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体压抑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不知道现在的孩子,高考完之后还撕不撕书。我现在还记得20年前6月初的那一天,教学楼前漫天飞舞的纸屑。这些从天而降的精灵,来自教科书辅导书作业本试卷,更来自我们压抑已久的眼耳舌鼻心意。我们等待这一天太久了。


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之后,我暗自发誓,从今往后,谁也不能再拿任何考试结果评判我的优劣。那样子就好比《英雄本色》里,小马哥说:“我发誓,再也不会让人用枪指着我的头。”后来我对于所有带有考试性质的事情,统统采取回避、绕道或蒙混敷衍的态度。


当时我以为我们是最压抑的一代中国孩子,我们要摆脱贫困了,要走向丰裕和富强了,后面的孩子要过好日子了。但是这些年来陆陆续续接收的信息却告诉我,情况不是这样的。后边的孩子虽然吃得更好,穿得更好,长得都更高了,但好像更压抑了。


原因或许在于管理或监控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那时候再压抑,教室里是没有摄像头的,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同学家里都没电话,更别提手机智能手机了。是经济贫穷和技术空白保护了我们,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自卫空间,救命的空间啊。可惜当时不明白。


前两天读到财新的一篇报道,让我不仅同情现在的孩子,而且同情现在的老师。他们本就是一体的,现在的老师就是从前的孩子,现在的孩子也会成长为将来的老师。


这是财新去年的报道了,题目就叫《压抑的老师》,只是财新又把它推到了首页,我也认为它是值得重读的。


开篇是一个样本,在县城公立中学从教的陈君 (化名) ,四年长胖44斤,确诊重度焦虑、中度抑郁。她每天早上要在7点前到校,迟到或踩点到都会受到领导的训斥。出于对迟到的恐惧,严重的时候,每隔一小时都会从睡梦中惊醒。此外还经常无缘由伤心流泪,盗汗,心脏刺痛,白天走在街上莫名恐慌害怕。


在教师群体里这不是个案。一份涵盖55万余名大中小幼教师样本的研究显示,2000-2022年,中国教师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总检出率达到16.1%。检出率位居前三位的心理健康问题依次是强迫 (20.5%) 、抑郁 (18.8%) 、焦虑 (16.1%)


一个总体性结论是:2000以来,中国大中小幼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呈现出整体性、多维度的恶化态势。横向比较的话,教师群体比其他职业群体的心理问题也更严重、更普遍。


每一个关心自己孩子的家长,都应该关心老师的心理状态。因为和看得见的知识传播效果相比,师生之间的心理传导才是影响更深远的。


2023年11月,郑州一名年轻女教师跳楼自杀,原因很可能是,平时被安排了太多的教学之外的任务,压力太大,还曾当着学生的面被领导批评。她在遗书里写到:“什么时候老师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不幸福的老师怎么能教出积极乐观的孩子呢?”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财新采访的一个化名王怡的老师。她告诉记者,上课时学生眼神呆滞、缺乏求知欲,而她也在校园里感到压抑。“学生紧绷着,老师也紧绷着,没有往外发泄情绪的机会,只能内部消化。只要踏进学校的大门,我就是不想活的状态,怕进教室,怕上课。”


全体压抑,这才是最可怕的,却也是“全天候、无死角”管控思维下的必然产物。


我不是心理学家,但我认为如果仅仅从心理干预的角度去介入校园里的心理问题,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学校里已经普及了心理课和心理老师了,有用吗?坦白说,只是一种新的形式主义,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因为总体师资有限,很多学校是让已经满负荷的其他老师兼任心理老师的,没有出水管,只有进水管,校园整体的心理问题总量只会增加。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老师和孩子遇到的问题,其实是社会经济发展模式、集体潜意识的缩影,只不过校园是一个相对“纯粹”的环境,问题会被提纯和放大。


我认为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唯一可以破局的地方,是这样一种无处不在的心态,就是:管得越多,管得越全,管得越彻底,最后效果越好。


不光是在这些报道里,我也日常观察中发现的也是,现在的学校和家长处于一种高强度“向系统汇报”状态。老师很忙,家长也很忙,但每一方都是在机械完成任务,谁也不愿意甚至谁也没能力主动、直接地对孩子的成长负责。注意我说的“主动”“直接”这两个词。


老师和家长从早到晚忙活的这些任务,都是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以“为了孩子”之名下发的,好像哪项任务缺了漏了,自己就会犯天大的不可饶恕的错误。但是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所有时间和心力都被消耗殆尽,这两个与孩子接触最密切也本应最关心孩子的群体,反而变成了对孩子最残忍的人。因为他们用来完成任务不可或缺的“道具”就是孩子。


你要想不折不扣完成所有“教学任务”,就必须阉割自己的感受能力,用外部判断来取代内部判断。时间一长,你就再也不知道该如何跟孩子进行“人和人”的对话了。所有人的全部努力都是为了向那个看不见的系统汇报,而那个系统是看不见孩子的,它只能看见孩子身上可以量化的部分。


这是生命的失败,却是系统的胜利。一个全体压抑的新系统就这样养成了。当压抑的孩子成长为压抑的老师,他们就会接手新的一批活泼可爱,对未来无限向往的孩子。


这种致命的压抑循环究竟该如何破解?


首先我相信它是可以破解的。一个系统越是全面出击,无孔不入,越会留下可以反击的空当。只不过这个时候大部分人的意志力已经被摧毁了,想不到反击。一个膨胀到极限的系统加上无数麻木的灵魂,也可以燃烧很久。


关键在于,对不合理直接说不。在一个所有人都像陀螺一样旋转的系统里,说不是一件很有勇气的事。但这件事的痛苦主要不是来自直接的惩罚,而是来自想象中的惩罚。


无论上班还是上学,很多人的压抑都在于,他们从来没有说过不,他们一边吐槽老师和领导,一边又把对方想象得无所不能。但是当你退无可退,忍无可忍,终于说出那一句“不,我不能接受”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对方的态度会变得出奇的好。你或许会想起过去学过的那篇课文,“先生坐,何至于此。”


打击报复?或许会有,但通常不会把你逼入绝境,因为对方还有其他要头疼的事。你要的往往就是这个啊,我们互相看不爽,但还是要互相容忍。来到这一步,你就获得了精神可以生存的空间,至少可以免于最坏的局面。


这也是我近来的一个小小的觉悟。我发现我虽然无法改变太大的局面,但还是可以点醒一些困在小局面的同类老实人。很多人的悲剧在于,当他们最后终于说出那声不的时候,已经不再是当初的自己。与其被动发疯,不如主动发疯,主动发疯的时候,你还有退路。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我爱我家》里傅老的箴言:“心情愉悦,为所欲为,身体总会慢慢恢复的。”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