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吴泳铭为什么现在站出来造词?
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从AGI到ASI,阿里果然是造词担当。
阿里集团CEO、阿里云董事长吴泳铭在9月24日的阿里云栖大会上提出观点: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只是起点,发展出能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才是终极目标。
维特根斯坦说,语言的边界就是世界的边界。
跳出原有语言体系的表达,确实让人印象深刻,恍如新世界的大门就在眼前。
别管ASI是否会重蹈“新零售”的覆辙,反正股价已经信了。截至9月24日收盘,阿里巴巴港股涨幅达到9%,股价创下4年来的历史新高。
高举技术理想主义旗帜的ASI,背后是真实的生意需求。吴泳铭在此刻提出这个词,时机的选择也堪称精妙——
AI在中国的生意已经进入到下半场,即:各种商业机会涌现的阶段。
姚顺雨在今年4月发布的博客《The second Half》提到,AI下半场已经开始,“评估比训练更重要”“通过把智能转化为有用的产品,打造出数十亿甚至万亿美元的公司。”
这些参与“下半场”的创业公司,显然是各大云平台的潜在客户。阿里云需要尽可能多地把它们搞到手。
淘金者可能穷困潦倒,但卖铲子的人总能富得流油。
阿里云已经吃到甜头。根据2025年二季度财报,阿里云收入333.98亿元,同比增长26%,增速创三年新高,其中AI收入已经占阿里云外部商业化收入超20%。
它的模式已经清晰。
吴泳铭在演讲中重点提到了“两个判断” (两个产品) :
1、大模型是下一代OS。通义千问开源300多款模型,做AI时代的andriod。
2、AI云是下一代计算机。
第一个是免费的,第二个是收费的。先用通义千问开源来“跑马圈地”、打开市场,进而构建开发者生态、形成护城河,最后通过云服务做营收、利润,完美复刻了谷歌和andriod的商业模式。
但服务于生态的基建都是烧钱的,AI赛道更是如此。阿里巴巴计划未来3年投入3800亿元,用于AI与云计算硬件基础建设,平均每个月花掉100亿元以上。
当然,对于阿里来说,更重要的护城河可能还是马云的决心,以及由此提振的市场信心。
新欢胜旧爱,资本市场从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