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地去香港卖保险:“月入十万是真的,但不包括我”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随着香港开放高才、优才计划,越来越多的内地年轻人选择成为港漂。去年年中,多种人才渠道的申请人数超过10万,且获批的人超过95%来自内地。


但无论是高才、优才还是IANG签证,在遇到续签问题时,保险业由于门槛低和回报率高成为了许多人的第一选择。


据香港保监局的数据显示,香港持牌保险中介人数从去年3月底的114007人增长至7月底的116040人,4个月内增加了2000余人。


这其中有不少内地港漂:


从体制内脱身,去香港卖保险


2023年8月,小麦离开在体制内的工作。


几年前干够了HR,小麦想出国读研,却因为突然爆发的疫情阴差阳错上了另一个岸,考进事业单位做文员。小麦的工作朝九晚五,福利好,非常安稳,领导的要求简单明了:不能出任何错误,事情要做成,还得体面。


作为疫情后考公考编潮中的一员,小麦刚开始觉得自己误打误撞做出了这个时代最正确的人生选择。但在体制内,小麦更多感受到的是一种撕扯。


“跟领导汇报的时候,每件事都得捋顺,就像揉面团一样,把这个面团揉得很光滑。但同时,众多繁复琐碎的事情日积月累,在沟通上非常耗费时间。”


不过90后小麦还是觉得个人价值和成长很重要,“事业单位里的那些老油条,他们打磨出了一套生存法则,我不愿意成为这样的人,不想去整天考虑如何去打太极,我想拼一拼。”


这一次她想离开内地,前往香港。和在疫情后涌入香港的内地人相比,小麦是个异类。她大学毕业没几年,工作经验不多,学历水平一般,对自我的认知不太清晰,“我连广告上的‘高才’都算不上,如何落脚都是特别大的问题。”


小麦对这个行业有很多负面印象:需要四处陪客户,发展下线,很多保险公司的员工都像传销的骗子一样,非常不体面。


尽管内心仍对这个行业存有偏见,但为了香港身份,小麦还是决定试一下。


与金融行业大多数工作不同,保险业的入职门槛很低。不要求香港永居身份、没有学历和专业限制,唯一的要求是通过保险中介人资格考试,俗称“考牌”。被经理推荐以后,小麦成了一家保险公司的分销商。近几年,为了吸引更多的内地高材生和香港留学生加入,积极开拓内地市场,许多保险公司针对高才和优才群体还提供了额外的“财务计划包”,最高可以在三年间给到400多万港元。


在小麦的观察中,来自内地的高学历人群占比非常大。小麦所在的团队里,业绩拿到第一名的女生硕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回到内地的互联网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又回到香港加入了保险业。本科毕业的小麦,成了团队里学历最低的人。 


自由,是小麦入职后对于香港保险业的第一印象。完全自由灵活的工作时间也意味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被彻底打破。刚入职时,小麦一直没有单子,内心非常焦虑,被一种深深的挫败感笼罩:“我已经很努力了,但就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代表着一切需要自己试错,保险销售的方法、如何向客户开口、前期经历挫折怎么办......诸如此类的职业知识都需要摸索。


初入保险这一行时,她往返于港深之间,没时间自己做饭,吃饭又很贵,和父母朋友疏于联系,好几晚都在偷偷流泪。


“有一次生病,我打车去客户家里签单,下车还得自己搬行李,那时觉得很委屈很孤独,那种漂泊在异乡的感觉很不好受。”


在和同事接触上,她跟香港同事和本地客户还有不少语言和文化上的隔阂。在香港从业的保险代理团队大多接触的是本地中高净值人士,培训中对团队也有不同的要求。在思维模式上,小麦觉得自己不太适应,后来她主动将业务转为内地客户。


不过在小麦看来,只要在保险业里踏实工作,拿到一个香港正常上班族的月薪一点不难,她所在的团队里接近一半的员工月入至少在5万人民币以上。“这个行业只要你愿意努力,有非常多渠道可以获客,条条大路通百万年薪,就看你自己怎么选择。”


达不到业绩就没有留下的必要


据统计,每年约有三分之二的香港保险中介人会选择离职,这也是香港保险业常年需要吸纳大量人才的重要原因。 小麦认为香港保险业里存在一个二八原则,80%的人在入职半年的时间里就会选择离开。


赴港卖保险的陈晨就是这80%中的一员。


陈晨原本在深圳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2022年底,他准备跳槽到其他公司,结果跳槽失败,备受打击,于是将就业目光转向了香港。


陈晨对卖保险了解并不多,只是陷入失业窘境后想尽快重新开始,正好趁去年香港优才计划取消年度配额,他在朋友的帮助下拿到了一份在港保险代理的工作。


从互联网转行到保险业对陈晨来说不是一件容易事。刚开始半年,他就遇到了业绩瓶颈。


“发动了朋友家人来买,但这种模式不能持久,用完人脉,不发展更多的客户资源,下一步就没业绩了。销售工作也不是谁都能适应的,被拒绝后没有后续,抓住机会的能力太弱。”


后来陈晨决定转回更熟悉的内地发展客户,他几乎一两天内就要往返深港两地,有时候还要借住在朋友家中。


“大概一个月后撑不住了,签单难、通勤累、租房难,窝在一个六平米的小屋,大概月租金5000港元”,去年夏天,陈晨有两个月都没有回过自己在深圳的家,对他来说,家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漂在各处的临时住处成了常态。


香港保险业吸引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薪。 在香港保险行业里,每个人的业绩压力与底薪紧密相关。保险代理所在的公司会给每位员工制定相应的业绩要求,如果该月没有达到要求,就不会发放工资,直到达标以后会补发之前的所有工资。


因为保险代理没有底薪,加上业绩不佳,没有拓展出自己的客户群,陈晨的在港保险销售工作也遭遇危机。


他刚开始每个月的收入不到一万五港币,这和之前在互联网行业的工作相比,算是直接被“腰斩”。陈晨的同事有不少人也来自内地,甚至有两位同事月薪能够达到六位数以上,这让他颇受打击。


陈晨为了改善业绩向他们“取经”,结果发现他们一个之前在私募投资公司有从业经验,积累了不少人脉;另一个则是在港硕士毕业的富二代,不仅自掏腰包,还从圈子里获得了不少保单。


今年,因为业绩和收入不达标,陈晨所在的公司无法出函帮助他续签身份,他离开了香港,试图回深圳重新找工作。


在港为期一年卖保险的工作并没有给他的简历增加亮色,反而成了他的职业负资产,这让他有点后悔。


3月初,在深圳一家公司的面试中,HR向他询问去年一整年的去向,他如实回答,以为这一年多的香港保险业体验能稍微提升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谁知道HR告诉他,这份工作在他们眼里只算兼职,“而且是不那么好的兼职”。


后来陈晨将这段经历从简历中删除,只说自己gap了一年,不过这又让他的求职之路更加艰难。


现在的陈晨依然奔波在深圳的各种面试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ELLEMEN睿士 (ID:ellemen_china) ,作者:Echo、 Jonas,编辑:Sebastian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