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跌破 300 亿美金,关于小米公司未来的三种预测

砍柴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01

截至最近一个交易日,小米集团市值为 2236 亿港元,折合 284 亿美元。

而在 8 年前的 2014 年,当时尚未上市的小米估值便曾高达 450 亿美元。在上市后的巅峰时期,市值更是一度接近 1000 亿美元,雷军也因此在多个场合自豪地宣称,小米是迄今为止全球唯一出现业绩大幅下滑后,还能从低谷爬出,重回巅峰的 手机 企业。但在重回巅峰后,小米最近又再次陷入新的危机,当前市值已经接近上市后的历史最低点。

当然,小米集团市值持续下跌背后,一定程度是受当前资本市场整体不景气的影响,但同时也与自身的业绩下滑有着重要关联。

最新一个季度的财报显示,小米集团 2022 年上半年收入 1435 亿元,同比下降 12.8%,经调整利润 49.4 亿元,同比减少 60%。第二季度收入为 702 亿元,同比下降 20%,经调整利润 20.8 亿元,同比下降 67%。

业绩下滑,股价暴跌,重回巅峰又遇危机的小米集团将何去何从?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对小米公司的真实情况进行评价,《砺石 商业 评论》对小米公司当前的财务状况进行了详细解构。

02

要想了解小米公司的业务全局,笔者认为可以从四条业务主线进行分析,分别是智能手机、IoT 与生活消费、 互联网 服务与新能源 汽车 业务。

市值跌破 300 亿美金,关于小米公司未来的三种预测 首先,我们来看智能手机这个小米最重要的基本盘业务。

财报显示,2022 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全球出货量由 5290 万台下降至 3910 万台,同比减少 26.2%;营收由 2021 年同期的 591 亿元减少至 423 亿元,同比下降 28.5%。

小米智能手机业务的大幅下滑,首先是源于全球 经济 持续低迷,市场消费需求骤降带来的智能手机市场整体下降。Canalys 数据显示,2022 年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大盘出货量同比下滑 8.9%,环比下滑 7.7%;中国大陆地区出货量同比和环比分别下滑了 10.1% 和 10.9%。所以,智能手机这个基本盘业务的全产业停滞甚至衰退是小米当前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

另外,当前智能手机产业已经形成了三星、 苹果 在全球市场遥遥领先,小米、荣耀、oppo 与 vivo 在国内市场胶着竞争的局面。小米在二季度的同比跌幅要大于整体市场的同比跌幅,这意味着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相较几个核心竞争对手已经处于劣势位置。

在售价方面,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为 1081.7 元,较上年同期的 1116.7 元有所下降。这个售价在几个核心智能手机企业中也不占优,这意味着小米集团的高端化战略并未取得实质性成功。

如果说智能手机是小米集团的基本盘业务,那么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便是其基本盘中的基本盘。当前小米手机在国内市场面临着严峻挑战。

二季度,小米境外市场收入 340 亿元,营收占比为 48.4%,虽然整体营收低于国内市场,但仅就智能手机品类来看,其海外市场表现要优于国内市场。Canalys 数据显示,二季度小米在全球 55 个国家和地区智能手机出货量排名前三,而在中国市场,小米的市场份额排在苹果、OPPO、vivo 与荣耀之后,仅列第五位。

另外,小米在线下渠道的劣势还未彻底扭转。截至 6 月 30 日,小米虽然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线下零售店数量已超过 10600 家,但线下渠道的市占率只有 8%,相较线上 28.7% 的市占率有着不小的差距。

其次,我们看小米的 IoT 与生活消费业务。

小米 IoT 业务主要指智能手机之外的电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空调、冰箱、洗衣机、手表、耳机等所有的硬件产品。

财报显示,2022 年第二季度,虽然受市场需求减弱影响,但小米来自 IoT 与生活消费产品的收入保持稳定,同比减少只有 4.5%,为 198 亿元,接近智能手机 423 亿元收入的 47%。与 oppo、vivo 和荣耀等几个智能手机行业的核心竞争对手相比,小米在 IoT 与生活消费硬件领域有着绝对优势,是唯一在智能手机主业之外构建起一个较大规模新业务的 智能硬件 企业。

在 IoT 与生活消费品的各个细分品类中,受全球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小米滑板车、扫地机器人等非生活必需产品需求同比下滑严重,但在智能大 家电 品类表现抢眼。

数据显示,小米的智能电视业务依然保持强势,二季度全球出货量同比逆势增长,达到 260 万台。空调、冰箱和洗衣机等白电产品在 2022 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了 25%。例如,小米二季度空调产品出货量超过 120 万台,同比增长超 35%;截至 2022 年 7 月,小米空调产品出货量已超过 2021 年全年的 200 万台。

大家电是市场规模较为庞大的品类,其有望在小米 IoT 业务中继续攀升新高,甚至在未来有可能超越智能手机业务,成为最大的收入来源。

再有就是小米的笔记本与平板电脑业务。在平板电脑方面,上半年小米平板产品累计出货量超过 150 万台,由于平板电脑市场的整体下滑,其很难再成为小米的增长点,而笔记本电脑市场潜力巨大,小米还存在着不错的成长空间,不过这需要小米在笔记本电脑的产品力方面有较大的提升。

再次,我们看小米的互联网服务业务。

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主要构成为广告业务与 游戏 业务等。财报显示,2022 年第二季度,小米互联网服务营收为 70 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小米广告业务收入 45 亿元,同比增长 0.6%;小米游戏业务收入 10 亿元,同比增长 4.7%。

从整体来看,小米 70 亿元的互联网广告收入占公司 702 亿元整体营收近 10% 的比重。对比苹果最新一个季度营收 829.59 亿美元,互联网服务收入为 196 亿美元,收入占比近 24%,小米的互联网服务变现率并不高。 而小米的这些互联网服务,也已经成为 OPPO、vivo 与荣耀等其他各家安卓智能手机厂商的通用模式,不再具有差异化。

另外,小米的互联网服务收入主要源于小米手机与小米电视这两个核心品类,其很难实现独立发展,将与小米智能硬件业务共进退。一旦小米的手机、电视业务后继乏力,互联网服务收入也就失去存在的根基。

最后,我们看小米的新能源汽车业务。

上述各项业务,不管状况好坏,小米都已经取得了或大或小的成就,但新能源汽车产业尚是一个未经过市场验证的全新业务。

从机会维度来看,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处在未来趋势并且市场规模巨大的产业领域,这有利于小米作为一个新进入者的切入。但从竞争来看,新能源汽车产业是相比小米其他产品品类竞争强度更高的一个产业领域。

例如,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有比亚迪与特斯拉这两个绝对领先的行业领导者,有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哪吒与 AITO 等一众造车新势力厂商,有宝马、奔驰、大众、丰田、本田、通用、福特、现代与起亚等实力强大、加速新能源转型的跨国车企巨头,有长城、吉利与奇瑞三家在最艰难处境下成长起来的民族汽车品牌巨头,有埃安、极狐、飞凡、智己、岚图、深蓝与阿维塔等国有汽车巨头巨资打造的新能源汽车独立品牌,有百度携自动驾驶优势新进入者,还有在场外擅长后发优势、谋定而后动的 OPPO、vivo 等潜在进入者。

虽然小米集团在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拥有一定的生态协同优势,但这种优势并不能够帮助小米轻松地在汽车产业脱颖而出。除非小米能够拿出远超当前核心竞争对手水准的产品,但我们又必须相信产业规律,一个新进入者是没有任何理由超越拥有多年知识经验积累企业的,能追平就已经非常不易了。

对于这个现实,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较为清醒与务实。其在对小米造车进行系统思考的文章中,并没有谈宏大志向,而是较为务实地提醒团队 " 先做一款能够与当下同级所有产品比拼的好车,在确保这个目标的基础上,再考虑颠覆的部分 "。

笔者比较认同雷军的这个看法。新能源汽车对小米绝对是一个巨大的产业机遇,但不是一个可以速胜的业务。并且其需要投入的资金巨大,且很难实现规模化盈利。例如," 蔚小理 " 是当前国内新能源造车新势力企业中表现最为抢眼的,月销均已稳定破万,但依然还处于巨亏状态,规模化盈利更是遥遥无期。

小米汽车未来势必将面临量产、上市、热销、品质稳定、盈亏平衡与规模化盈利等有待解决的重重问题。仅二季度,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的研发费用便已经高达 6.11 亿元,到量产上市恐怕还需要百亿级的资金,并且这还不能保证一上市就能实现盈利。如果首款车型不成功,还将承担较长周期的巨额亏损。

03

在详细解构了小米的核心业务之后,我们试着预测一下小米集团的未来。

首先我们从最乐观的角度来看,小米汽车上市后便实现热销,并很快实现盈亏平衡甚至盈利。小米智能手机业务也能摆脱与荣耀、OV 的胶着竞争局面,脱颖而出。电视、空调与冰洗等智能大家电品类也成长良好,成为能够在量级上与海尔、美的与格力相媲美的家电业巨头。

较为居中的预期是,小米汽车上市后获得了局部用户,成功切入市场,但无法成为领先者,而是像当前的 " 蔚小理 " 一样长期处于盈亏平衡的边缘,需要打一场长期的持久战,才有可能实现企业的规模化盈利。而智能手机业务,小米依然处于与几个核心对手竞争胶着的状态。IoT 领域的大家电品类,虽然取得一定的规模,但始终无法在主流市场与格力、美的、海尔等白电巨头相提并论。

最糟糕的情况是,小米汽车在产品发布后受到冷落,举步维艰,很难跻身主流竞争者的行列,面临巨额亏损。相较荣耀、OPPO 与 vivo 在智能手机领域更加聚焦,小米受精力分散影响,智能手机业务则在胶着竞争中掉队,遭遇滑铁卢。IoT 业务也无法贡献实质性的利润。在多线经营不畅的情况下,小米的资金链出现较大的问题,被迫进行业务裁撤。

上述三种预测列举了小米集团最有可能发生的三种情况。基于不同的预判, 投资 者可以对小米集团的投资价值得出不同的结论。

在这里,笔者不对各种情况发生的概率进行预判,只是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关于小米未来的画面。同时也借此提醒以雷军为核心的管理层,小米公司在接下来的业务执行过程中要敢于向着最乐观的蓝图前进,但同时也一定要如履薄冰,提防最悲观情况的出现,不能有丝毫大意,否则小米将有可能陷入相比 2016 年更严重的一场危机。

来源:ZAKER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