.13 亿,同比增长 5.4%。

不过支付宝、微信支付高筑的壁垒也没能挡住其他互联网巨头的步伐 ,第三方支付市场正持续涌入新面孔。仅过去的 2020 年,就有快手、携程、拼多多、B 站、360 等巨头企业布局支付业务。

不过阿里、腾讯两巨头的挤压下,留给其他互联网巨头的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仅剩 5% 左右。

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各自平台的优势业务来 " 圈 " 住更多的用户,也与新晋平台的竞争存亡息息相关。

而通过各种手段诱导用户在使用消费业务时开通贷款功能,无疑是其中一个 " 走偏 " 了的下策。

ZAKER 新闻出品

文 / 实习生 刘晓涵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