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校园贷的整治再升级:网贷机构一律暂停,鼓励银行开发合规产品

爱范儿  •  扫码分享

近年来,由网贷平台针对大学生群体推出的校园贷产品,曾多次因为不规范的管理而引发裸条借贷、暴力催收甚至于贷款者自杀的事件发生。

2016 年,银监会曾联合教育部等六部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但包含裸贷裸条、暴力催收等在内的校园贷乱象依然屡禁不止。

近日,银监会、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三家机构再次 下达《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现阶段将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业务,对于存量业务将制定整改计划,并明确了退出时间表。


(图片来自:新浪科技)

《通知》中还表示,针对市场中存在的学生贷款需求,鼓励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开发高校助学、培训、消费、创业等金融产品;未经银行业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禁止提供校园贷服务。

校园贷的兴起,与大学生日益旺盛的消费和贷款需求有很大关系。

根据 麦可思 2016 大学生消费理财观调查的数据 ,我国在校大学生的每月平均开销为 1212 元(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其中,四成的大学生生活费能够满足日常需求并有结余,有超过三成大学生曾入不敷出。


作为没有固定资产和固定收入的群体,这些「入不敷出」或者有其他贷款需求的大学生,一般很难能从正常途径申请到信用贷款以及信用卡服务;虽然部分银行机构曾推出多款针对大学生的信用卡,但考虑到风控等问题,2009 年以后, 多家银行开始停止这一业务。


随着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兴起,专门针对学生推出的校园贷产品得以对这一潜在市场进行了填补。一时之间,各类校园贷产品层出不穷。

据统计 ,在校园贷出现爆发式增长的 2014-2015 年期间,仅 2015 年一年就有多达 108 家校园贷入场。

由于贷款门槛低、方便快捷,很多大学生在并不十分了解校园贷的潜在危险的情况下,轻易地入了局。殊不知,隐藏在这些看上去非常诱人的条件的背后的,却是远高于正常范围的高额利息以及裸条、暴力追偿等问题。


2016 年 3 月,河南大学生郑旭因无法偿还因校园贷而产生的 60 多万元债务,最终选择跳楼自杀;今年 4 月,厦门大学生如梦也因卷入「裸贷」事件并欠款数十万,最终不堪重负而自杀……

这类事件不胜枚举,在引发社会普遍关注的同时,也为行业的监管敲响了警钟。

从 2016 年开始,针对校园贷的整治工作已经进行过好几轮。据网贷之家的 统计 ,截至 2017 年 2 月底,全国正在从事校园贷业务正常运营的平台数量已经下降到了 2335 家,有大约七成的平台选择停业、转型。


不过面对仍然随时可能出现问题的校园贷,国家这次的整治可谓是下了重手。

由网贷机构推出的校园贷产品,一律暂停并逐步消化存量;虽然允许存量业务根据时间表逐步推出,但如遇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拒不整改或者逾期未完成整改的,将对其依法进行关闭或取缔;对涉嫌恶意欺诈、暴力催收、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还要移交公安、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当然只堵不疏是没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只要买方有需求,卖方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再度登场。

针对大学生的消费、贷款需求,国家也想出了由「正规军」取代「游击队」的招术。不久前, 建行和中行都推出了针对在校大学生的信贷产品 ;本次《通知》的出台,则预示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正规银行机构参与进来,向大学生提供定制化、规范化的金融服务。


(图片来自: The Business Times )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院董希淼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虽然目前商业银行的进入多是为了响应上级监管政策的号召,但随着行业的不断规范化,由商业银行和有资质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校园贷业务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银行开展校园贷业务,应该改进风控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形成对应的授信方法,开发出适合的产品,借助大数据满足合理需求。

题图来自: Camstar – Siemens


随意打赏

暂停校园贷业务校园贷整治暂停校园贷整治校园贷校园网贷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