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境游可以成为一个新产业吗?

虎嗅网  •  扫码分享
我是创始人李岩:很抱歉!给自己产品做个广告,点击进来看看。  

2023年的旅游业,在经历了三年疫情之后,非常火爆。不过,火爆只限于国内游和出境游,来华入境游的外国游客人数暴跌。


文旅部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国旅行社入境旅游接待人次仅为5.2万,而2019年同期则为370万人。


怎么了?



受疫情影响,2020年入境旅游市场出现断崖式下跌。2023年,业内预计也很悲观,仅预计了1800万人次的外国游客入境,但实际情况还要糟糕。


2023年上半年的出入境人员仅为1.68亿人次,内地居民8027.6万人次,港澳台居民7490万人次,外国人843.8万人次。


外国人出入境数据和2019年相差悬殊,足足下跌近83%。而且,这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来出差的,真正来旅游的非常少。


美国德州奥斯汀的一家旅游公司Mondee Holdings,2019年通过旅行社和其他中介机构销售中国旅游团,使约50万旅客从北美飞往中国游玩,约占当年从北美飞往中国的所有航空旅行的20%。


这家公司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从北美到中国的旅游人次只有2019年同期的40%。


外国游客的缺席在北京和上海等主要城市尤其明显,上半年到访这些城市的外国人总计不到2019年疫情前可比数字的25%。


相关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6月,北京市入境游客仅为40.79万人,不到2019年全年的11%。同期,上海市入境游客数量为124.15万人,仅占2019年全年的13.8%。


世界游客最多的十个国家,根据2018年的数据,排名第一的是法国 (8940万) ,后面分别是德国 (8770万) 、西班牙 (8260万) 、美国 (8220万) 、意大利 (6100万) 、中国 (4795万) 、土耳其 (4600万) ,墨西哥 (4200万) ,泰国 (3830万) ,英国 (3510万)


虽然看起来我国的数据还不错,但这里有一个人员构成的问题。在入境游客人数中,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游客一直占绝大多数。2018年入境旅游人数14120万人次,其中外国人3054万人次,香港同胞7937万人次,澳门同胞2515万人次,台湾同胞614万人次。


外国游客人数其实还含了相邻国家边民旅华人次,就是缅甸、越南等反复出入境的边民。而外国游客中,亚洲占76.3%,美洲占7.9%,欧洲占12.5%,大洋洲占1.9%,非洲占1.4%。


按入境旅游人数排序,中国主要国际客源市场排前的国家为:缅甸、越南、韩国、俄罗斯、日本、美国、蒙古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度、泰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朝鲜、蒙古等国家。所以,实际外国游客还要少得多,欧美游客更少。


一个国家的旅游资源,和国土面积、文化沉淀应该是成正比的。中国幅员辽阔,地质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也多,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国,中国的游客本应该比法国、德国多得多。



入境旅游属于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出口,不仅是国家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增加财富的重要来源。


当然,中国不是像泰国、冰岛这样严重依赖旅游经济的国家,但入境游可以作为中国出口贸易的一个很好的补充。


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首破40万亿元,达到42.07万亿元,同比增长7.7%,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地位。其中,出口总额达到23.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如果除开香港、澳门的入境游游客,能达到1亿人次,平均每人花3000美元,那就相当于出口3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1万亿元。


更重要的是,入境游这种出口,含金量更高。


出口有一个出口国内增加值 (Domestic Value Added,DVA) 的概念,指一国对外贸易中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即在生产过程中增加的价值部分。它表示了一个国家从生产到出口所增加的价值,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劳动力成本等。


出口增加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产生的利润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这个概念剔除了出口产品中属于外国的价值,重新衡量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只属于本国的要素收入,进一步精确地衡量本国贸易利得。


用这个概念去看,中国企业出口增加值占出口比重约为30%。这就是说中国大量出口中只有约30%的价值由中国获得,剩余70%的价值均属于国外。


但入境游这样的服务业出口就不一样了,它主要是由劳动组成的服务业,本国增加值占比大。比如给外国人做一顿饭,表演一个节目,一个纯手工的特色工艺品,几乎100%由国内创造,由当地人获得。


所以,如果有2.1万亿的入境游出口额,带来的出口国内增加值,相当于三倍的制造业出口,那么,就相当于6万亿的制造业出口。这个数目,已经可以说不是一个补充,而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独立的出口行业了。


此外,入境旅游,也有“民间外交”的作用,是国家外交的有效补充,对于促进民间外交、缓解负面偏见以及增加中国的影响力非常重要。


旅行与沟通、善意的关系,不是单方面的。表面上看,是先有了善意、友谊,然后才去旅行。但实际上,旅行本身就促进交流,产生善意、理解。这就像饭局,有情谊才有饭局,但饭局也可促成情谊。


所以,更多的入境游,不但对于中国的经济是一件好事,对全球的稳定与发展,也是一件好事。



很多省份其实很重视入境游的发展,比如甘肃省文旅厅与新华社就联合举办过入境旅游精品线路征集活动,还面向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及东南亚等主要旅游客源市场,举行多场推介会,邀请几百家外国在华企业参加。


云南、湖南、河南等省份,也举办各种推介会,有些还走出国门,到国外去开推介会。但很多问题,并非一个省的文旅部门,乃至一个省能够解决的。


首先是航班问题,疫情开放后,我国的国际航班恢复率到目前为止只有5.3%,航班少、票价就贵,这就会抑制外国人来华的意愿。此外,民粹情绪上升,对吸引外国游客存在较大的负面作用。


更重要的原因是来华旅游的手续比较麻烦。比如一个美国人要取得签证到中国,需出示来回机票和至少三晚住宿计划证明文件,或由中国公民或组织发出的邀请信,而且,签证申请表格、手续都很繁琐。且为了保证这些外国游客自身的安全,以及为了保证国家的安全,中国酒店接待外宾需要具备一定的资质,所以大约只有30%的酒店有资质接待外国人。不过这个问题的影响并不大,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多数也住的是比较好的酒店。


另一个问题是通讯。中国人旅游的时候都要发朋友圈,社交分享是旅游中的一大乐趣。但外国人入境后,会遇到一些障碍。


现在很多热门景点,都需要提前在微信小程序上预约,但是,境外游客不使用微信,下载好微信后发现,预约小程序不兼容护照、外国名,要求网上预约,但预约的手机又必须是国内号码。


作为对比,有人说,自己在日本买火车票,网站上甚至提供全中文,订票只需要留下名字、电邮,自己定一个4位数密码,无需本地手机,甚至不需要身份证或护照。


所以,促进入境旅游发展,需要在签证、退税、出入境便利化、支付、通讯方面,在顶层设计层面系统性地改善,提升入境游客在华旅游的便利度、体验感。


2019年,文旅部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入境旅游发展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提升旅游便利度和舒适感,是目的地公共服务改善的主要方向。


根据这份报告的调查显示,在外国游客对城市建设的评价中,其对便利程度的评价相对较低,交通、移动通信、签证等方面便利度有待提升。


此外,基础设施依然是外国游客来华旅游的障碍之一,他们对公共厕所卫生、住宿场所及景点、活动等设施提出更高要求。


同一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入境旅游环境。统一入境旅游宣介平台,提供多语种服务,完善入境游客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等内容。


可以期待的是,随着疫情过去,这些工作都将重新落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作者:刘远举

随意打赏

提交建议
微信扫一扫,分享给好友吧。