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辞职了,又有人假装自己胜利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匹夫老六说财税 ,作者:匹夫老六,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真觉得有些人心理有点不健康


刚才看新闻,宗馥莉又辞职了。


加上这两天网上一直说什么,这个被带走了,那个被带走了,虽然后来都辟谣了。


但是不妨碍一些人在那狂欢,跟那玩精神胜利法。


先不讨论宗馥莉为什么辞职,为什么谈不拢,到底谁现在被动。


我倒是想说说,有些网友的心理健康问题。


之前我写 《说国有资产流失的,非蠢即坏》 ,一帮傻子,一直骂我。


我当时特别想好好写写,为什么娃哈哈100%不涉及国有资产流失。


后来我也没写,懒得写,懒得废话,因为有些人真的不是一个健康正常的心态。


就这种事,稍微去查查娃哈哈的历史,看看历史沿革,看看当时的背景,由来,就会知道,压根不涉及什么国有资产流失。


但他们不看,也不愿意看,他就不想知道真相。


当他遇到一个稍微反常一点的事,他不去探明真相,就随着自己变态的内心胡说八道,自己骗自己。


加上一帮二百五,伪专家,在那科普国有资产流失,可见网上这帮水货有多水。


你说这么多年了,一直在掏空,转移利润,这么多年了,不拿分红。


真当国资傻啊?好欺负啊?真是一点也不了解国资,不了解审计,不知道什么叫上级单位。


任何事都要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结合背景去看,而不是就光看个工商信息。


那些网上的专家,但凡有一点水平,也说不出这么弱智的话来。娃哈哈这事,是个很好的照妖镜,能看出来,谁真懂,谁水货。


事儿要是纸面这么简单,也就不叫事了。


他们这就叫,没有实操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还谈不明白。


不调查,不考证,就胡说。


我一直以为娃哈哈的历史,大家都知道,因为之前有很多财经作家采访过,写过,也有很多相关的故事,宣传资料。


不是经常有组织去娃哈哈参观学习的么,不是都讲过了么,从无到有怎么来的,怎么历史变革的。


第一笔钱怎么来的,怎么承包的,最初的十几万资金是怎么打来打去的?国资在整个过程中到底有没有实际投入,到底是个什么角色?


后来改制为什么占51%?


这错综复杂的历史原因,不是在那摆着了,傻子都看得出来,娃哈哈是怎么回事。


人家里里外外都认可的事,一帮二百五,群情激奋地说什么严查国有资产流失,流失个毛线。


所以我之前说是默许的,是一种默契,是一种平衡,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网友还问我,是谁默许的,哈哈,哎。


你打下的江山,我挂个股东,助你飞,利润给你,税收就业外汇,经济发展,给我,咱们共赢。


就是这样一个默契,彼此都认可这件事。


这就是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当时那批企业几乎都是这个情况,所以才会有个红帽子的概念。


他们算得上是经济发展的功臣,组织上是有定性的。


我看你们岁数也不小了啊,好多专家也40多岁了,怎么一点发展的历史概念都没有啊?


是不是头两年不是干这个的啊?这两年跑网上百度个概念,冒充专家骗钱来了?


我之前一直就觉得,这么明显的一个事实在这摆着,人家国资自己都认可的事,网上能有这么大的舆论,是有坏人在刻意引导,制造对立,想毁了我们这么多年苦心经营的大环境。


确实有坏人,但是我发现,有些网友也真是心态不好,真的,我不点破了,怕你们破防。


就跟单位,有个优秀员工,晋升比较快,一堆人在那说人家,靠潜规则,一个道理,心理不健康。


这其实跟做尽调很像,你去看任何事的都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要结合动机,去了解,去调查当时的成因。


不是有个历史沿革的内容么,你们就光复制工商记录啊?要不说你们干不明白呢。


可能现在没问题,历史有问题,可能历史没问题,现在有问题,可能实质没问题,形式有问题,也可能形式没问题,实质有问题。


可能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模糊地带,可能有双方基于共同认可的事实,达成的默契。


这就叫实质重于形式。


所以这么多年了,就确实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而不是你拿一个2025年的尺,去量1985年的事,然后跳出来说,不准。


你要换到1985年的计量单位,换一把当时的尺。


你们等吧,看看能不能等到你们想要的国有资产流失,看看能不能打我的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匹夫老六说财税 ,作者:匹夫老六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