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不是为了解决当下的困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跨境电商长期主义 ,作者:拓跋勇,头图来自:AI生成
很多事物都有它运行的基本规律,春种秋收,天道使然。如果你当下连生存都无法保障的话,我并不建议创业。
最近忙着规划下半年甚至是明年要上线销售的产品线,结果碰到了几个“同样”在选品的朋友,我跟他们聊了聊,发现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有的人创业的原因居然是当下的生活压力太大。老实说,我见过不少为了生存而创业的朋友,大多都发展的不是太好,还有原本是为了快速赚钱改善生活的,结果越创业越难受,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整个人的状态越来越差。
一款产品从调研到立项,从备货到售出,回笼资金,拆解利润,通常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短暂数月,长则一两年。很多时候,不到最后,压根就不能看到最终的收益。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是为了在短期内快速拿到收益,极有可能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拆借”项目正常发展需要的资金,我见过不少产品卖得好好的,结果因为抽离资金导致现金流无以为继最终失败的案例,这才有了为“明天”工作的论点。
事实上,我也经历过这样的阶段,我们有一款产品,一开始的预期投入是30万,第一批货发出之后,上架推广阶段并没有我们想得那么顺利,好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整,产品的销售慢慢步入正轨,这个时候就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原本计算的回款,实际上只回收了5折,因为是新店铺,这5折的回款还是延迟了快两个月的时间才陆续回来,但是销售不等人,一款产品开始动销,就要不断补货,这就意味着我们短时间内别说是拿到利润了,连投入部分的资金都不可能快速回收,如果是你的话,你是选择持续投入,还是按下暂停键?
好在我们对于潜在问题是有预期的,所以提前准备了至少够三四批备货需要用到的资金,可以持续投入直到产生正向的现金流,但是一些比较急的朋友,回点款都用到了基本的生活开支了,需要备货的时候,东拆西借,结果就是到一个节点,回款全都用在了还款上,彻底没有资源继续投入,只能被迫中断原本有希望成长起来的生意。
对于刚刚创业的朋友来说,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已经在创业的朋友,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时,认识到这一点同样至关重要,因为有的创业者,原本发展得非常稳,结果扩张的时候过于激进,导致自己新业务没有产生正向现金流和收益,老的业务,我们的基本盘又发生了问题,最后直接失败。
其实在这点上,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先苟着再发展的思路来解决问题。基本上每个跑来咨询我的朋友,我都会先问下他们的预期,我的建议是创业第一步先解决自己的最低生存需求,比如在极度节省的状态下,我们每个月的花费是3000,那我们创业的首要目标就是先赚得每月3000的收益,这些并不属于当下的困境,因为这样的目标很容易达成。真正的困境恰恰就是能力和预期不匹配的问题,比方说,人在职场一个月能赚1万,刚刚创业就给自己定每个月赚3万、5万、甚至10万的目标,对生活的标准也往这个看齐,不出问题反而不太正常。
我重新起步的时候就是给自己定了每天赚150的目标,虽然彼时身边的朋友大把一天赚几万甚至十万以上的,但我只要赚到150,就可以满足自己的生存需求,预期低的好处就是非常容易能达成,事实上当时有一款产品一天能出3-5单,我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了,超出部分的,基本上都作为未来发展的“养分”,很长一段时间,我基本没有社交,没有应酬,其实就是为了把钱留下来为明天而“投入”。
我们当下算是勉强解决了最低的生存保障,所以绝大部分的工作都是为了半年以后,一年以后,甚至三五年后的发展而做的准备,这样思考的好处在于我们有更多的准备时间,可以慢慢去优化细节,慢慢迭代。如果今天担心晚饭吃什么,担心明天会不会没有口粮,我敢笃定:包括我在内的所有小伙伴,没有一个动作会是对的。
当下的创业已经不是“赌博”了,不是你有双“慧眼”,靠着赌性就可以快速发财的,竞争环境已经要求我们的心态必须发生改变,要习惯“耕地”“播种”“浇灌”“施肥”“除草”,春种秋收的过程,拔苗助长的方式,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我还想补充的一点:很多朋友一上来就给自己的产品制定一个几乎激进的目标,明明都还没有任何销量基础,没有任何历史权重,没有任何评价基础,上来就天天盼着快速冲到领域头部,不惜为此牺牲回款,牺牲现金流,采用刷单,刷评,高价烧广告,大额搞促销的方式,赌成了自然好,万一不成呢,岂不是自毁根基?我宁可接受慢慢往前走,慢慢发展,也不愿意为了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去冒险尝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跨境电商长期主义 ,作者:拓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