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Nreal 徐驰:一个成功出海的非典型 AR 企业,要回归本土了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过去十余年,AR 主要属于企业级应用领域。谷歌、Magic Leap 等企业都曾尝试将这项技术带到消费者面前,但都无一例外遭遇了失败。

一方面,普遍在 1000 美元以上的高昂定价天然阻挡了普通消费者的进入;另一方面,即便被 AR 许诺的颠覆式体验吸引,好奇之下花费重金购入设备,最终收获的,大概率也只是一个用来积灰的电子摆件——内容生态不够完善,底层技术、硬件设备相对稚嫩导致的体验不佳,都是消费者放弃的理由。

2016 年最初的高潮期过后,AR 产业一度陷入沉寂,整体出货量下降,融资市场也更冷静。最近两年,随着技术的大步前进,图像渲染能力不足、终端移动性差和互动体验弱等问题逐步得到解决,AR 产业才重新恢复热闹。微软、 苹果 、Meta、百度、阿里等巨头纷纷 投资 、收购 AR 相关技术企业。

AR 进入工厂,帮助工人进行多维度的信息可视化和交互,提供可实施控制机器的数字界面;进入信息行业,从业者购入 AR 头显用于测试和开发,以及指导和远程协作;进入旅行业,为游客提供更生动的再现式观光体验……

不过,相对成熟的应用依然都属于企业级,消费级市场维持着一贯的寂寞。市场的寂寞,正意味着 创业 公司的机会。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 最新报告《消费级 AR 终端市场终于到来了吗?从 2020 年到 2021 年,市场营收规模增长了两倍》,众多终端都试图突围消费级 AR 市场。这些设备大多针对特定利基市场:健康健身,无人机 " 专业消费者 ",摩托车骑手。没有一家公司的出货量占比超过个位数,只有一个例外——推动消费级 AR 市场的新来者 Nreal。它在价格(599 美元)和功能上都找到了最佳平衡点,从而成功撬动消费级市场。

对话 Nreal 徐驰:一个成功出海的非典型 AR 企业,要回归本土了 图源:Strategy Analytics

根据 Strategy Analytics 报告,成立于 2017 年的 Nreal,到 2020 年就占据了 30% 的消费级 AR 头显设备市场出货量份额和 51% 的收益份额。随着联想在消费级市场的退出,Nreal 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2021 年,Nreal 在消费级 AR 终端出货量份额达到 75%,到 2022 年上半年,其市场份额更是上升到 81%。目前,Nreal 业务遍及全球,在三大洲 7 个国家跟近 10 运营商有合作。

如今,在海外深受认可的 Nreal,带着成熟的产品,回到了自己的大本营,希望能通过中国市场的考验。8 月 23 日,Nreal 将进行中国首场 AR 眼镜发布会。

前不久,品玩受邀来到 Nreal 的北京总部,与现场其他业内 媒体 一起,和 Nreal 创始人兼 CEO 徐驰畅谈了两小时,在未来 互联网 形态、产品、技术、行业等方面进行了深度交流。

空间互联网,定义未来十五年

过去十年,如果有一个关键词能代表大变革,那一定是移动互联网,它彻底改变了人们获取互联网信息的形态。那么,如果为未来的十五年选一个关键词,它会是什么?

" 我们觉得是升维。" 徐驰说。

他认为,从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体积确实变得极其庞大,但是它依然被压缩在二维的屏幕里。升维,为信息交互量的进一步提升指明了路径。互联网空间化,也意味着体验的空间化。

" 这样一来,就会有一个新的数字化的终端,我们认为它就是 AR。"

徐驰说,为了更便捷地获取互联网信息,终端的演化趋势一定是越来越靠近人的。除了眼镜,还有什么比 手机 离人更近?" 这也是我们觉得在大脑植入芯片之前,人类需要的最后一块屏。"

这并不是一个很新的概念,其中涉及的交互技术,AI 技术,也都已经成熟,目前所缺的是一个合适的载体。

" 微软、Google Glass 之前都有一款这样的设备,Magic Leap 也在这个赛道做过一系列的尝试。" 当然,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

徐驰将他们失败的核心原因归结为 VR 设备做得不够轻便,于是在 Nreal 创立之初,便将打造一个极致轻巧的 AR 设备作为目标。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 AR" 人人触手可及 "。

作为 Magic Leap 最早一批的中国工程师,徐驰相信自己在那时就已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巨大潜力。" 我意识到,我在参与未来十五年的轰轰烈烈的终端变革。"

他 2016 年 8 月回国,花了半年多的时间组织团队,2017 年初在北京成立 Nreal。从第一代产品开始,就选了一条相当另类的路。在别的品牌一股脑往 AR 上叠加功能,设备越来越重时,Nreal 却做起了减法,从功能到重量。

2019 年,Nreal 首先在海外市场推出了全球首款眼镜形态的全功能 AR 眼镜,并凭借这款产品在海外打开了知名度,得到了海外用户、行业,以及媒体的广泛认可。

落地与行业探索

" 未来 15 年,空间互联网会有一整套的 3D 化内容出来,会有一个独立的终端。"

当然,那是一个理想化的阶段,而 商业 化的第一步永远是利用好当前的移动互联网资源," 而不是一步到位的空间互联网。"

徐驰认为目前的中国,AR 的底层技术开始成熟了,但是供应链还不够完整,专业的人才依然稀缺。拐点时刻已至,急需一系列技术革命,芯片、光学、视觉、边缘计算甚至云端……

这样的特殊时刻,所需要的正是敢于创新的引领者。Nreal 正是这样的一种存在。

" 我们第一个打通了和手机生态的连接。我们是和高通首创了一根线,把手机的生态和眼镜连接了起来。" 这样一来,眼镜就可以利用 " 手机的计算、电池 "。通过这条线,还可以把手机上的内容一点点地 " 往用户眼前移 ",最终完成体验的增强。

在交互端,则延续人们熟悉的手机触屏交互模式。" 我们希望一开始有一系列大屏、多屏的体验。然后随着 3D 素材内容的增多,慢慢引入复杂的 3D 交互,最后实现虚实融合。" 在终极形态中,人们每天都戴眼镜,一睁眼看到的,就是清晰的虚实融合的空间互联网。

对话 Nreal 徐驰:一个成功出海的非典型 AR 企业,要回归本土了 Nreal 的两款产品,左:Nreal light 右:Nreal air,图源:Nreal

" 我们在全球第一个做成了眼镜形态的全功能 AR 眼镜。在这一点上,Google 眼镜虽然是眼镜形态,但只是一个很简单的题词器,而我们提供给大家的是沉浸式 AR 体验。"

" 我们是第一个把 AR 眼镜做到消费级的。在我们之前,所有的 AR 设备动辄两三千美金,我们第一个做到了 500 美金以下。"

" 我们是第一个,也是目前仅有的能真正达到大规模量产的眼镜公司。"

" 我们可能第一次加快了大家认为的消费级市场化的速度…… "

种种的首次,让 Nreal 在成立的六年间持续冲击着曾被视为不可能的 AR 市场的边界。它先依靠过硬的技术和产品先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又完善了规模化量产的能力。

徐驰认为,团队是帮助 Nreal 达成这一切的根本。这个团队吸收了不同的区域的优势,既有来自国外的对行业有丰富沉淀的从业者,又有吸纳了国内最擅长的整机制造、快速迭代、成本稳控以及创新性的力量。

" 核心团队涵盖了两块技术,一块是 3D 感知,一块是光学,确保我们在这些地方上达到了绝对世界级的水准,其他的地方又能进行快速的实现、试错。"

在 3D 感知和光学这两个核心模块的水准,徐驰颇为自豪。Nreal 找了权威的第三方机构做了实拍,评测结果显示,Nreal 的产品在显示效果成像质量上远胜今天市面上的 VR 设备,甚至比两三万的激光投影略好。

AR 创业,回归国内市场

对于 AR 产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徐驰做了几个预测。

第一,到 2030 年全球会有 10 亿个眼镜戴在大家头上。

十年间 10 亿激进吗?一个简单对比是,从 iPhone1 出现到 2016 年,全球一共卖了 85 亿部智能手机。在这个预测上,徐驰的判断和苹果重合了。" 苹果认为十年之内确实有这样一个体量。这也让我们认为,伴随着这样的体量,这个赛道的供应链,包括上游生态,都会有全新的变化。"

第二,在终端侧,大厂在不同的细分赛道可能重新洗牌。

AR 终端侧在持续细分内容场景,在消费、娱乐、观影、 游戏 各个方面,体验的升维都会给它们带去新的变化。场景变化之后,新的商业逻辑也会出现,这就给新公司带来了机会。

第三,中国会以一个前所未有的引领姿态参与到这个行业的体验、定义甚至是商业模式的生成中来。

当行业处于早期时,一定会有大量创业型公司涌入,真正撑起行业的中坚力量就在其中。这是我们早已熟悉的行业故事,"15 年前,那个时代智能手机的平台更迭不是当时的巨头诺基亚决定的,而是一个比诺基亚小很多的苹果。"

此时的 AR 行业,无论是在软件体验端,还是在终端,需要的都是敢于做决断、下定义的企业,而不是让别的企业下定义,然后在后面以最快的速度去 copy," 我们需要做的可能是最快的第一名,最好的第一名。"

然而当前,很多国家已经不具备 AR 快速成长的土壤。徐驰谈到了自己的一次亲身经历。2019 年 Nreal 在美国首次亮相时,他在旧金山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光学的盛会上,做了一个分享,其中谈到中国公司是小步快跑,Nreal 曾经在两年的时间里迭代了 7 次,才有了第一代的产品。

" 这件事让苹果的一个资深顾问非常感慨。他说这件事在美国不可能发生。一方面因为虽然他们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硬件开发生产制造的流程,但是这套流程的节奏是非常慢的,一方面是因为供应链并不在那一侧,过于成熟产生了空心化问题,太多的东西包到了海外。"

于是,每进行一次完整的迭代,需要完成一些过分冗长的流程。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抹杀了创新。此外,人才、人力成本也都太高。这些,对于需要快速迭代、试错的行业,都至关重要。

中国恰好是它们的反例,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依然在追求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人,最少的资源去办成事。另外,在十年的发展中,中国也在设计、 营销 、智能制造、供应链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很多海外大公司相比也并不输。

" 中国欠缺的是对 AR 这个行业有认知,对技术边界、产品有了解的人才 "。而对团队构成丰富的 Nreal 而言,这恰好不构成问题," 我们觉得今天的中国是创新、创业的沃土 "。

徐驰表示,他们早有回来做国内市场的打算,但是最终还是希望把产品体验打磨到成熟再回来发布,这样就可以直接给国内用户端到端的完整体验。

另外,相比欧美日韩,中国 AR 市场的成熟度相对较低。他们需要通过与巨头联手打造的产品,直观地让用户感受到 AR 带来的体验革新,才能让他们更好得接受。

根据公开信息,Nreal 今年 3 月刚刚完成了由阿里巴巴领投的 C+ 轮融资,至今 Nreal 累计融资金额已达 2.4 亿美元。

来源:PingWest品玩

本文被转载1次

首发媒体 砍柴网 | 转发媒体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