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王石都推荐的书——《罗马人的故事》都讲了些什么?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昨晚( 10月26日 ),在携程去哪儿宣布“在一起”的重要时刻, 百度CEO李彦宏却现身复旦大学,给该校的学生做了一场演讲。 在演讲后的对话环节,很遗憾主持人并没有向李彦宏提出任何有关于携程和去哪儿股权置换交易的问题,倒是Robin在访问中提到的最近在读的这套书——《罗马人的故事》,很值得我们关注一下,此前万科总裁王石也曾力荐过这套书,还亲自为这套书做了序。


《罗马人的故事》全套共15本,由日本女作家盐野七生耗时15年写成。盐野七生1937年生于日本,26岁游学意大利两年,深感日本是个没有英雄的国度,回日后不久毅然出走,再赴意大利,定居罗马,一住至今,终生研究罗马史。


全套书包括:《罗马人的故事1: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人的故事2:汉尼拔战记 》、《罗马人的故事3:胜者的迷思》、《罗马人的故事4:恺撒时代(上)》、《罗马人的故事5:恺撒时代(下)》、《罗马人的故事6:罗马统治下的和平》、《罗马人的故事7:臭名昭著的皇帝》、《罗马人的故事8:危机与克服》、《罗马人的故事9:贤君的世纪》、《罗马人的故事10:条条大路通罗马》、《罗马人的故事11:结局的开始》、《罗马人的故事12:迷途帝国》、《罗马人的故事13:最后一搏》、《罗马人的故事14:基督的胜利》、《罗马人的故事15:罗马世界的终曲》。


一直以来,人们不仅将古罗马看作是拥有先进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的文明古国,更被视为人类史上最早的大型跨国企业,因此罗马史不仅受到法律人、领导者的重视,商界人士也试图从中寻找能应用于企业管理和博弈的线索。盐野七生的这套《罗马人的故事》与此前从政治、军事的角度来理解罗马帝国的史书不同,它涉及了国家与民族、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领导与公关等方方面面,在语言上也轻松畅快。


不过15本的丛书要读起来也是需要一定的毅力的,虎嗅挑选了两条该书的评价,供各位做参考:


清华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刘瑜这样评价《罗马人的故事》:


《罗马人的故事》既是历史,又是政治,还有人性。我们终于有了一部不但有价值和深度,而且有趣好看的罗马史。


盐野七生耗时15年,写下了这本恢宏巨著。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她找到了宽容,找到了法治,找到了共和精神,找到了人性中那些最卓越向上的力量。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也许可以籍借此书来思考一个强盛大国真正的生命力源泉何在。


亚马逊读者 lamborghini ,为此书打了4星,评价如下:


我是在13年11月4日从亚马逊购入这套书的,将这套书全部读完,才来给出我的评论。正如盐野七生在给中国读者的序中所说的那样,“对于以超级大国为发展目标的当代中国,在欧洲历史上可作为节俭的,唯有古罗马帝国了。”我一直是怀着一种汲取古罗马精华为今日之中国所用的心态来读的。看着自己的心爱之物走向灭亡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在这套书读到最后几本时,这种感觉尤为深切。,想必盐野七生在写这套书时的心境历程也是如此。“作为知识人,可以冷静地分析现状,带着无可奈何的心情去观察时间的动态”盐野七生在第14册所写的这句话想必是她对自己看着心爱之物走向灭亡的一种宽慰吧,我亦用来宽慰自己。书中的内容不再赘述,确实是一套难得的好书,叙述简介明快,读来轻松畅快,毫无佶屈聱牙之感;除阐述基本的事实外,亦加入了作者的东方人思维,符合中国读者的思维习惯。虽然作者是女性,但我认为她是一直在以男性的视角来看待罗马史的,这些细节散见于每卷的各个角落。总之,这套书绝对值得一读。评论中给4星的原因是,不满意中信出版社对这套书的翻译。中信出版社在出版这套书时,几乎每一册的译者都不同,故存在对同一个人、同一件事的有着不同的翻译,且个人认为翻译得也不是很到位,有些地方读来并不畅通,这一方面我看过台湾版的罗马人故事,在翻译方面确实要超出中信出版社许多。另外,这套书在许多地方存在着错别字。故作者盐野七生是值得5星的,中信只能得4星。


序言:为什么是罗马?


文/王石


这是一部煌煌十五册的巨著,作者盐野七生写了十五年,我曾整整读了一年。读后,逢人就推荐。我读的是台湾出版的繁体横排本,当时感到奇怪:为什么这样的书,在大陆却看不到?没想到,现在就有了简体中文版。大概是因为此前我在各个场合不遗余力的推荐,中信出版社希望我能为之写篇序言。


过去我也读过罗马史,比如《罗马帝国衰亡史》,但这类史书,更多是从政治、军事的角度来理解罗马帝国。盐野七生不同,她以现代史观的方法论来解读罗马,这其间涉及国家与民族、君主与公民、宗教与人性、权力与秩序、科学与技术、领导与公关等方方面面,视野极广,见人所未见。正如她自己所说:“别的研究者是写自己知道的,而我则是写我想知道的。”


我是从事房地产行业的,所以对书中所讲罗马帝国的城市与建筑极为关心。在第十册《条条大路通罗马》中,作者专门讲了罗马的道路建设:与其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倒不如说“条条大路起罗马”。罗马是这个庞大帝国的心脏,而这些四通八达的国家公路,有如血管脉络,把政令和资源高效率地传输到帝国的每个角落。


盐野七生说,东方帝国在修建长城的时候,罗马人正在修建罗马大路。接着,她就告诉读者,两千年过去了,罗马修的大路现在还在使用。这时,你会很自然地想:中国的长城,现在除了收门票之外,还有没有用?我们现在能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朝修建的,而且从工程的角度讲,也有很多质量问题。同样是国家主导的巨型工程,哪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更有用?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联想。为什么罗马修的路现在还能用?作者展示了一张罗马大路的剖面图,告诉你这个路是怎么修的,为什么能连续使用上千年?这样的图示还有很多。作者很愿意从科学与技术的角度解释,罗马帝国有其与众不同的力量,而建筑在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建筑给市民和士兵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在作者的描述之下,罗马帝国宛如一个强大的跨国企业,《罗马法》就好比这个企业的内部规章。这个企业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企业文化、思维惯性、话语系统、人力资源储备,甚至还有自己的保安系统。制度、人才、资源配置等等,都是罗马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这也是为什么这部书会被国外一些研究者拿来当作领导者论、组织论、国家论的现成教材。


盐野七生贯穿始终地自我设问,并希望回答: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成就如此大业,为什么只有罗马人能够建立并长期维持一个巨大的文明圈的呢?一望而知,作者认为罗马帝国的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与它所秉持的价值取向与施政目标有关。


作者认为:罗马的力量,来自保障国民安全的基础设施和贵族行为理应高尚的传统。国民最需要的是安全系统,其次是尊贵和快乐的生活。罗马皇帝努力满足了国民的需要。一切政令、公共设施、对外战争,都是为了满足国民的安全感和享受需要。


其次,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


罗马帝国是多神教的国家,罗马人把被帝国征服的民族的神,全部当作自己的神来供奉。这样的神有30万个。罗马甚至赋予被征服者公民权,历届罗马皇帝里有很多被征服者。试想,这在东方帝国,可能吗?


这些分析让我非常受启发。作为国家来说,自由与宽容,这才是罗马帝国的立国之本,作为跨国企业来说,宽容开放,兼收并蓄应当是它的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些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赋予罗马帝国强大的力量,并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这也是我向朋友们力荐这本书的原因。


作为一个先睹为快的中国读者,我只能谈谈一点浅见,作为对作者盐野七生的感谢。如果这篇小文又能够对读者有小小的帮助,会令我更加高兴。


是为序。


王石 万科集团董事长

2011年8月8日

虎嗅个人微信号huxiu302,欢迎勾搭,勾搭时注明工作背景(如创业者、营销人)哦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