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牛来了,债市全无机会?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丁萍

编辑 | 关雪菁

头图 | AI生图


股市沸腾,债市沉寂。

 

2025年以来,A股气势如虹,上证指数年内上涨12.8%,创业板指更是获得了22%的涨幅。与股市的高歌猛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债市遇冷,30年期国债ETF年内下跌逾2%,自6月以来跌幅进一步扩大至4%——股债“跷跷板效应”再度显现。

 

那么,股市牛气冲天,债市就真的全无机会了吗?答案显然并不简单。

 

股市不是核心因素

 

股债“跷跷板效应”是市场资金风险偏好转换的直接体现。在股市上涨阶段,资金更愿意冒险,流向权益市场,债市资金被动流出,价格承压;反之,当股市低迷,资金又回流债市寻求避险。

 

但这种影响通常只是阶段性的。真正决定债市趋势的核心因素,还是经济基本面。债券本质上是固定收益工具,其未来现金流 (票息+本金) 的确定性,取决于宏观经济、通胀以及货币政策的变化。

 

而利率变化预期就是经济基本面的金融化表达,反映了宏观经济增长、通胀水平以及货币政策的变动。也就是说,市场会根据这种利率预期,来决定债券的买卖行为

 

当经济基本面走弱时,市场预期央行会降息。降息意味着未来新债利率更低,于是现有债券的价值上升,投资者争相买入,推高债券价格,同时压低市场利率水平。

 

此外,通胀预期对债市也很关键。如果市场觉得未来物价会不断上涨,买债券的实际收益就会被通胀“吃掉”,投资者会要求更高的利率补偿,这就导致债券价格下跌;而当通胀回落或经济走弱时,投资者更愿意持有债券,利率预期就会下降,债券价格随之上涨。

 

这些基本面因素比股市波动更具决定性和持久性。

 

从近期数据来看,经济边际走弱的迹象明显:7月新增贷款自2005年以来首次负增长,社融同比下滑,消费和投资均有回落。按照逻辑,债市应当获得支撑,但现实却相反——在股市强势和政策扰动下,债市继续下行,似乎对经济数据“失去敏感”。

 

但这种背离并不会持久, 债市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基本面与政策面的指引

 

只不过眼下,随着股市走牛,市场风险偏好提高,债市整体上来看是不会乐观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点机会也没有。

 

怎么把握波段机会?

 

在牛市走强的时候,债市的性价比并不高,但存在波段机会。所以当下债市的操作思路很清晰:适合低吸而非追涨,高了卖低了买。那究竟什么时候是高,什么时候是低?

 

我们建议大家 跟踪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 (10年期国债收益率是市场的“锚”,最常用的基准;30年期国债收益率体现了市场对经济的长期预期) ,因为债券价格和到期收益率呈现反向变化,即到期收益率上涨,债券价格就下跌 ,反之亦然。背后的逻辑很简单:

 

假设你购买了一只票面利率为2%的10年期国债,面值100元,到期你可以兑现102元。但如果这时候股市迎来上涨行情,投资者抛售原先的100元国债,国债供给量增加,需求不变的话,你手里的国债价格就会下降,比如跌到98元,对应的收益率就变成了4.1% (4/98) ;反之亦然。

 

过去十余年,中国债市的长期趋势确实是收益率震荡下行,因此像10年国债ETF (511260) 净值长期“震荡上行”,累计回报超过30%。但要注意,这个过程并非单边,而是伴随着多个波段的债牛与债熊切换。

 

2006–2013年间,钱荒叠加紧缩,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冲上4.8%,债市大幅回调,但随着宏观环境演变 (如经济放缓、宽松政策等) ,国债收益率稳步下行;进入2020–2024 年,受疫情冲击和货币宽松政策推动,收益率多次创下新低,一度跌至1.6%左右。

 

2025年以来,随着股市走强、市场风险偏好上升,债市受到阶段性扰动,国债收益率一度止跌回升,目前10年期与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徘徊在1.76%和2.06%附近。

 

从历史维度看, 当前国债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区间,但结合国内经济数据和央行货币政策取向,利率整体仍存在进一步下行的可能 。也就是说,长期趋势偏向利率下行,但在短期内,债市可能仍会经历一定的波动。

 

因此, 操作思路上可以更灵活:若收益率继续上行,债券价格下探,将带来阶段性的低吸机会;而当收益率回落、债券价格反弹时,则应考虑落袋为安

 

当然这些建议只限于场内操作,对于场外债券基金的买卖,考虑到手续费较高,不适合频繁操作,但要注意几个核心点,买短债还是中长期债,关注夏普比率。

 

当然这类操作建议更适用于场内产品 (如国债ETF、可交易债券) ,因为它们流动性较好,交易成本较低,方便投资者把握波段机会。而对于场外债券基金,由于申赎通常存在较高的手续费和时间成本,并不适合进行短线频繁操作。

 

对于场外投资,更重要的是中长期配置逻辑,有几个核心关注点:

 

一是久期选择。是选择短债 (波动小、利率敏感度低、适合稳健持有), 还是中长期债 (利率敏感度高,更能在利率下行周期中放大收益)

 

二是风险收益权衡。关注基金的夏普比率,这个比率是衡量其在承担风险的情况下获得的超额回报。夏普比率高的基金,意味着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表现更优;

 

三是市场环境匹配。如果预期利率处于下行周期,中长期债基金可能更有优势;若担心利率上行风险,则短债或货币基金更能提供防御性。

 

对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是保持理性,不被股市的热度冲昏头脑,也不要在债市的低谷中丧失信心。不同市场各有逻辑,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身风险偏好的配置方式。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