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界的“小镇做题家”,经历成长阵痛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刘国辉

图片来源 | AI制图


江浙作为我国经济富庶之地,是产生优质城商行的富矿。这里面有“出身”比较好的银行,比如江苏银行是全省10个城商行合并的,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也是在副省级城市、经济强市里由多家城信社联合组建而成的,起点都不低,一出生已经在罗马。有些发展还不错的城商行,则“出身”一般,比如苏州银行。

 

虽然诞生在经济强市,但苏州银行起点不高,最初由两家苏州市郊的农信社合并而来,此后转为城商行,资产规模一路从2010年成立之初的不足500亿元,发展到今年一季度的7271亿元,算是中小银行中比较励志的一家。与江浙其他出身不错的城商行相比,苏州银行更像是“小镇做题家”。

 

苏州作为经济重镇,金融竞争激烈,这几年里苏州银行业绩成长不够强。2024年以及今年一季度,增长在优质城商行中都不算起眼。

 

4月底,苏州银行发布2024年报以及2025年一季报,截至2024年末,该行实现营收122.24亿元,同比增长3.01%;归母净利润达50.68亿元,同比增长10.16%。一季度营业收入为32.50亿元,同比增长0.76%;归母净利润为15.54亿元,同比增长6.80%。增速不算突出。

 

过去一路带领苏州银行成长的,是2011年开始担任董事长的王兰凤,这位两次入围福布斯“中国杰出商界女性”榜单的董事长,执掌苏州银行12年,2023年退休后,苏州银行组建了以70后为主的新管理团队,原上海银行副行长崔庆军任董事长,原农行南京银行行长王强担任行长。


同时,第一大股东苏州国发一路增持苏州银行。苏州国发可谓当下国内风头正劲的地方金控,旗下已经集满了银行、保险、券商、信托、担保、创投等金融牌照,苏州银行是其中重要的一枚棋子。

 

在新管理层和大股东的加持下,苏州银行能否重拾高增长?

 

起点不高,成长性较强

 

王兰凤是内蒙古人,早年工作经历在内蒙,曾任职于中行包头分行以及内蒙古分行,2001年后南下,加入光大银行,曾任职于光大银行苏州分行和上海分行,均做到了行长职位。2011年6月,加入了刚组建的小银行苏州银行,任董事长。

 

彼时的苏州银行,刚刚成立1年,由江苏东吴农商行更名而来,在最初,则是由苏州市郊农村信用联社与吴县市农村信用联社这两家农信社从当地农行剥离,一步步发展起来。可谓起点比较低了。包括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宁波银行这些城商行都是由本地城信社合并而来, 城市与农村的经济体量,差距是巨大的。 2010年9月,苏州银行成立、由农商行转为城商行之时,资产规模在450亿元左右。

 

在王兰凤看来,中小银行有自己的优势:打法灵活,组织架构紧凑,自主可控性强,决策链条较短;易于聚焦本地中小微客户,获取客户的“软”信息。因此,苏州银行2016年提出了“以小为美、以民唯美”的发展战略,与多数城商行深耕本地政信类业务不同,苏州银行瞄准苏州的制造业优势,多年来一直在制造业上投放最多比例的信贷。


在2015年,对公信贷中38%投向制造业,至今仍有3成比例,2024年在包括对公和零售在内的全部贷款中的比重达到18.86%。此外,建筑业和批发零售业也在对公贷款中占比较高。在苏州逐渐有一定的资源积累后,苏州银行也逐渐加大了政信类业务对比比重,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对公领域占比从2015年的8%逐渐提升到目前的22%左右,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占比也常年维持在10%左右。

 

零售贷款占比一直不高,2015年占比不到20%,此后有所提升,2022年占比达到36%,之后经历了不良率的攀升,2022-2024年不良率分别达到0.68%、1.02%和1.66%,因此占比在今年一季度又下滑到25.71%,对公贷款占比达到74.29%。

 

在组织能力上,王兰凤于2015年左右启动事业部变革,成立公司银行、零售银行、金融市场、数字银行四大专业化经营的事业总部,2020年继续推动“事业部变革2.0”,建立“总行管总、总部组建、区域主战”的组织形态来确保效能,也增强了苏州银行的资产获取能力。


2023年王兰凤退休后,崔庆军成为苏州银行董事长,王强担任行长,苏州银行聚焦对公“科创+跨境”、零售“财富+民生”的双核驱动战略,打造差异化。

 

基于业务和组织上的布局,苏州银行长期成长还是不错的。到2025年一季度,资产规模突破了7000亿元,在国内银行中位居行业前五十之列,2023年位列49位,与青岛银行、齐鲁银行、郑州银行等城商行规模较为接近。 2015-2024十年间,苏州银行营收增长了76.7%,净利润增长了179%。比江浙的优质城商行略差一些 ,如杭州银行十年里营收与净利润分别增量了200%和288%。江苏银行分别增长了188%和235%。不过苏州银行的增长在上市城商行中也算还不错。

 

“小镇做题家”陷入成长阵痛

 

不过自2021年以来,苏州银行增速不佳,营收维持个位数增长,净利润靠消耗高拨备来维持较高增长,且增速也在下滑。

 

银行界的“小镇做题家”,经历成长阵痛

银行界的“小镇做题家”,经历成长阵痛


体量较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还有很大差距,但增速却不及这些大块头的公司,苏州银行的成长性与竞争力有些问题。

 

银行界的“小镇做题家”,经历成长阵痛

苏州银行近四年业绩与头部城商行对比

 

2024年以及今年一季度,苏州银行业绩既有一些亮点,但同时也有不少问题。

 

好的方面来看,资产规模增长还是不错的 ,截至2024年末,苏州银行总资产6937.14亿元,同比增长15.27%;今年一季度也有12.18%的同比增长,增速与江浙的优秀银行相比并不逊色。其中贷款2024年以及今年一季度分别增长了13.62%、12.74%,虽然低于资产规模整体增长,不过相对来说也是不错的表现。

 

不良率维持低位 ,从2023年的0.84%下降到2024年的0.83%。 拨备覆盖率方面 ,2024年以及今年一季度分别为483.5%和447.2%,处在上市银行中的高水平。

 

不过问题也相当多。 2024年以及今年一季度营收分别增长3%和0.76%,远低于资产扩张速度,其原因在于净息差低,且下滑速度过快 ,2024年净息差在2023年已经下滑19个BP的基础上,再次下滑了30个BP,从1.68%降到了1.38%,使得利息净收入在2024年下降6.81%。 钱投放出不少,因为收益率下降太快,带来的利息反而减少了。

 

净息差在上市城商行中处在较低值,比很多优质银行要低不少,甚至比资产集中在地方基建导致净息差不高的杭州银行还要低。 杭州银行去年还有1.41%的净息差。

 

按理说苏州银行净息差不该这么低。 从资产结构来看:


一方面,苏州银行金融投资在资产中的占比相对较低,最近几年维持在35%-36%之间,2024年底为36.64%,比其他优质城商行低不少,如杭州银行在46%-47%之间,宁波银行为44%,江苏银行较低,也达到38.62%,上市城商行平均水平在38%左右。如果资产更多在信贷上,由于收益率较高,往往资产收益率更高;

另一方面,从信贷结构看,苏州银行在相对收益较高的制造业等领域投放最多,在基建等低收益的政信类业务上占比相对较少,应该也能拉高资产收益率。

 

苏州银行资产结构并不保守,净息差还这么低,且下滑幅度较大,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一是零售业务表现不佳占比不到3成,比例下滑 ,且个贷规模在2024年还有5.67%的下降。个贷平均收益率也从4.79%下降到4.27%,达52个BP,幅度较大。可能是在全行业零售资产质量下降的背景下,苏州银行个贷收缩,聚焦于更优质客群。从2024年个贷结构看,个人经营贷减少了20.42%,个人消费贷增加了15%。

 

另一方面是,虽然对公业务占比高,但苏州作为经济重镇,是金融机构必争之地,既有国有大行和股份行,也有大把的江浙优质城商行在苏州开设分行展业, 苏州银行本身竞争力并不足够强使得苏州银行虽然是本地银行,但市场地位并不高。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2021年,苏州银行在苏州的贷款市占率为3.3%,除了不及四大行与国开行,以及中信、招商两家股份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泰隆银行、南昌银行等城商业以及农商行也有较多份额。

 


苏州银行虽然一路发展,制造业、批发零售等领域有较大比例信贷投放,但 市场话语权不足,影响资产定价。2023年及2024年,对公贷款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03%和3.75%,确实不高。宁波银行这两年分别为4.39%和4.29%。

 

这样,苏州银行净息差处在较低水平。2024年,苏州银行基于不同领域的资产质量,对于信贷结构也有一些调整,除了个贷规模下降,地方政信类业务有所提升,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贷规模增长了24%,比例上升了1.3个百分点。资产向低风险低收益的领域转移,降低了收益率。

 

除了净息差下滑快,拉低营收增长, 苏州银行的资产质量也面临一些挑战不良率虽然维持平稳,但是建立在核销大增的基础上,2024年核销了14.55亿元坏账,较2023年的5.36亿元大增171% 。从不同贷款的迁徙率来看,正常类贷款迁徙率从0.7%上升到0.85%,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从12.17%上升到20.31%,次级类迁徙率从43.26%上升到68.5%,各类贷款的质量都有所下滑。从信贷领域看,个贷不良率从1.02%升到了1.66%,第一大对公领域制造业的不良率从0.89%升到了1.01%。

 

在净息差过低、利息净收入下滑、资产质量存在压力的情况下,苏州银行的营收压力较大,盈利更是需要消耗较多拨备,使得拨备覆盖率下滑很快。2022年、2023年、2024年、2025年Q1拨备覆盖率分别为530.81%、522.77%、483.50%、447.20%。

 

因此从近十年历史看,2021年之前成长性还是不错的,2021年以后经济增长放缓、银行业降息降费、国有大行业务下沉后,对苏州银行构成外部挑战。从内部来看,苏州银行体量较国有大行、主要股份行和优质城商行的苏州分行相比, 体量并不大,与这些银行相比,本身竞争力又不够突出,从资产获取到风控,并没有超过同业的能力,因此在体量不占优的情况下,有点后劲不足 ,近几年的成长性遇到挑战。

 

积极有为的新管理层与大股东

 

虽然这几年成长性有所下降,不过凭借苏州市2.67万亿GDP的经济强市地位、大股东的支持以及管理层的战略变化,苏州银行未来应该还是会有望持续增长。

 

从股东层面看,苏州银行的第一大股东苏州国际发展集团一路增持苏州银行,去年底持股13.42%。 近年来苏州国发收集金融牌照“上瘾”,在持股苏州银行、东吴证券、东吴人寿、苏州信托、苏州创投等众多金融牌照的基础上,2024年又接手了陷入困境的安心财险,更名为东吴财险,获得了财险牌照,做强地方金控的意图非常明显 。作为国有控股公司,苏州国发一系列举动,应该来自于苏州市的部署。在苏州国发的参股企业中,苏州银行作为旗下唯一的银行牌照,地位非常高。 预计苏州银行在后续发展中,应该也能得到苏州市和苏州国发的大量资源支持。

 

2024年,苏州GDP达到2.67万亿,实际增速6%,经济规模仅次于京沪穗深以及重庆市,居全国第六位。这样的经济基础,叠加苏州银行作为本地银行的优势,有望助推苏州银行的发展。

 

管理层方面,从王兰凤到崔庆军,两任董事长都曾提出过万亿资产规模的目标。1972年出生的崔庆军在2023年开始执掌苏州银行,正是需要出业绩证明自己的阶段。


他担任董事长以后,苏州银行出现了业务层面的一些变化,发展策略从“以小为美、以民唯美”,转变为“以民唯美,向实而行”,不再突出中小企业金融的地位,着力提升市场份额。 崔庆军提出“不发展是最大风险”的经营理念,开始“全力赶超对标同业”,四大关注重点为“市场份额、有效户数、营收贡献、资产质量”,向竞争对手发起冲击。在信贷上,苏州银行向制造业、科创、绿色金融上投入较多、风控上,也在完善智能风控体系,包括新综合信贷集群、大数据预警决策平台、风险图谱场景应用等。外延增长上,徐州分行开业后,在江苏省内主要城市已经全覆盖,另外公募基金业务平台苏新基金也已经在2023年开业,发行了一只债基以及两只指数增强基金,总管理规模超过150亿元。

 

这些都有望推动苏州银行接下来的增长。当然,与江浙的优秀银行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就省内来说, 目前苏州银行资产规模刚过七千亿,与江苏省内的江苏银行和南京银行差距很大,二者资产规模分别达到4.46万亿以及2.77万亿,是苏州银行的6倍、4倍左右。今年4月,江苏农商联合银行挂牌成立,资产规模更是超过5万亿元。苏州银行在省内金融市场的地位还不高。

 

苏州银行的资产获取能力、风险控制能力要能获得足够提升,才能稳步向万亿规模冲击。 从2024年的情况看,苏州银行的房地产贷款规模从168亿激增到309亿,在整体信贷中的占比从5.74%上升到9.27%。 在全行业都在降低地产信贷比例的情况下,苏州银行逆势大幅增加地产的投放,可能是看好地产的复苏,也可能是优质资产获取能力还有待提升。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