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为什么还不跑步入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嬉笑创客 ,题图来自:AI生成
很多人奇怪这次散户为什么还没跑步入场。
但如果这时候就跑步入场才更令人奇怪——去年才刚经历过一次入场后套牢,伤口尚未抚平就要重振旗鼓,对散户的决心和口袋要求都太高了。
至于说涨到心动不得不入场,有一个心理前提:这得是一个向上空间足够、短期望不到头的爬升曲线。但十年3000点的轮回教育了散户一件事,这是一个周期性的函数,随着企业利润增减而上下起伏。越是涨的凶猛,可能越担心踩到山顶。
这一肌肉记忆在反复捶打中锤炼出了撒尿牛丸般的弹性运动心态。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赚钱效应其实有限。
我们将8月至今几个指数的涨幅作为基准,找出全市场涨幅超过该指数的股票占比,会发现,即使是涨幅最低的上证指数,也仅有不到一半的股票涨幅高于它。
一路向上,涨幅超过中证1000的已经下降到30%左右。
来到这次上涨的发动机——科创50和创业50,则只有不到15%的股票涨幅能超过指数。这也是18日特别写了这次上涨中50的重要性。
考虑到A股散户持仓的分散性和中小票偏好,大部分散户很难跑过指数,反而会有奇怪的感受——你上涨,与我何干?
大部分人更不敢也很少买单价超过1300元的寒武纪。
这和去年9月是截然相反的。当时全月涨幅超过10%的股票占比九成以上,超过20%的都有五成以上,赚钱效应很足。而且经历了近3年的熊市后,反弹空间一眼望不到头。
存款搬家的故事,也要长时间兑现。居民家庭的心理账户是很有特点的。放在固定收益里,年化1-2%很能满足,但一旦进入股市,往往就要博博手气,目标都翻倍往上。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心态,导致对亏损的容忍度极高,现实外卖2元抠抠搜搜,金融消费2万元毫不吝啬。
心理预期的对标其实应该是彩票。
而彩票的销售也在牛了几年后回落——经济不佳时村口的小赌档也散人了。这说明到了第三阶段:反复捶打后,对翻身的信念在消退,对现实的认知在增强。
这何尝不是一种理性化?
建议基金经理多看看脱口秀,今年两档节目越来越敢说,躺平也成为一个理直气壮的题材,屡屡出现。
折射在金融产品上,量化的销售比主观权益要好很多,越来越多人开始选择ETF配置,背后折射出的心态是,我不相信主观有常胜将军,我也无法区分谁和谁,我更相信算法,或者更相信群体的均衡。
商机总是从变化中浮现。这又何尝不是一个新的巨大机会?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嬉笑创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