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大额 “服务费” 背后,藏着大猫腻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匹夫老六说财税 ,作者:匹夫老六,原文标题:《我做尽调这些年:为什么会是这些费用?》,题图来自:AI生成


有人问,为什么有的企业会把部分有问题的、贪腐、套现、挪用的费用,做成咨询费、财务顾问费、上市服务费、尽调费、法律服务费、融资服务费、fa服务费。


按理说这种费用不是很明显么?


我给你们讲一下原因哈。


第一,他不能做在往来,因为太明显了,太扎眼了,谁都会看看往来,问问是什么钱,什么情况。


而且你挂在往来,不处理就会永远挂在那,不会随着时间而消失,等于给自己买了一个雷。


但他如果把这些做成费用,就算啥手续没有,纯瞎做,凭证跟实际付款对手信息也对不上, 只要过个两年,就等于消失了,没人再会看了。


第二,这是一笔有问题的钱,他们是希望骗过大部分人的,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骗财务,知道的人越少越安全。


所以他们会说这是一个什么什么费用,让财务先这么处理账务,如果处理在往来,财务就会知道这笔资金的性质。


大部分人会选择将其处理成供应链采购,关联交易。


这种其实也会有较多人知情,因为做到供应链是要进系统的,后续还有领料,生产,结转成本等多个环节。


一些灰色的费用往往反而涉及的环节很少,知情人会非常少,可能也就只有财务。


这就是 用一个常见的违规行为掩盖另一个更不为人知的秘密。


他跟财务说,这笔费用是一个灰色的公关费,去掩盖其实这笔费用是他自己的贪腐,挪用,职务侵占。


但这里面总会有人知道真相的,或许知道得不全,但一定是知道有问题的,因为采购申请、付款申请不能由实控人自己提啊,总得有人提。


资金经理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当然,资金经理没准也只是被利用哈,很可能是实控人让资金经理去跟谁对接一下,然后付个2千万的咨询费。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如果公司处于股改阶段,有这些乱七八糟的费用是很正常的,可以真真假假的混在一起。


确实会有很多相关费用,也有很多真实的灰色支出。


所以他们混在里面真就不容易被发现,而且就算有人问,就说是相关的咨询费、融资服务费、公关费之类,也说得过去。


如果公司不处于股改前后,那这些费用明目就并不是好的选择。


说实话,我一开始真没觉得这有啥问题,都是一笔几百万元的费用,一年全加起来可能就三千多万元。


你们知道我后来是怎么察觉到这有问题的不?是税务稽查。


2022年的时候,上海税务稽查他们,说他们实际收到的发票与他们汇算清缴抵扣的成本减去摊销折旧工资这些玩意,差了好多好多,差好多个亿。


税务让他们自查近三年的。


那会税务还没有数电发票呢,但其实税务系统已经能实现比对这玩意了,只不过就是麻烦点,体量小的话,人家没有查的必要。


为了应对税务稽查,他们统计了一下近三年来的支出中没取发票的,能补开的补开的一下,补开不了的列个表,回头做纳税调整。


他们就统计出了一个表格,主要是两部分,一部分是我刚才说的那些费用,另一部分是他们供应链没票,关联交易之类。


这两块其实都是贪腐。


我正好看到了这个表,看到那些大额咨询费以后,其实就感觉很奇怪,因为这些公关费的存在是正常的,但没票是不正常的。


很多费用是明显应该有票的,比如fa的费用,2000多万元,咨询顾问费3000多万元,还有融资服务、法律服务、尽调服务等有个几百万。


这些全没票,而且他们也认了,就打算做纳税调整了,这15%的所得税不是个小数啊,就算能弥补亏损,在理论上也算递延所得税资产。


后来我就关注了一下企业所有这类费用,看了看交易对手信息,看了看对方情况,基本全是空壳,有些是空壳能理解,但有些费用没必要是空壳,而且有好几个空壳集中在2024年10月左右都注销了,打算玩一个死无对证,大概能确定这些钱一定有问题。


你们以后去查这些的时候,也要关注税务口径的数据,看一看纳税调增之类,看看调的是什么?因为什么调?


因为 现在税务系统发达了,反而能预警很多异常。


而且你得想,我为什么会看到那张表?你怎么样才能想到要去看类似的表?


这只是其中一类费用的贪腐,只占其中一部分,实际上他们每个环节都在贪腐,供应链、采购、外包服务、投资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匹夫老六说财税 ,作者:匹夫老六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