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再无“狗日的”,满眼全是“黑公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独立思考 ,作者:潘大叔,2025 年 6 月旧文重发,头图来自:AI生成
1、2010年7月“计算机世界”那篇当时震惊全行业的《狗日的腾讯》迄今已经过去15年了,“计算机世界”已经没了,腾讯已经成了中国当之无愧的领袖企业。
2、“狗日的”肯定用词粗俗了,尤其是作为当时最大的IT媒体的封面文章,所以“计算机世界”后来也刊文道歉了。腾讯也并没有一纸诉状把“计算机世界”告上法庭、也没有抓捕“黑媒体”、也没有罚个媒体几百万。相反,这篇文章连同后来的3Q大战促成了腾讯深刻反思自己的封闭路线、并最终让腾讯自己走向开放。这篇文章可以说是腾讯战略转型的催化剂,更掀开了中国互联网反垄断治理的序幕,说这是中国互联网历史上里程碑意义的一篇报道也不为过。
3、15年了,再也看不到一篇这样的报道了。放眼望去,一边是无穷无尽对企业的阿谀奉承的软文,一边是持续不断的企业起诉“黑媒体”和“黑公关”。
4、企业越来越多、企业越来越大,竞争越来越卷,而被删的也越来越快,被告的也越来越多,当然,批评的声音肯定也就越来越小。就连我这一贯自诩“独立思考”的写篇文章之前也得犹豫不定、写完文章之后还得自我审查。即便如此,我也一样还能被企业投诉违规删稿。
5、我们的企业从几亿、几十亿变成了几百亿、几千亿,却越来越容不下媒体和自媒体们一点儿对自己的批评、批评了就是污蔑;更容不下媒体和自媒体们犯一点儿错误、错了就是造谣。
6、有没有黑公关、黑媒体存在?肯定有。所谓黑公关就三种人,一个是自己吃饱了撑得,薅流量的,利益不大;一个是敲诈勒索的,风险太大;一个就是有幕后黑手操控的,按理说第三种应该就是主流了吧,说白了不就是圈内互黑吗?那么多公司法务公告抓获了黑公关的,从来没见谁家去曝光幕后黑手的。
7、这一切,企业都可以打着维护营商环境的旗号去“消灭”了,这就是一个筐现在什么都往里装。而有些企业自己倒是可以信口开河的造谣污蔑竞争对手、虚假夸大宣传,就是如此的严于律人宽于待己。
8、黑公关或许会对营商环境有些许影响,但真正影响营商环境的是有的企业之间的内卷、互黑,是有的企业自身的虚假夸大宣传、是有的企业容不下舆论的监督和批评。肉眼可见的是企业的公关部变成了法务部,天天盯着互联网上的“负面舆情”,高举着维护营商环境的正义大旗,不遗余力的投诉、删帖、起诉。
9、15年前,刺耳的《狗日的腾讯》能成为腾讯蜕变的转折点,体现的是腾讯的包容性、开放性和自我纠错能力。15年后,所谓黑公关和维护营商环境成了很多企业的遮羞布,这些企业缺乏包容、概不认错更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反思。
10、15年了,“计算机世界”已经作古,当年的小公司成了巨头、当年还不存在的公司也成了巨头,但是越来越多企业的胸怀和格局却变得越来越小。真正的“黑公关”固然要坚决打击,但这不应成为扼杀一切合理监督、消灭不同声音的工具。更不应将维护自身利益与打造一个透明、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对立起来。一个只能听得见赞美,听不得半点批评的企业舆论生态,真的健康吗?一个动辄挥舞法律大棒,将一切异见者扣上“黑公关”帽子的商业环境,真的可持续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独立思考 ,作者:潘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