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大裁员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投资界 (ID:pedaily2012) ,作者:周佳丽、余梦莹,头图来自:AI生成


这一幕还是来了。


路透社报道,软银集团将在全球范围内裁掉其愿景基金团队近20%的员工,创下风投史上又一次大规模裁员纪录。


随后愿景基金发言人证实了裁员消息:“我们不断调整组织结构,以最好地执行我们的长期战略。”留下的员工将继续为愿景基金进行新的投资——他们将更加聚焦孙正义雄心勃勃的AI事业。


收缩战线,AII in AI,孙正义手起刀落,令人心情复杂。


一、愿景基金大裁员,收缩战线


一个月前,愿景基金汇报四年以来最佳业绩。


然而打了一个翻身仗,孙正义却宣布愿景基金要裁员。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报道,软银集团将在全球范围内裁掉其愿景基金团队近20%的员工。目前愿景基金在全球拥有300多名员工,这意味着有超60名员工将离开这里。


愿景基金发言人证实裁员消息,并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不断调整组织结构,以最好地执行我们的长期战略——对人工智能和突破性技术进行大胆、坚定的投资,并为我们的利益相关者创造长期价值。”


说起来,这并不突然。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孙正义大开大合的激进风格让LP心情复杂。亏损反复之间,软银也总是战略性地频繁调整业务重心,“每次,我们都面临批评,称方向不明确,或被认为可能很快倒闭。”在2025财年的软银年度报告中,孙正义如是说。


反思之余,在他看来,真正重要的是未来。而这个未来主题便是AI。“未来50年,几乎所有事物都将重新定义:我们如何工作,我们珍视的幸福是什么,以及我们与人工智能本身的关系。”为此,孙正义提出一个新的战略目标——让软银成为全球第一的ASI (人工超级智能) 平台提供者。


其实早从2020年开始,孙正义就不断强调“谁掌控了AI,谁就掌控了未来”。那个时候,关注AI的公司并不多,但他已经在酝酿推动以AI为导向的战略。直到2022年11月,孙正义宣布全身心投入到芯片公司ARM中,现在这家AI芯片公司已经成为软银通往未来世界的重要基石。


风险投资,亦是软银大举布局人工智能版图的重要手段,当中最为轰动的莫过于OpenAI。过去12个月,孙正义通过愿景基金2号向OpenAI投资了97亿美元,据悉还有300亿美元融资将于今年12月到位,霸气的出钱之势,令人惊叹。但他与OpenAI等合作方主导的5000亿美元“星际之门”,进展缓慢。


想起2024年6月,孙正义在年度股东大会上释放重要信号——软银将结束相对休眠的状态,并在人工智能领域发起进攻,“下一个项目可能会大获成功,也可能惨败,但是软银别无选择,只能尝试。”这位风投狂人的另一场豪赌开始了。


二、曾经酿下最大窟窿脚步放缓


时至今日,孙正义在创投圈的身影渐渐远去。


回顾多年来,他所执掌的软银和愿景基金在一级市场的打法令人印象深刻——用现金改变游戏规则,肯给高估值,敢给高估值,标的不给投就投其对手的碾压式打法,无人能敌。


那段时期里,孙正义仿佛只给自己两条路——要么大赚,要么赔掉,把时间和精力花在爆款项目上。这样的打法也为孙正义收揽了全球几乎叫得上名号的超级独角兽,赌气十足。


然而,纵观其投资历史,除了雅虎和阿里巴巴使其一战封神之外,他手中的绝大多数项目都给他带来了一系列麻烦和亏损,如WeWork、OYO、Uber......还有一个个起高楼后崩塌的独角兽们。


犹记得那个最艰难的时候:截至2022年3月末,愿景基金2021财年净亏损2.6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00亿元;2022年8月,软银录得公司成立以来的最大亏损,其中高达1100亿人民币的亏损来自愿景基金。“上市股和未上市股接近全军覆没。”孙正义曾如是总结。


这是他投资生涯最大滑铁卢。“我们内部进行了几次激烈的讨论,后来我自己也想通了。”孙正义说,“结论是,软银必须处于防御模式。”


随后,时年65岁的孙正义还打破其几十年来的惯例——告别软银的财报会议舞台,并将集团的日常管理工作移交给CFO后藤芳光等高管。


调转船舵后,这几年愿景基金慢慢回血。正如最新财报显示,在2025—2026财年第一季度 (4—6月) ,愿景基金部门交出一条漂亮的“深V”反转曲线——投资收益达7268.37亿日元,而去年同期只有19.11亿日元,同比暴增380倍;税前利润4513.94亿日元 (折合人民币约220亿元) ,而去年这个时候甚至亏损约100亿元人民币。


经历大起大落,孙正义似乎更加珍惜眼前。于是我们看到了这次愿景基金大裁员——不求遍地开花,聚焦人员和精力,放在最美好的事情上。


三、一级市场反思,告别大而全


相似的景况也在这边上演。


追溯起来,中国创投行业从TMT风投时代步入消费投资狂潮,到如今朝着硬科技方向越走越深,当中所经历的种种变化令人不甚感慨。


“我国风险投资行业已发展了40年。行业整体投资逻辑也逐步从过去的侧重财务研判,转为更聚焦技术门槛、颠覆性与可持续性;从追求短期收益转向强调长期陪伴、深度服务与专业赋能;从验证商业模式转向更关注技术落地途径、场景的真实性与现实价值。”深创投集团副总裁张键在第十九届中国基金合伙人大会上分享他的洞察。


钱的流动,也决定了人的流动。伴随一级市场的出清,我们目睹了行业里的人来人往,有投资人朋友因为机构内部缩减规模、方向调整等决策而被淘汰,也有人因为跟不上行业变化主动选择离开。


如此种种,以往机关枪式、撒胡椒面式的投资方式不会再有了。眼前的一级市场投资更聚焦,VC/PE也不再执着于做一家大而全的机构。


纵观下来,现在大家的投资,更为明显地聚焦到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推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主线上。这当中,人工智能几乎成为所有投资机构的必选题,一批头部投资机构明确传达了“All in AI”的意志。


跻身中国投资AI最活跃的基金之一,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不止一次表达了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他认为人工智能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福祉,也会是未来10年最大的投资机会。


“过去对人工智能和具身智能一两亿左右的投资,没过两年估值就变成了20亿,充分反映了这些领域的投资热情。”在同创伟业管理合伙人、首席投资官丁宝玉看来,AI这个大领域确实是一个长期的、能改变人类历史的赛道,就像当年的互联网一样,所以要大胆地投资。”不过这也衍生了一个问题,赛道愈发拥挤,同质化竞争趋于白热化。


潮起潮落,人事浮沉。唯有,珍惜眼前。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