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巨亏到营收翻倍,这家互联网公司要超蓝翔成为中国第一技校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中国互联网创业史,从来没有什么一蹴而就。当一个新兴行业透露出机会时,嗅觉敏锐的创业者便蜂拥而至。在行业未成熟之时,他们即需要摸索前行,也需要应对竞争中的血雨腥风。


2010年的千团大战,美团踩着众多团购网站的尸骨起来,2014年前后的打车大战,滴滴先战快的易到,再战Uber


同样在2014年前后还有一段不能忽视的互联网残酷造梦史——这一年,资本热潮催生了一堆上门服务,上门洗车、按摩、美容、美甲、做饭,成千上万个创业项目在经历烧钱补贴、地推和惨淡留存后,还未摸清方向,便猝然倒下。


但偏偏有企业活了下来,且已悄然壮大。


虎嗅 Pro 在2019年年底再度关注58到家,这家公司起于O2O热潮中,曾经备受公众追捧,也一度沉寂。之所以再次关注到它,是因为:


虎嗅了解到,2019年上半年,58到家完成新一轮融资,这轮融资并未公开披露;


2019年全年,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58到家业务和收入规模出现成倍增长——2019年,从线上到线下整个市场增长悲观,流量愈发昂贵,大玩家们巨资买量,小玩家放弃规模精打细算。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58到家为何依旧保持较快增长?值得了解和借鉴。


更重要的是,58到家上市的消息于去年年底在资本市场传开,那在未来一两年里将上市的独角兽企业中,58到家是不是一个好的标的?外界该如何理解58到家模式。


当然,对于58到家及其背后的到家集团,始终都有争议。此前倒掉的O2O创业公司一样,最大的争议点在于这一模式是否健康,能否自身造血,还是一场烧钱游戏。质疑的直接依据是财务数字,58同城曾披露过58到家2018年的财务数字,数据显示,2018年58到家营收9.5亿元,同比增长96.2%;毛利率4.98亿元,同比增长62.7%,但亏损同样惊人,2018年净亏损14.23亿元,超过营收。


近期,虎嗅 Pro 专访到58到家母公司到家集团 CEO 陈小华,他回应质疑,剖析58到家的造血能力,并对行业、商业、管理提出新的理解,从中可以看出一个风口上的企业,如何及时调整,回归到商业本质;如何在大环境艰难时,搭建好自己长远框架,保持增长。


首先,我们从六年前的O2O大战谈起。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